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折纸界的奥林匹克赛事上,这位上大学子获得季军!杜佳磊: 折纸与数学是相通的 - 周到

在折纸界的奥林匹克赛事上,这位上大学子获得季军!杜佳磊: 折纸与数学是相通的


作者:乔一萌
编辑:乔一萌
时间:2022-02-25 16:19
日前,第九届“折纸奥运会”——国际折纸奥林匹克(International Origami Internet Olympiad IX)榜单揭晓: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本科生杜佳磊代表中国队获得季军;我国选手以2金、7银、7铜的总成绩位列团体亚军。

■杜佳磊获“折纸奥运会”季军

获知比赛结果前一刻,杜佳磊正准备睡觉;突然,手边的手机一振,是一封邮件;他眼睛一扫,看见标题中“IOIO”(比赛简称)的字符,顿时困意全无——立马跳起,打开电脑,点开邮件。

“看到成绩的一瞬间非常开心,不过平静过后又感到一点遗憾,毕竟跟亚军差距只差了0.4分 。”杜佳磊如是说。

■杜佳磊

折纸致敬冬奥会

在分别设有3项和11项挑战任务的淘汰赛和决赛中,杜佳磊顺利完成了14项“折纸奥运项目”;其中,打分占比最高的获奖作品名为《冬奥狂想曲》,灵感来源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logo 。

这件由一张一面蓝色、一面绿色的正方形纸折叠而成的作品,采用了冬季风的冷色调:其中蓝色寓意梦想和未来,绿色象征青春与活力。脱胎于静态的纸张,整幅作品呈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鹦鹉螺伸展着四只蜿蜒的触手,在空中挥舞;既形似律动的“冰丝带”,又神似汉字“冬”;一叶青舟停泊在触手的一端——看似不经意的点缀,却蕴含着“同舟共济,一起向未来”的美好寓意。

■杜佳磊作品《冬奥狂想曲》

“折纸艺术,不光是对艺术审美的考量,对逻辑思维和文化内涵有着更高要求。我希望通过这幅《冬奥狂想曲》,向冬奥会致敬。”杜佳磊表示。

折纸与数学相通

其实,相比于具象的、主题性的创作,平日里的杜佳磊更喜欢抽象的“镶嵌折纸”(Origami Tessellations),即用纸张折叠形成的立体结构来实现密铺的一种折纸艺术类型,它也属于“折纸奥运项目”之一。

“折纸其实与数学是相通的,镶嵌折纸,更是如此。”要将一张凸多边形的纸,不经剪裁或胶粘,折成抽象的立体图案,难度很大,需要对许多数学概念相当熟悉,但杜佳磊痴迷于此。

比较简单的镶嵌折纸,杜佳磊看过成品图,一般一晚上就能摸索成型。但有一次,他看见一个国外折纸艺术家的作品,有二十余层厚,十分美丽但极其复杂。杜佳磊一心动,便想吃透这种多层次的设计方法。

“折这幅作品,足足花了我一个月的时间。”起初,杜佳磊发现作品最核心的中间部位存在零点几度的误差,无论如何微调都不能解决。但他并不气馁,不停尝试、失败、再尝试……于是,在一天晚上,他把所有的角度分配一一计算了出来,最终以零误差的精度完成了这一作品。

“这幅镶嵌折纸,透过灯光看,有种淡淡的鹅黄色,十分漂亮。”杜佳磊称。

■杜佳磊镶嵌折纸作品《鹅黄色的梦》

折纸艺术中包含许多的数学原理,例如,著名的前川定理(从一个折痕的交点出发,凸起折痕和凹陷折痕数量之间的差值始终为2)、贺芳定理(两条折痕将正方形纸3等分),就与数学逻辑有关。在杜佳磊看来,折纸艺术就像严肃的数学题,不容许一丝一毫的差错。

“数学与热爱的折纸艺术是相通的,所以,我高考数学得年级第一,也就不奇怪了。”杜佳磊自信地笑道。

“折纸前辈”带他走进折纸世界

你还记得自己折纸之路的起点吗?

面对这个问题,杜佳磊思考了一会,说,应该是起源于一位前辈。

杜佳磊五年级时,在网上偶然关注了仅大自己三岁的“天才折纸少年”裴浩正,并被他优美的中国风人物折纸设计折服。“折纸竟然还能这么玩!”一下子,杜佳磊就迷上了现代折纸艺术;开始如饥似渴地寻找各类折纸书籍和电视教学视频,并跟着一步一步地钻研。

■裴浩正早期折纸作品《镜神》

中学时代,因为繁重的课业压力,杜佳磊放缓了对折纸艺术的探索;进入大学后,他与折纸世界产生了更为深入的连接。大一时,他加入了HC纸艺纸鸢社,一呆就是四年,现已成为社长。大四时,他以社团名义,邀请了昔日的启蒙前辈、当今的知名折纸艺术家裴浩正来校参办讲座。线下畅谈后,两人更是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我的专业和折纸也很有关联。”杜佳磊介绍道,“我学的是建筑学。一方面,折纸让我对空间设计有了更具象的理解;另一方面,我的专业也让我对折叠构造、折纸几何学、拓扑学、材料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现在,杜佳磊充满魅力的折纸作品,让他在大学里、在社区间和在网络上收获了不少的粉丝 。

■杜佳磊作品《大王乌贼》

一个喜欢观察鸡翅的人

在裴浩正看来,杜佳磊有个很有意思的习惯。

“吃饭的时候,他经常会慢悠悠地用筷子夹起食物,吃蛤蜊就夹蛤蜊,吃鸡翅就夹鸡翅,然后旋转食物,分析食物的折叠构造,比如,鸡翅的翅尖、翅中和翅根是如何连接和折叠的?蛤蜊的两叶壳是如何开合的?”

■杜佳磊

这个细微的习惯,杜佳磊自己都没意识到,但裴浩正记在心里。后者由此联想到宫崎骏的动画电影《起风了》。抛开政治性的成分,故事中的主人公堀越二郎喜欢吃青花鱼。他常常挑出鱼刺,欣赏它的的弧线;认为飞机机翼的弧度应与该鱼刺的弧度相似。于是,他验证了这“无比美妙的猜想”,并最终成为了一代航空工程师。 

■杜佳磊部分“折纸奥运项目”赛题作品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如果一根鱼刺能赋予一个航空工程师创造飞机的灵感与动力,那一只鸡翅又是否有可能让杜佳磊成为一代‘折纸工程师’呢?”裴浩正笑道。

“我很欣赏他那颗纯粹而清澈的‘匠心’。”裴浩正说道。“我曾经设计过一幅精密的折纸作品,但由于过程涉及复杂的测绘,十分繁琐。杜佳磊在测评完毕后,竟将它修改成了更容易折叠的简化版本——这非但不是一种对作品的‘矮化’,而是一种‘回归’和‘升华’。”在裴浩正看来,当下的很多人执着于一件艺术作品的复杂和繁琐,追求“匠气”而忽略了“匠心”,但杜佳磊却能化繁为简,呈现出作品最质朴的几何美感和个人最纯粹的情感表达。

“折纸不应该只是冗繁的艺术;真心实意和简明高效,才是其内核。杜佳磊常常能四两拨千斤,能接地气,不掉书袋子,而这是当下很多艺术家缺少的。”裴浩正如是评价道。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