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交注册超8个月后,云从科技IPO终于获批注册。4月6日晚间证监会批复同意云从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至此,云从科技将成为首个登陆A股市场的“AI四小龙”公司。
云从科技与旷视科技、依图科技、商汤科技并称为“AI四小龙”。其中,旷视科技2021年9月获科创板IPO审核通过,但目前审核状态为“中止(财报更新)”;依图科技的的科创板IPO去年6月终止;商汤科技去年年底登陆港交所,最新市值高达2000亿港元,成为国内AI第一股。
云从科技主营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是“AI四小龙”中成立最晚的独角兽,创始人周曦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博士,其核心创业团队均来自中科大及中科院,孵化自中科院重庆研究院,2015年3月正式成立。而商汤科技成立于2014年,依图科技成立于2012年,旷视科技成立于2011年。目前AI四小龙都尚未盈利。
云从科技自主研发的跨镜追踪、3D结构光人脸识别、双层异构深度神经网络和对抗性神经网络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均处于业界领先水平。此次IPO,公司拟募资37.5亿元,将用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升级项目、轻舟系统生态建设项目、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综合服务生态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招股书申报稿显示,云从科技2018年、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4.84亿元、8.07亿元、7.55亿元;扣非后净亏损分别为2.1亿元、4.64亿元、6.77亿元。2021年上半年云从科技实现营业收入4.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5.70%;净亏损3.24亿元,扣非后净亏2.9亿元。通过对盈利能力进行测算,云从科技将自身扭亏为盈的时间节点预设在2025年。
总体上,云从科技是继商汤科技、格灵深瞳(688207)之后的第三家AI上市企业。不过格灵深瞳上市后表现不尽如人意,今年3月登陆科创板,首日开盘即破发,最新市值仅50亿元。
2021年格灵深瞳实现营业收入2.94亿元,同比增长 20.95%;归母净利润亏损6841.77万元。格灵深瞳表示,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商业零售三大领域。2021年营收增长主要系金融领域的主要终端客户农业银行的收入快速增长所致;净利润的变动则主要是2021年摊销的股份支付费用减少所致。
上市后,云从科技等AI企业的盈利之路仍需接受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