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一早的南京西路上,上海静安园林绿化发展有限公司的一队绿化养护人员麻利地将红、粉两种颜色的花,栽种到上海展览中心门口“飞跃的马”雕塑下的绿地里。
粉的叫‘何氏凤仙’,红的叫‘比格海棠’。”
52岁的朱帮喜师傅,从疫情开始就值守在绿化养护一线,如今,终于摸到了从苗圃运来的新花,越种越起劲。
封控在家的同事们陆续复工之前,他和剩下的几名同事两两组队,每天五六点起床,投入到南京西路商圈周边公共绿地的消杀工作,“座椅、人行道、绿化旁边的围栏,都得消毒”。
剩下的时间,他得给苗木浇水打药、给绿地做病虫害防治,“首先就是要考虑这些苗木能不能生存,不能有病虫害,另外就是不能缺水,如果都干枯了,绿化的面貌就不好看了”。
如果没有朱帮喜和同事们的基础养护,眼下要在一周多的时间里完成如此密集的换花、养护工作,对刚刚复工的绿化人员来说,将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虽说是基础工作,但刚开始几天,即便是有着七八年绿化养护经验的朱帮喜,也天天陷入焦虑。“我们同事都在家里,出不来,平时五六十个人的活儿,就我们值守的几个人在干,每天都很紧张。”
朱帮喜说,那时,他和同事每天穿着“大白”防护服出来,背着消毒器给公共场所的座椅、围栏消毒,给绿化浇水,给树木花草打药,“天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路上跑”。
这样的紧张感,让朱帮喜想起了刚刚入行的时候。七八年前,他从蚌埠来上海打工,抱着“能有份活儿干就行”的心态,做起了绿化养护工作。入了行才发现,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我一个农民工,没有专业文化知识,就只能靠多干活,才能积累经验”。
如今,他不仅熟悉经手的花卉,对绿化的修剪更是有了自己的追求。
朱帮喜一边说着,一边指导几个年轻绿化养护人员在绿化带的灌木上沿拉上一截绳子,“修剪追求的就是线条感,这样才能有线条感”。
疫情的一线值守也是这样,朱帮喜习惯了在工作中消化焦虑。他发现,干着干着,他也适应了这样的节奏,消杀工作越干越熟练,面对繁重的工作,也越来越能找到重点了。
“一开始,路上没车、没人,现在人越来越多了,同事也有不少复工了,我的工作节奏也慢慢变正常了。”朱帮喜笑着说,“干着干着,也就这么干下来了。”
“干了二十几年园林,从来没在家休息过这么长时间。” 5月20日开始,上海静安园林绿化发展有限公司逐步开展全面复工,绿化养护人员的队长王先友,比大家更早一天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王先友说,春天本应是绿化工作者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
“这几个月,本来是行道树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剥芽工作往往也在这一阶段完成,这一措施是在树木的生长期中,抹去影响树木生长及整形不需要的嫩芽,防止树木畸形发展。”
“我在家早就想出来了,但是条件不允许。”王先友说,人出不来,但花草树木却自有它们的生长规律,王先友在家里看到一线队员们发来的图片,“在家里干着急”。
“南京西路的草从没长过这么高!”作为一名老绿化行业从业者,王先友对此十分介意。
回到工作岗位的第一件事,王先友就是组织大家处理绿地里的野草。
让他觉得还算庆幸的是,目前的节点,也不能算完全错过关键工作,“所以要快点把这些事情都捡起来”。
花卉的更换是重头戏之一。原本,根据绿化市容单位制定的换花计划,4月底,上海展览中心门口绿地的凤仙和海棠就应该更换完毕,以保证5月1日左右达到最佳观赏状态。
“因为疫情,所以到现在才换花,但还好,它们的状态可以保持到7月左右。”
6月1日前,王先友的队伍得完成南京西路及周围的主要路段,包括铜仁路、常德路的换花、种花和修剪等工作。这与往年相比,并非易事。
光从花的供应来说,两家分别位于青浦和浦东的花卉供应商,目前各自只有一部运输车辆有通行证,“现在有时到晚上,大家还得帮忙卸货,一车花卉就是5000盆,得卸一个半小时”。
“但能出来复工的感觉,真的挺开心的。”虽然工期挺紧,但王先友觉得自己干得带劲,
就想赶紧把这些(花草)弄好,想让城市有个新面貌,迎接大家复工。”
“3月底,是郁金香开得最好的时候,一直开到了4月初左右,还有晚樱,大家可能都错过了……”曾璐琳是静安区绿化管理中心绿化建设管理科的工作人员,她盘了盘错过的春景,觉得有点可惜。
“我们原来还计划,郁金香一过季,就要在延安中路靠近嘉里中心的花带里种大花飞燕草。”花卉的方案总要经过一轮轮的讨论和筛选,供货商有什么货源、需要用什么类型的花、色彩有什么讲究、是否要选择新优品种……这些都是方案制定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作为方案设计的参与者之一,曾璐琳本来对“大花飞燕草花带”充满了期待:“我们想用紫色的大花飞燕草,旁边勾一点比格海棠和何氏凤仙,做出波浪形的效果。这里靠近地铁口,人们从地铁口出站,3月底的时候能看到郁金香花海,特别漂亮,等到4月的时候正好看大花飞燕草,又是另一种风格……”
原本,万事具备,只差4月初换花。没想到,因为疫情原因,等曾璐琳和绿化人员们复工,已是5月中下旬。此时要换花,就是再下一季的花了。
每一季花卉布置“上新”后,曾璐琳都会格外关注路过市民的反应,看到市民们惊喜的表情,自己也会觉得很开心。
我觉得城市里的绿化,能给大家带来美的感受,让大家看到之后,心情更愉悦一点。”
如今,刚刚种下的凤仙和海棠们还需要一些时日,等适应了环境,才能“容光焕发”。此刻,它们和安静的南京西路一起,静等人流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