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胡小姐近日向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她与同伴身着汉服在广富林文化遗址拍照时,被景区保安认定为“商业拍摄”,要求他们前往景区市场部报备缴费。虽然经过交涉,小胡一行并未付款,但他们对景区的收费行为表示不解:身着汉服游览景区并拍摄照片,怎么就是“商业拍摄”?
景区内还竖着牌子,提示“未经允许,禁止商业拍摄”。
在景区入口“朱雀门”处,竖着《入园拍摄须知》公示,显示“为了维护广富林文化遗址正常运营秩序,保护场地及附属设施,为单位或个人拍摄提供一个良好有序的拍摄环境,公司针对广富林文化遗址内的‘商业拍摄’进行统一管理并收取相关拍摄费用。”其中,个人古风、写真拍摄为每人次200元;婚纱类拍摄为每对新人500元。这则通知的落款时间恰好是2022年1月。
不过,面对汉服和专业摄影设备“全副武装”的记者,景区入口处的2名保安并未询问游览目的或提及收费要求,只是查看了记者的游览预约、随申码等信息,就让记者以普通游客身份入园了。入园后,记者又根据网友推荐以及部分摄影机构提供的样照,照葫芦画瓢地在景区拍照打卡,整个过程并未遇到保安阻止或表示要缴纳商业拍摄费的情况。不过,记者留意到,在部分打卡点竖着提示牌,上书“未经允许,禁止商业拍摄”几个字。
广富林文化遗址的工作人员表示,景区向“商拍”收费是为了维持秩序。去年6月起,景区免收大门票,吸引不少影楼和摄影工作室前来拍照,“有些商拍团队有10多个人,严重影响了景区的秩序和环境。”至于向拍摄者收取的费用,视作场地租赁费。
事实上,广富林文化遗址并非第一家因收取“商业拍摄费”而引发争议的景区。早在2018年,上海外滩源发展有限公司曾向在圆明园路外滩源景区的“商拍”行为收取“服务费”,其中包括拍摄婚纱、写真的市民。面对质疑,上海外滩源发展有限公司起初回复称,收费是因为加强了安保及对街道秩序的管理。但争议产生后,该公司表示,不再对市民、游客在外滩源景区的拍摄行为(包括婚纱摄影等)收费,而只针对需要该公司提供配套服务的商业拍摄核算费用。
那么,景区到底能不能收取“商业拍摄费”?监管部门表示,根据《上海市价格管理条例》,价格的制定形式分别为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以及经营者定价。类似广富林这样的景区门票,并不执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所以经营者可以自主定价。相关法律法规也并不禁止“商业拍摄费”。
但在定价和收费的方式上,《上海市价格管理条例》也有规定:经营者应当根据自身的经营规模,建立定价调价、削价优惠、价格资料等价格管理的规章制度;设立价格管理机构或者指定价格管理人员。此外,提供服务应当在其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公布其收费价目表,准确标明收费项目名称、等级或者规格、服务范围、计价单位、收费标准等主要内容,而且,经营者要认真听取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批评和意见,规范经营行为。
换句话说,法律并不禁止景区收费,但怎样收费、收费的标准是否合理、费用及服务是否对应,应该让消费者看个明白。
事实上,不少景区对汉服爱好者都表示欢迎,并不区分个人拍摄或商业拍摄。
沪上一家摄影工作室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古猗园、秋霞圃、桂林公园等是其比较偏爱的外景取景地,除了亭台楼榭有特点外,“亲民”也很重要。例如,古猗园、秋霞圃均按入园人数收取普通门票;桂林公园虽然规模不大,但免费开放,并不排斥他们的拍摄行为。
古猗园的工作人员表示,公园不会刻意区分拍摄者是普通游客、摄影爱好者,还是来自商业拍摄机构。只要文明游园,不影响他人,并不干涉游客以公园美景为背景拍摄,也不会额外收费。即便是人气很高的故宫博物院,也不会简单对汉服爱好者说“不”。故宫虽禁止拍摄婚纱照,但若身着汉服在园内非展览区域拍摄照片,也不会被阻止或额外收费。
景区要维护游客正常的游览秩序,汉服爱好者希望受到欢迎,平衡点在哪里?
上海普世万联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阮超律师认为,现行法律并不限制露天景区等室外公共场所为保护景点、建筑或为维护秩序和游客体验等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从管理成本的增加及保障其他游客游览体验的角度出发,管理者为商业拍摄设定收费标准不失为一种管理方法,也符合经济学原理,“通过价格调控,在管理成本和游客体验中达到一种平衡。”
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被收取了相关费用,也应该享受相应的服务;或者说,管理者认为商业拍摄增加了管理成本,那么成本究竟体现在何处,管理方应当提前告知。在小胡的案例中,景区并未提前告知收费明细,小胡一行也不认为他们的拍摄行为增加了园区的管理成本。更遑论,“是否收费”全凭景区工作人员判断,具有较大的主观性,所以引发争议。此外,从目前园区的管理看,存在“以收(费)代管(理)”的现象。这种方式能否让景区所说的“商拍团体人员太多,影响景区秩序”的问题得到根本性改善,仍值得商榷。
外滩源当时的回应。
另一方面,作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实践,上海正致力于“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拥有公共资源的管理者,显然不能“因噎废食”,用简单粗放的方式对所谓的“商业行为”或“个人体验”进行限制,而应该用更开放的心态来与市民共享城市的优质资源。
对于公共场所“商拍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