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中国品牌日朋友圈的专题沙龙第六场“品牌圈层与传播策略—洞见新锐品牌的增长驱动力”正式举办。
新锐品牌出奇制胜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如何通过数字化为品牌赋能?如何让品牌从“网红”变成“长红”?本次沙龙特邀了多位行业内的专家和创业者,并采用了主题分享、案例分享、观察交流等丰富的形式,带领大家经历了一场独属于新锐品牌的浪漫思想之旅。
“到今天为止,中国品牌朋友圈沙龙一共举办了六期。”东浩兰生会展集团上海外经贸商务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骆也舟在沙龙开始前致辞道,“(本次沙龙)请到了非常爆款、新锐的企业来参与我们的活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收获。”
沙龙的开场,是由阿里巴巴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阿里研究院新消费&新产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专家王凤岩带来的主题分享。在数字化浪潮下,新品牌快速崛起、老字号拥抱数字化、传统制造型企业快速增长——“我们看到机遇,也面临挑战。”王凤岩认为,在消费者主权不断崛起的现下,新品创新是推动企业经营增长的主力。他以阿里巴巴旗下新品孵化4大特色IP为例,阐述了用“新”孵化“新”的观点,同时也对传统产业的未来充满了希望。王凤岩这样预测说:“我认为数字衍生新物种,会在传统产业中悄然诞生。”
而林清轩品牌中心总经理卞清则以新锐品牌的角度,分享了品牌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卞清从品牌、产品、用户三个角度出发,阐明高端品牌背后是消费者链路的组成。她以林清轩旗下产品为例,从“不断打磨,成为品牌DNA”的山茶花精华油,到“瞄准Z时代人群”的红山茶系列产品,让品牌获得成功的不仅是“新”,更是品牌“做时间的朋友,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的理念。“用户是1,渠道是0。”卞清说,“‘用户第一’是打造打造国货高端护产品的关键。”
而在卞清的基础上,米小芽创始人肖波分享了品牌选择目标用户的过程,展现了选择“新市场”的优势之处。作为第一个向用户提供宝宝专属营养米的品牌,米小芽认识到了母婴市场中零辅食市场的前景,并详细调查了用户的标签,为品牌的发展打好了基础。不一样的用户消费理念、完善的国内供应链、会趋向热门品类的渠道……这些市场机会是米小芽走向成功的基石。
有关新锐品牌,每个人都有什么各自的思考呢?到了观察对话环节,各位嘉宾各抒己见,碰撞观点。随着数字化进程加快,品牌与用户的连接点日益增多。“原来我们从线下反推线上。”王凤岩说,“现在又从线上逆流回了线下。”这恰恰是数字化改变生活的一个例证。他认为,线上线下全面融合是未来的方向。
而上海市直播电商联盟秘书长王霆提出品牌应该深度融合互联网、做好文化创新、并打造品牌年轻化,更重要的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做品牌是一个持续投入的过程。”
上海商学院数字商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上海电子商务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娜日以数据作为依据,列举了上海新锐品牌的一些特征:团队的年轻化、品类的垂直化、产品的个性化、品牌的人格化、经营的数字化、用户的中心化和品牌的颜值化。品牌的成功不仅需要持续打磨,也需要肥沃的“土壤”。
巧力优JOLIYOYO品牌创始人宋逸则认为,做好品牌就需要找到核心的用户价值。“我的核心用户到底是谁?我能解决他什么样的痛点?为什么非买不可?”宋逸从一个品牌创始人的角度,提出了几个一直以来品牌需要思考的问题。
而到了问答环节,在面对甘肃爽口源副总经理尚晓燕“产品力是网红爆款的下半场吗”的问题时,娜日建议品牌产品力要做到匠心,拥有不被人复制的竞争力。“可以做一个(产品)定位变化。”她说,“一定要打品牌建设,塑造品牌故事 ,打造品牌记忆点。”而上海哈尔滨食品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萍则询问:“哈氏一样老字号的产品力核心是什么?更适合走什么样的流量平台?”王霆细致地介绍了“双微一抖一头一书一B站”的具体差异,并建议把品牌塑造成“可社交、可互动的零食”。
王凤岩在最后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企业要奉行长期主义。”正因为现在是一个追求“新”的时代,所以才更应该长时间地打磨品牌。新品牌需要经受住“新”的考验,出好的企业战略,培育好的生态,才能使品牌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