上午十点还没到,新年集市尚未开门,严阿姨和老伴已经在七重天大厦门口站定了。前一天晚上通过新闻才知道了新年集市已经开张了一段时间,老两口觉得“一站式”搞定采买很不错,便立刻调整了行程,直冲南京路办年货。
待到集市开门迎客,出示了健康码、测过体温走进一楼大厅,红色的灯笼、红色的门头、红色的立柱带着满满的年味扑面而来,搭配敞开式的布局,让人瞧着就觉得喜气洋洋。
严阿姨的主要目标便是大厅中央的老字号食品区域,泰康、三阳、邵万生、杏花楼……包装精美的礼盒被摆上了红艳艳的货架,靠近外圈的花车上则更多的是小包装的产品。
没一会儿,严阿姨已经填满了第一只帆布袋——邵万生的两瓶黄泥螺放在最下面,侧面的空档塞了一瓶糟卤,叠上两个杏花楼的八宝饭,最后再加了两根香肠和一袋鸭胗干。“今年过年我们在家吃,那要多备点食材呀。还有小孩回来要多买点零嘴,我看那边还有些麻花糕点,走走走再去买点,反正今天带了好几个袋子。”
据记者观察,现场最受欢迎的大多还是老字号的“拳头产品”,因为是置办年货,包括香肠、腊肉等腊味食品,咸鸡、盐水鸡等即拆即食的产品,还有“万物皆可糟”的糟货类食品相对销路更好。
挑挑拣拣间市民们还分享起了今年自家的年菜菜谱,盐水鸡买回去做成手撕鸡,三黄鸡买回来一半蘸酱油一半浸糟卤就能实现“一鸡两吃”,告别前还不忘提醒,“那边老大房新出的小麻花新包装蛮漂亮的,还有城隍庙那个梨膏糖做成巧虎包装的棒棒糖,哄哄孙子孙女蛮好的呀。”
上海老字号牌子硬挺、味道正宗,还承载了很多人的成长记忆,是市民新春前夕“买买买”的不二之选;而这一将十余家老字号汇集一堂,不用把南京路从头逛到尾就能完成的“一站式扫货”的新年集市新模式更是大大提高了便捷度。不少市民感受到了省时省力的同时,还享受到了“特供折扣”。
物美价廉的老字号产品本就很少打折,但在新年集市里算是下了血本,有的稍稍调低了单价,有的附送了赠品,有的则直接竖起了明折明扣的牌子。
“这些我们一直吃的,价格都很熟悉的,和外面比是稍微要便宜一点的”,朱先生给记者举例道,稻香村的鸭胗在门店里都是散称,一般在65元至70元一斤,集市里则提前用包装袋装好,一袋一斤只要60元。老城隍庙全场给出了8.8折,杏花楼60多个品种都打8折;一旁老大同“五常大米+山泉虾酱”的套餐竟然半价了,直接从40元/套降到了20元/套;糟香肉、糟香肠、糟去骨鸡腿“三件套”一共100元,还能再送一瓶糟卤。
也有深谙整条南京路步行街年前活动的市民闲聊间给大家算起了账:喜欢直接打折的固然是新年集市更划算,但去门店可还有送券活动呀。
“杏花楼之前不是有活动么,年货买满200块就送50块的券,就看你想要方便一点,还是打算年后再去吃。”钟阿姨说,若是选择满赠券的方式,算得细一些差不多折扣在75折左右,不过要在2月16日之后到指定门店堂吃使用。
当然了,新年集市里也不仅仅只有老字号年货食品,这边厢有百联集团带来的各式年味文创产品,再给妈妈挑一件打2折的羊绒衫也是极好的;那边厢进博集市的网红零食也安排上了;上博文创的虎形头枕、虎形钥匙扣软萌可爱;还有最靠里的“老上海风情街”也成了不少市民拍照打卡的“网红地”。
“真的蛮好的,有的买、有的吃、有的逛,选的品牌都是我们熟悉的,品种也特别丰富,希望这样的集市能够保留下来,以后能常来逛逛。”不少阿姨爷叔沉浸在中国大戏院、大光明电影院、王开照相馆等经典地标,和黄包车、缝纫机、黑白电视等复古元素之间,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新年集市相关负责告诉记者,此次集市自元旦开业以来就受到了广大市民、消费者的喜爱,明年新春前夕有望再度回归,“经过这半个多月的观察,我们也发现前来购物的消费者主要还是集中在中老年顾客上,未来我们也将通过产品、形式等各个方面的创新拓展,争取将更多年轻人吸引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