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上海堂食有序开放首日,一清早,记者走上街头,去感受堂食重启后早餐店铺的烟火气息。
居民区中的不少早餐店已经开门迎客,老板忙着开启大门,收整餐桌,食客们则已悠悠转入店内,寻座、上餐、食用……这厢熟悉的场景再现,而在另一些小店,一张桌子横堵门口,店员表示仍在等待开放通知。
记者今日也久违地进入早餐店铺吃早点,发现眼前虽然一切如旧,但仍有着些微的变化,比如,各张桌面清一色地干净,服务员递上来的筷子、酱料包都是外卖式的……
走在杨浦区嫩江路上,张记汤馆在停止堂食三个月后终于又开门迎客了。
今天一早,店中已经迎来了吃早饭的客人,老板手持一个拖把,正在店门口收拾调整。原本只开了一扇的玻璃门,在老板将杂物挪开,地面拖扫后,将另一扇玻璃门也推开,阳光照入室内,小店忽然亮堂了许多,露出后方正在端碗吃面的爷叔来。
“对,今天刚开”,老板一边忙着手上的活一边告诉记者,“昨天晚上弄资料弄到11点,为开店做准备,终于今天一早就开了。”无论对于附近居民还是老板,重新在店内相见,十分亲切。
“哎呀,盼着堂吃很久了!”一位点了油豆腐粉丝汤加两只荷包蛋的阿姨感慨万千,“终于早餐可以换换花样了,之前要么出来买包子,要么各种团购、超市买的包子、饺子、汤圆自己蒸一蒸,下一下,有点吃腻了。当然是早餐店里花样多。”
记者注意到,还有爷叔一大早就吃浇头面,一碗面条两种浇头,看着很是丰富,吃完用纸巾一抹嘴:“这种你只有店里吃,自己家里一早会开油锅吗?不会的。”
在民星路包头路口的太平洋生活广场,早晨八点多,广场尚未开门,绕广场一周的街边餐饮店却纷纷开门了。
最热闹的要数老盛昌汤包店,远远看见门口站着一群外卖骑手,正在等餐,走近了又看见外卖窗口前排着市民购买早餐的队伍。
走到店门口,看到大门洞开,店内亮亮堂堂,左手玻璃房内师傅们正在手工包制各种面点,再进去则是收银台,一名店员正在为顾客们点餐,再过去就是厨房操作台,同样半开放式,顾客可以透过偌大的一个窗口看到内部。
店铺呈狭长型,左侧是各种“工作区”,右侧则是堂吃座位区,一套套桌椅依次从店门口延伸向内,三五桌客人入座,连吃带喝。
收银台的背后,墙上一大张价目表写着琳琅满目的早餐,下单后收银员问“是在店里吃吗”,得到肯定答复后,给一个塑料立式号牌、一张收银小票,无需将小票交给店员,直接入座即可。
记者注意到,和过去这类早餐店的每张桌上,往往放着筷筒、抽取式纸巾包、醋和辣椒调料罐不同,如今的桌面都空无一物。服务员端着托盘走来,除了放下餐品外,还会特别给醋包、筷子、餐饮纸,都是“外卖式”的,点取老盛昌外卖时会随餐附赠的款。
一名带着孙女来吃早饭的老阿姨告诉记者,自己是这家店的常客,不仅早饭吃,午饭和晚饭也会吃,疫情期间点了不少这里的外卖。听说29日堂吃恢复,自己提前打了电话确认是否开门,得知开门口,一早才带着孙女过来了。“今天第一天人还不多,环境很清净,感觉很不错。”
然而,还有一些街边早餐店仍未开启堂食。
殷行路附近的一些早餐店今日依旧店内灯光昏暗,有的店虽然开了门,门口横着一张桌子,一名店员坐镇后方。
说起何时开启堂食,她表示自己并不清楚,“老板还没来,但听说可能要到7月以后。”
另一家尚未开启堂食的店铺,则表示店内已经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监管部门审核通过就能接待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