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受龙水南路隧道浦东段施工、轨道交通18号线二期及21号线一期建设工程影响,在中心城将新增3个拥堵片区。随着武宁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杨高南路改建工程以及G15嘉浏段出城方向扩建的结束,相关道路拥堵将得到缓解。今天上午,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度上海市综合交通运行年报》,披露了以上内容。
《年报》显示,大规模设施加速建设,施工期交通影响有所加大。2022年重大交通设施的投资力度总体保持较高水平,包括干线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道路快速化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受疫情影响,下半年工程集中开工,再叠加既有工程,将对建设工程周边道路的交通组织与运行带来不小挑战。
受龙水南路隧道浦东段施工、轨道交通18号线二期及21号线一期建设工程影响,在中心城将新增3个拥堵片区。在上图中对应的这3个工程的黄色区域,就是3个拥堵片区的位置。随着武宁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杨高南路改建工程以及G15嘉浏段出城方向扩建的结束,相关道路拥堵将得到缓解。
根据预判,2022年,新冠疫情对市民生活和出行习惯产生了深刻影响,疫情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交通需求呈现结构性变化。
出行强度下降,弹性出行明显减少。今年3月份,新一轮疫情爆发,本市交通系统运量明显减少。6月份,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有序推进,通勤交通需求快速回升。但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远程办公、社区团购等线上模式增多,持续影响市民的生活和出行习惯,弹性出行会有所减少,短期内尚难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受疫情形势和防控政策的影响,对外交通方面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交通需求结构呈现变化,道路交通运行压力较大。疫情背景下社交距离更显重要,自驾车出行需求将会增加、非机动车出行距离有所延长。另外,年内随着新增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的增加,预计社会客车保有量的增速会有所加快,道路运行压力有所增加。但集约化公共交通仍然是发展的主体。轨道交通在通勤交通中仍承担了重要的作用,端午节后第一个工作日,轨道全网客运量约572万乘次,已接近去年同期的一半,随着复工复产的持续推进,早晚高峰时段轨道进站客流将会接近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