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医美……管起来!徐汇13万未成年人今起有了新“守护神” - 周到

网瘾、医美……管起来!徐汇13万未成年人今起有了新“守护神”


作者:上海徐汇
编辑:徐釉
时间:2022-03-01 10:41
《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于2022年2月18日修订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条例》共九章,八十七条。在体例结构上,《条例》整合了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增设特别保护章节,并补充了自我保护相关内容,既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相衔接,也体现了上海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特点。根据本市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新情况、新变化,《条例》将进一步为未成年人营造保障健康成长的良好法治环境。

@家长:

人身安全为重

近年来,未成年人人身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特别在交通出行方面,家长们往往容易忽略安全事项。《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携带未满四周岁的未成年人乘坐家庭乘用车,应当配备并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携带未满十二周岁的未成年人乘坐家庭乘用车的,不得安排其乘坐在副驾驶座位;不得安排未满十二周岁的未成年人乘坐摩托车后座、轻便摩托车;不得让未满十二周岁的未成年人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不得让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在道路上驾驶电动自行车;为乘坐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的未成年人正确佩戴安全头盔。
《条例》第十七条还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未满八周岁或者由于生理、心理原因需要特别照顾的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看护状态,或者将其交由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不适宜的人员临时照护;不得使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生活。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因外出务工等原因在一定期限内不能完全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具有照护能力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代为照护;无正当理由的,不得委托他人代为照护。

@学校:

守护学生身心健康

《条例》细化了未成年人学校保护制度,一是明确学校的关爱帮扶、传染病防治、校园安全、校车安全、突发事件和伤害事故应对、欺凌防治、性侵害预防等管理职责;二是关注未成年学生心理健康,对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实施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干预等予以明确;三是结合“双减”政策,对学校合理安排学生学习和休息、娱乐等时间,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等作出规定。
例如,对于校车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学校、幼儿园使用校车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取得校车使用许可,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校车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并由符合条件的驾驶人驾驶。校车运载未成年人时,应当按照规定的路线行驶,并配备随车照管人员。随车照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保障未成年人乘坐校车安全。学校、幼儿园应当定期对校车进行安全检查,对校车驾驶人及随车照管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向未成年人讲解校车安全乘坐知识,培养未成年人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技能。
又如,对校园霸凌问题,《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并公布举报、求助渠道。
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止,通知实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对相关未成年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对相关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
对实施欺凌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根据欺凌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依法加强管教。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教育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随着“双减”政策逐步落实,《条例》第三十一条还规定,学校、幼儿园不得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招生,或者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招生入学挂钩,不得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向未成年人提供有偿课程辅导。

@商家:

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医美

《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学校周边二百米、幼儿园周边一定范围内不得设置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幼儿园周边范围的具体界定,由市文化旅游部门会同市民政、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确定。
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经营者,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游艺娱乐场所设置的电子游戏设备,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经营者应当在门口醒目位置设置全市统一的未成年人禁入、限入标志。
《条例》还明确了酒吧违反相关规定的法律责任和执法主体:酒吧未在门口醒目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的,由文化综合执法机构责令改正,予以警告。酒吧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由文化综合执法机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近年来,美容整形群体有逐渐低龄化的趋势,未成年整容屡见不鲜。在《条例》第四十六条中明确,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违法与未成年人进行与未成年人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交易行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未经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医疗美容服务。
沉迷网络游戏也是未成年人群中的常见现象。为此,《条例》第五十四条规定,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参与网络游戏的时段和时长进行限制,在规定时段和时长以外,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账号租售交易服务。
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利用电子身份认证等技术,识别参与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身份,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困境群体:

增设特别保护

 《条例》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政府对困境未成年人实施分类保障的要求,专设特别保护一章。第七十五条明确,因父母双方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时存在监护缺失情形,或者一方存在监护不当情形,导致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照料或者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等危险状态的,依法给予特别保护。
何谓监护缺失情形?《条例》中规定因死亡、失踪、失联、重残、重病、被执行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和措施、被撤销监护资格、被遣送(驱逐)出境等原因,无法履行监护职责的;因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正在接受治疗、被隔离观察或者参与相关应对工作,无法履行监护职责的均属于监护缺失情形。
《条例》还对居村委、民政、公安的具体处置机制,家庭监护能力评估,监护人领回、监护支持干预、撤销监护人资格以及临时监护、长期监护机制等具体措施作了规定。

@徐汇市民:

保护未成年人

徐汇这样做  

《条例》明确规定市、区民政部门具体承担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街镇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或者指定专门人员办理相关事务。为此,徐汇区设立了区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承担指导协调全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相应职能。同时提前建成未保工作站,并实现街镇全覆盖,以承担工作载体、资源链接、转介服务等功能作用,筑牢和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络。
据悉,目前徐汇区未成年人约13.2万人,有关部门将通过支持培育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借助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在专业服务方面的资源优势,提高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专业化水平。 
在特别保护方面,徐汇区已于2017年在全市率先建立徐汇区困境未成年人风险评估机制,实施“红黄蓝”颜色分级,及时有效预防和介入困境发生。同时建立徐汇区困境未成年人保障应急处置流程,通过细化流程、明确职能、建立机制,对处于监护缺失、监护不当情形的困境未成年人群体予以特别保护。

原标题:网瘾、医美……管起来!徐汇13万未成年人今起有了新“守护神”
来源:上海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