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建筑,藏着怎样的故事?
昨日,“绘行上海”专场活动来到沪上潮流地标——今潮8弄,一群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解建筑背后的故事,感受城市发展变化,然后动手进行创作。
今潮8弄位于虹口区四川北路和海宁路交界,这里完整保留修缮了分布在8条里弄内的66幢老建筑,每一处空间都穿越历史,自有故事。
其中既有百年精致豪宅“颍川寄庐”,也有见证历史变迁的石库门弄堂社区“公益坊”,融汇中西的“扆虹园”等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参加“绘行上海”活动的孩子们,有的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百年石库门老房子,充满了好奇。
来自上海浦东后素文化艺术服务中心的专业老师带着孩子们参观并讲述着老房子的故事,还指导他们进行创作。
孩子们坐在小凳子上,手拿画笔,一丝不苟地将眼前的老建筑一笔一画勾勒下来,呈现在画纸上。
今年10岁的连俊皓,是张江镇中心小学3年级学生,他说,来到今潮8弄,看到这里的老房子都保护的非常好。
他用画笔画下了自己眼中的景物。“这里不仅有很多老建筑,还有很多新店,我想和妈妈好好去看一下。”
11岁的上海市实验小学4年级学生龚梓麟细心地发现,老房子的墙上还有一些字,以及一些数字,是当时留下的记录。这些都被她留在了画面上。“我参观了老房子,还画了它。”
一位家长带着读二年级的儿子前来参加。她说:“孩子刚接触画画,能有这样的机会来参观,画一下百年老建筑,或许能够激发起更大的兴趣。”
上海浦东后素文化艺术服务中心主任、艺术家金俊告诉记者,在此之前,“绘行上海”还曾组织过“绘行陆家嘴”“绘行航空城”等活动,带着孩子们走进这些地区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优秀建筑和地标性建筑等,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城市,同时也初步形成审美情趣,培养对绘画艺术的兴趣爱好。
2016年,金俊就启动了该项目,当初取名为“小八腊子绘上海”。2020年5月正式改名为“绘行上海”。
他说,发起这个项目,最初的缘起是发现很多生活在上海的孩子,对这座城市一点也不了解。“他们会做奥数题,可是对上海的在地文化都不大清楚,带孩子们‘绘行上海’,是希望让更多孩子了解上海,对上海的历史文脉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为什么让孩子们画上海老建筑呢?金俊谈到,因为老建筑不仅可以画,而且本身有很多历史故事,可以讲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在画这些老建筑的过程中,知道背后的历史。
五年多来,“绘行上海”系列活动带着孩子们画过诸多老建筑。
比如,武康大楼、徐家汇天主教堂、思南公馆、邬达克纪念馆、外滩海关大楼,1933老厂房、1862老船厂、多伦路夕拾钟楼、川沙连民村、惠南海沈村、惠南马氏民宅、川沙黄炎培故居、洋泾农业银行旧址、康桥浦东老宅、中华路小南门邮局等,足迹遍及上海的许多地方。
孩子们通过行走、采访、写生和交流,更好地了解与认识了自己生活的这个城市。甚至连陪伴他们的家长,也觉得收获颇丰。
金俊说,绘行不仅是户外的美术课堂,更是流动的美育博物馆。他希望,“绘行上海”活动,能为青少年理解上海这座城市、追忆历史、继承精神文明,搭起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