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遇见都如初见,因为他是“毕加索” - 周到

每一次遇见都如初见,因为他是“毕加索”


作者:孙雯婕
编辑:孙雯婕
时间:2022-07-05 17:26:53
或许,有人会不那么喜欢毕加索,但是绝对没有人可以拒绝一个天才炙热的激情。

法国艺术史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

两次世界大战、人类社会的冲突与发展交织而来,时代的烟尘落于幽微之处,在斗牛士的昂扬、青年眼角的郁色与女性身体柔软的线条中构建出一个毕加索式的解读方式。

从西班牙马拉加到巴塞罗那到巴黎再到上海,每一次遇见都如初见,因为他可是那个一辈子学习如何画得像孩子的毕加索啊。

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汶水路210号静安新业坊园区内的遇见博物馆·上海静安馆自7月2日开始恢复开馆。因疫情延期两月的《遇见毕加索:天才的激情与永恒》在这里重磅展出。观众只要持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通过随申码扫码并测温后即可持票入场,与大师对话。

毫无疑问,毕加索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其创作对现当代美术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很多时候“毕加索”不仅是个人名,更是一个艺术风格的形容词。

本次展览来源于西班牙马拉加市毕加索故居博物馆——毕加索基金会。主办方遇见博物馆提前一年筹备,以《遇见毕加索:天才的激情与永恒》为题,集中展出了毕加索青年至晚年不同阶段的202件真迹,包括4幅油画、142幅版画、46件陶瓷及9件罕见银盐摄影,其中毕加索水粉水墨自画像更是首次来华。

本次展览共分六个单元,清晰地讲述了展品背后的每一段时代背景,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灵感来源以及毕加索创作风格变化的脉络。

从创作出《两个男人》才气初显的马拉加少年、费南多美院不安分的青春到蒙马特高地漂泊的清贫生活,到抽象主义萌芽的显露时刻,再到马拉杜对陶瓷的痴迷创作、戛纳海边的田园生活,最终抵达毕加索的巨幅自画像,当艺术家直面自己,这是一种回归,也是一种开始。

古典主义、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立体主义、自然主义迅速从眼前掠过,他处在一个不断变化和破裂的过程中变成不同的形态。过去与未来的界限在此刻凝结,但似乎有一种涌动的情绪,随着水粉水墨四处流淌,或许连他自己也未曾察觉。

据遇见博物馆首席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春辰介绍:毕加索展览在世界上年年都有,各具风貌,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大IP,而这次展览在上海举办,让参观者可以感受毕加索生生不息的生命激情,形象地认知毕加索。近观毕加索的所有作品都能体会到毕加索澎湃的激情、热切的希望和深刻的思想。

重新开放的遇见博物馆·上海静安馆专门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应急小组,工作人员准备好了14天耗量的N95口罩,一次性医用手套,防护防疫服,消毒水,免洗消毒凝胶,确保满足防控和开放工作的需要,为大家与大师的“见面会”保驾护航。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