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久了有些烦闷?是啊,我们许久没有来一场远途旅行了。在你的记忆里,有哪些曾经到过的地方,令你念念不忘?远方的风景依稀,是否仍那样动人?
周到君联合远方书屋,为大家推荐几本散文式游记——远方书屋创办人及店长“野丫头”的“压箱底”推荐,散文、随笔……希望这些文字,能疗愈宅家期间的心情。我们也邀请大家分享自己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抽空整理一下曾经的“诗和远方”。
王炜 著
“野丫头”推荐:最早读到作者——王炜的文字是诗歌,经过淬炼的文字和庞杂的结构,他的诗歌让读起来有些艰难,可是读到他的随笔又是完全不同的体验。书中有很多是游记,和作者曾经的工作经历有关,那里面写到的很多地方我也去过,但他的文字不仅让我重新回到了那些地方并且比我亲历地更有吸引力。
“近十年中,派镇如同一株细小沉默的珊瑚,一点点缓慢扩展着它的作用与面积。最初,它是一个为驻扎在墨脱的部队提供物资的转运站,以后,作为一个物流点的形象延续至今。1996年的一个傍晚,因为工作原因滞留在派镇对的军人Z,外出散步,走进一座空高得出奇的房屋。房屋里只点着一支蜡烛,几十个门巴族人,包括男女老少正聚在一起饮酒,他们暗红色的面孔在昏暗的光线中静静反光。人群话语不多,沉默中接受了他的加入。Z记得,他进门时,人群不约而同对他的一瞥,使他就此产生了‘这是一个民族’的感受。”——摘自《大地报告》
赫尔索格 著
“野丫头”推荐:这是德国电影导演赫尔索格的一本奇特的游记,奇特的地方在于促成这段从慕尼黑到巴黎的徒步之旅的原因。1974年11月底,他接到一个电话,一位挚友身患重病生命垂危,赫尔索格决定去探望这位挚友,但是他却选择了最漫长的一种方式——徒步。
“我说,不可以,不可以在这个时候,德国电影此刻还不能没有她,我们不许她死。我抓了一件夹克、一个指南针、一个帆布袋和一些必需品上路。靴子是新买的,很坚固,让我很有信心。我踏上通往巴黎的直线路径,坚信如果我靠双脚走去,她就能活下来。”——摘自《冰雪纪行》
约瑟夫·布罗茨基 著
“野丫头”推荐:很多人都熟知布罗茨基的诗歌、演讲,而我是从这本他的散文开始的,这读到这本书的开头就已经不可能停下来了。
“很久以前,1美元能兑970里拉,我32岁。地球也比如今轻了二十亿个灵魂。在那个寒冷的十二月的夜晚,当我抵达火车站的酒吧时,里面空无一人。我站在那里,等待着我在这座城市认识的那个唯一的人来接我。
她来得很晚。每个旅行的人都知道这种困境:这是一种疲劳与忧虑的混合。这是钟面和时刻表开始向下的时刻,是细察你脚下的大理石曲张的纹理的时间,是吸入阿摩尼亚和在寒冷的冬夜由蒸汽机车的铸铁引发的沉闷的气味的时候。这些事,我全做了。”——摘自《水印:魂系威尼斯》
德里克·贾曼 著
“野丫头”额外推荐:这是德里克·贾曼人生最后一段的随笔整理,以色彩为主题的目录已经非常吸引人了——“白色谎言、影乃色之王后、蔷薇的浪漫与色彩的睡眠、黄色危险……”扉页上写到:“我书献给欢乐鬼,褴褛浪人,破刺猬、穷老鼠和劣尾兔,集红、蓝、绿补丁于一身。如水银般多变之骗术师,戴了黑面具。身披众彩之变色龙。空中杂技员,跳跃着、飞舞着、翻着筋斗……”
在阅读这些随笔的时候,我惊讶于贾曼的博学,从绘画到音乐、从文学到诗歌、从生到死,其中“蓝”那一章节就是他那部电影《蓝》的全部台词,这部备受争议的电影变成文字后极具美感,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作品。
欢迎大家前往周到【福利社】板块,参与【我的旅行】征集活动,惊喜好礼等你赢。
征集时间:4月11日-4月20日
参与形式:点击报名链接,①分享自己曾经去过的旅行美照及旅途感想;②或者等到疫情结束,你最想去的目的地并附文字理由。(二选一即可)
参与奖:上传内容经审核符合征集主题的用户,均可获得100晨豆,晨豆可用于客户端商城兑换。
一家相信只有“书”才能让“店”更长久的二楼小书店
江苏路876号贵冠商务中心3号楼201室
策划:周到运营中心×远方书屋
图片来源:远方书屋 戎青钰
居家生活期间,周到上海在【福利社】版块推出了“宅家”主题的一系列互动,来周到【福利社】,你可以:
来和我们聊聊电影美学,谈谈你脑海中那些在画面色彩和构图上可以算得上美学的电影;
可以拍一拍窗外的潋滟春光,一起记录生活中每个瞬间的美;
也可以喊上家里的萌娃,让天马行空的宝宝讲故事,让我们展现神兽们精彩绝伦的想象力;
或者拿上家里的毛巾,和教练来一场居家篮球课
宅家,身心都要健康,我们期望,当我们走出家门的时候,每个人都能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崭新的、如常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