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京东路340号的华联商厦目前已基本关闭,不时有市民注意到略显冷清的楼层而驻足观察。2月23日,上海华联商厦有限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发布了“焕新升级”相关的文章,图片和标题中都提及了“2月28日 不舍暂别 未完待续”等字样。
记者获悉,南京东路340号原本名为中联商厦,2006年随着南京东路上的原华联商厦变身为“永安百货”,华联商厦的注册地址需要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变更,最终百联集团选中了中联商厦“翻牌”为上海华联商厦。
据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网站显示,当时华联商厦对经营格局和商品结构进行调整。最终一楼商场引入了亨达利钟表、茂昌眼镜、冠龙照相器材专卖;二楼为日本“优衣库”品牌服饰在上海的旗舰专卖厅;三楼以上囊括了皮鞋、箱包、钟表、首饰、服饰、特卖场等等品类;商场地下室开设有餐饮业态。
苹果商店旁、宏伊广场对面,你对华联商厦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路过的行人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一直去逛优衣库”,有“美食广场挺便宜的”,有“旧了些,电梯也不太方便,都是年纪大的人来逛吧”。当然了,位于一楼黄金铺面的三个响当当的老品牌也自然会被频频提及。
如今,人们隔着“铁将军”可以看到商场的正门已被锁起,玻璃门上贴着醒目的搬家告示——羽绒皮草特卖挪去了永安百货六楼,亨达利、茂昌和冠龙也在3月1日完成了调整。
据公告显示,茂昌眼镜华联店自今年3月1日起停止营业,门店相关服务移至南京东路762号的茂昌总店;亨达利总店和亨达利钟表总店维修部也将相关业务调整至南京东路456号。
而冠龙照相器材总店则已于3月1日正式搬迁,新址位于河南中路180号,靠近广东路的位置。这也是该品牌自1931年创立后,首次离开南京路步行街。
记者在点评网站上搜索发现,“冠龙照相”在南京东路区域的门店地址已经更新,另外还有一家开设在南京西路上的徕卡专卖店。
“茂昌和亨达利还好,反正其他店就在边上。但冠龙搬走了,我心里总觉得不是个滋味。”摄影爱好者陈达明站在告示前看了好久,摇摇头,打算多走两步去新店看看。
记者和陈老先生走了三条马路才抵达新店,门面不算大,左右两侧的柜台和橱窗中陈列着各种相机、背包、三脚架等器材。正对大门的墙上挂了不少老照片,店员还在进行装点和布置。
“你看这张照片,就是最开始冠龙的店,靠近江西中路,大概就是现在大丸百货的位置。一楼卖相机(及相关器材),二楼修相机。”陈达明说,1882年上海电气公司在南京路点亮的中国第一盏电灯便是在冠龙的门口,后来这家总店才跨过河南中路,搬到位于华联商厦一楼的新家。
如今年轻的摄影爱好者可能对“冠龙照相”并不太熟悉,但对于魔都摄影圈中上了年纪的发烧友来说,这四个字却有着举足轻重的“江湖地位”。
“之前不是有外地游客专门来上海买爱马仕、买奢侈品吗,十几年前周边城市很多玩摄影的都是专门跑到南京路的冠龙买设备器材。这里属于摄影圈的顶级‘风向标’,那些最新的、进口的相机总是最先到冠龙,放眼全中国,别的地方你肯定是买不到的。”
对于很多老一辈媒体人而言,冠龙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在背包里还装着胶卷相机的年代,摄影记者跑新闻回来第一时间不是进报社发稿,而是冲进南京路上的冠龙洗照片,随后再交给编辑挑选、排版、扫描、印刷。
“每个人几乎都会存他们的电话,万一采访晚了要让他们留门等我们来”,一位资深摄影记者说,习惯性地选择冠龙一是因为距离单位近,另一个考量就是洗出来的照片效果好,既有层次又有质感。
事实上,这冠龙照相在社交平台上的口碑很不错。记者搜索发现,很多前来拍过证件照的消费者都表示店里服务好、照片质量好;有的提到了价格偏高,不过也觉得性价比还行;甚至还有专程来修复老照片的市民给出“五星好评”并留言感谢。
然而,迁入了新店的工作人员和陈达明闲聊时也提及,目前店里的主要消费人群还是集中在中老年摄影爱好者以及年轻的“胶卷发烧友”之间。对于冠龙照相未来是否能够回归南京路步行街、重回华联商厦,均表示“不太清楚”。
随着数码相机逐渐取代了胶卷相机,人们又慢慢习惯了用手机来记录瞬间,网购、海淘以及线上冲洗打印等服务正不断压缩着这一老牌实体店的生存空间。要买相机配件,人们一般总会先去网上做做功课、蹲蹲折扣;去拍写真证件照,大家最先想起的可能已经是天真蓝、海马体等新崛起的品牌。冠龙照相的受众范围越来越窄也是客观存在的现状。
去年发布的《南京路步行街商业数据研究报告》显示,步行街一年接待约2亿人,其中44%是“90后”,“80后”还得再占上25%。时尚、潮流正逐渐成为“中华第一商业街的”新标签和主目标。
南京路步行街的改造升级依然正在进行时,据此前公布的规划显示,多个商业、景观项目都将“年轻化”作为转型的主要方向。例如世纪广场未来将定位于“新品首秀场,网红打卡地”;春申江大楼、真老大房等多栋商业体后期将通过引入文旅策展、科技互动、沉浸体验、深夜经济等新兴业态,加强与世纪广场的联动;而华联商厦也将引入潮流年轻的新兴业态,吸引年轻消费者,形成新生代消费客群的集聚地。
三阳南货店、真老大房、沈大成三大老字号入住临时新家前,都定下了数个月后老店新开的“小目标”——抓住调整机会升级转型、开发新品吸引年轻客群是毋庸置疑的大方向之一。
几百米之外的华联商厦启动调整,未来是否也能迎回焕然一新的“老面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