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女乘客被夹身亡仍在调查中!6秒警示期,别拿生命冒险!万一被夹,这样呼救+自救…… - 周到

地铁女乘客被夹身亡仍在调查中!6秒警示期,别拿生命冒险!万一被夹,这样呼救+自救……


作者:钟晖
编辑:钟晖
时间:2022-01-25 16:28

本月22日,一位老年女乘客在15号线祁安路站下车时被屏蔽门夹住,工作人员急速上前帮助脱困,后经送医抢救,该乘客仍不幸身亡。此事引起市民广泛关注。记者从上海地铁获悉,事故的具体原因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调查中,一旦有结果会及时公布。

事故原因仍在查,记者实地探访“救命”装置

今天上午,记者前往事发车站15号线祁安路站实地探访。据工作人员反映,事发的日子恰逢休息日,车厢及车站乘客好像并不多。而那列列车当时正前往顾村公园站方向。记者还发现,15号线列车虽然是无人驾驶,但车头位置有工作人员驻守,而且不时在车厢内进行巡视。


上午10点,记者乘坐一列前往顾村公园站方向的列车。抵达祁安路站后,车厢内有极少几位乘客下车,列车停留十几秒后再无乘客上下,此刻响起了关门的提示蜂鸣声,门上方有红灯在闪烁。

从蜂鸣声响起到车门和屏蔽门关闭,整个过程持续约6秒钟。也就是说,乘客在这6秒钟的警示期间是不应该“冒险”进出车厢的,如果走得慢,有可能被车门或屏蔽门夹住。


屏蔽门上方的按钮

当屏蔽门开启时,记者特意观察了屏蔽门上方的操作按钮。这是在特殊情况下的可供手控操作的按钮,其左右上下四个位置,分别有“隔离”、“关门”、“自动”、“开门”四个功能的提示,同时有按钮方向的箭头显示。

由此可联想到,根据事发现场的视频,可见到当时站务员为了帮助被夹女乘客“脱困”,或许在这一按钮上进行过操作,但具体是激发了哪个功能,还有待调查结果。

设置在站台上的“紧急停车按钮”

根据事发时的视频也可以发现,当列车起动带走了被夹乘客后,站务员立刻快速跑到站台另一侧,或是去按动“紧急停车按钮”。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该按钮为车站工作人员所专用,上面显示“非紧急情况下禁止使用”字样。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要清楚了解站务员当时的操作情况,有待具体的调查结果公布,届时才能真相大白。


刚刚运营了一年的15号线为全自动无人驾驶线路,车头没有驾驶室。记者今天发现,车头位置虽然没有驾驶员,但有工作人员站立驻守着,不时观察着车厢内的情况,看到有乘客手机外放声音或者不规范戴口罩,会立刻走过去提醒。

15号线站务员在工作

此次事件已经过去两天。今天,站台上的站务员的工作格外认真。每当一列列车进站后,站务员的目光始终将车门盯得牢牢,直到列车驶出车站。

记者向祁安路站的两位站务员问起那天发生的事,他们都回答说:“那天不是我当班,当时的情况我不是很清楚。事情正在调查中。”

今天上午的15号线南大路站站台

在15号线南大路站及祁安路站,记者还采访到了三位乘客。两位中年女士及一位中年男士,他们都表示没有获悉此事。记者将事情大概告诉一位乘客后,他不住地说:“上下车不要着急啊,闯进闯出多危险啊!”

上海地铁运营方也对那位去世的乘客深感痛惜,并且表示将全力配合调查,并做好家属安抚善后及后续相关事宜,同时进一步保障线路安全运营。

上海地铁提醒说:“为了您和地铁运营安全,当列车车门、屏蔽门(安全门)门灯闪烁、警示声鸣响时,切勿强行上下车。”

记者在15号线列车内也发现,每节车厢都有《上海地铁乘客守则》张贴,其中第五条显示:“列车车门蜂鸣器响,车门及屏蔽门、安全门警示灯亮,乘客不得强行上、下车。”

而在站台的屏蔽门上也赫然提示:“宁等一列车,不抢一扇门”

万一被地铁门和屏蔽门夹住怎么办?

在车门关闭提示警示音响后,乘客不小心被夹在屏蔽门和车门中间, 怎么办?

首先,保持冷静的同时,赶紧向站台工作人员求救。

站台上有紧急停车按钮,屏蔽门上方也有操作按钮。遇到此类事件的时候,最重要的办法之一就是赶紧向工作人员求助,他们都有一套紧急事件的处理办法。

其次,自救。

据了解,屏蔽门内侧有一个紧急把手(黄色或红色),可向外拉动把手,打开屏蔽门,实现紧急停车。

所以,大家平时在乘坐地铁的时候最好都留意一下车内或站台上的紧急装置、车内灭火器的位置、车站的紧急疏散口等,在遇到紧急情况,无论是自救还是救他人,这些都可能具有很好的救助效果。

屏蔽门遇阻就会弹开?别再轻信这些误区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我们在乘坐电梯的时候,有时候电梯的门快要关闭,快赶不上时,我们总会用各种物品:手、脚、包包......阻挡电梯门关闭。当我们在赶地铁时,有时也会带上这种习惯。为了让自己(或同伴)赶上这趟地铁,在车门开始关闭的瞬间,用手中的物品阻挡车门关闭,以为这样就可以顺利挤进车厢,其实这是很危险的动作。而且,大家对于地铁屏蔽门的认知也存在很多误区。

🚫 误区一:屏蔽门遇阻就会弹开

通常人们在上下电梯的时候,如果电梯门即将关闭,人们会将手伸到两扇门之间,电梯门感应到物体就会重新打开。但地铁屏蔽门只有遇到厚度超过限定的被夹物体才会弹开。地铁的屏蔽门跟电梯门还是有很大不同。

由于手的大小及触碰面积大小的不同,当我们伸出手去阻隔屏蔽门时,地铁屏蔽门可不一定会有所感应,这时屏蔽门非但不会弹开,反而会执着地继续关闭,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所以,千万不要把手伸到屏蔽门之间。

🚫 误区二:屏蔽门遇阻后会完全打开

想象一下,如果屏蔽门感应到物体后就完全打开,附近的乘客就可能“趁机”进入列车,再打开,再进入。在客流量较大的车站,这样的开开合合可能会反复多次,导致列车延误,危害运营安全。所以大家不要怀着侥幸心理去闯门或吊门。

🚫 误区三:屏蔽门的反复开合

屏蔽门和地铁门有两次防夹缓冲,反复弹开三次后,如再碰到障碍物,屏蔽门会完全打开。只要有一扇门没有全部关上,列车就不会启动,一直停在站台,直至所有车门、屏蔽门全部关闭。所以,在客流高峰期的抢上、抢下行为,反而会增加大家的出行时间。

🚫 误区四:只要挤进屏蔽门就能安全上车

有些乘客认为,只要挤进了屏蔽门,就一定能够顺利的挤进车厢。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因为你很有可能被困在屏蔽门与车门的中间。

虽然在各车站的屏蔽门都有加装障碍物探测保护装置,以防止人员被困在屏蔽门和车门中间。但是,这个举动实在是太危险啦!所以, 当车门发出“滴滴”的警报声,车门即将打开或关闭,请不要靠近车门。

再次提醒大家:车门即将关闭时,如果上不了车或下不了车,请耐心等候,不要强行上车或下车。

 

 

 

 

视频来源:钟晖
图片来源:钟晖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