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成为书写时代的观察样本!全职妈妈写就《上海凡人传》,被称作“上海版”《人世间》 - 周到

上海成为书写时代的观察样本!全职妈妈写就《上海凡人传》,被称作“上海版”《人世间》


2022-09-01 16:50

“上海故事”精品迭出,已成现实题材网文发展的一大亮点。

在今天举行的第六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颁奖典礼上,书写平凡人生活史诗的《上海凡人传》获一等奖。

作为网络文学的重镇和产业高地,上海以其融汇古今、兼容中外的文化特性和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成为众多作家书写时代的观察样本,诞生了《上海凡人传》《上海繁华》等一批优秀的现实题材网文作品。

■一等奖作品《上海凡人传》

一等奖作品《上海凡人传》充满了市井烟火气,以朱家的岁月速写展现过去三十年城市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映照了上海普通人的现实与梦想,被读者称作“上海版”《人世间》。

另一部上海背景的小说《都市赋格曲》,以女性视角观察都市家庭生活的真实困境,谱写了三位平凡女性的“欢乐颂”,摘得二等奖。

《上海凡人传》是阅文集团作家和晓(本名和琳)的第一部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

这部作品围绕着一个错失的留学机遇展开,主人公朱盛庸为了亲情放弃了上世纪90年代出国留学的机会,毕业后放弃编制,在上海自谋生路的人生故事。

以主人公为主线,贯穿对照了不同身份的人的人生境遇,如替代他去美国读书的好友、在编制内工作的女友、自主创业的亲人等,立体地刻画了90年代以来在上海发展的群像故事,在不同人生的对照中,也体现出了上海的飞速发展,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作者在上海生活十多年,笔下的上海具有细腻的生活细节和时代感。

■和晓

在颁奖典礼上,和晓表示非常感谢大家对《上海凡人传》的肯定。“不久前,有记者采访我,问我如何评价《上海凡人传》这本书。我想了又想,最后得出结论:倘若不是放在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语境中,以及过去三十年的大时代背景下去讲述一群普通人的悲欢离合,这部作品很难走得到这么远。”

和晓于2007年3月,硕士尚未毕业的时候来的上海。“我来伊始,上海就向我展示了它海纳百川的城市气质。如今,十五六年过去了,我在这里与我的先生相识、相恋,结婚、生子,最后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从未想过离开。”

她表示,“在成为全职妈妈之前,我在上海的很多地方都上过班,也做过不同行业的工作,每一次的跳槽,都完全是跨行。生活在其中,观察、感受,日积月累,久而久之,心中就积累了很多上海故事。只需要一个触发点,就能将那积淀了很久的观察,变化成故事,流淌出来。有人喜欢用嘴巴讲述;我则是在阅文,在起点,用书写的方式讲述。”

第六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的主题是“平凡铸就伟大,致敬了不起的每个人”,和晓说,“看到这个主题的瞬间,就触发了我心中积攒了十几年的观察和感受。我想起形形色色的人,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其中,令我最为感怀的,就是我在上海最亲近最了解的一个人,也就是我的丈夫,以及他所在的大家庭在这30年中的变化。我听他家的故事,听了16年。他们普通平凡,被时代的洪流夹裹,所有的经历都不可避免地打下了时代的烙印。这些事情,自动汇合成天衣无缝的故事蓝本。我只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加工整理,就能生成一部文学作品。这也印证了生活就是最好的剧本。”

在真实生活变化的框架之下,和晓艺术性地添加糅合进十多年来积攒下的一个个支线故事。有时候把一个人物原型拆分成两个作品人物;有时候把几个人的生活经历糅合进同一个人物身上,写成了大纲初稿。

“在编辑团队的建议下,我在小说里设置了一个在美国生活的参照人物,他是顶替了主人公的名额,踏上了赴美留学之路;通过这两位中学好友从此分叉的命运轨迹,以及随后展开的中美生活对比,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就越发明显,越发璀璨。”

和晓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写完这本接近50万字的《上海凡人传》。

她说,“在这四个月中,我的写作过程非常流畅顺利,心情也非常振奋。故事是自己流淌出来的,我只是个执笔人。上海是我孩子出生的城市,是我的第二故乡。正是对上海怀有深厚的感情,才驱使我写下这样一个故事。作品获奖,并不是因为我讲述故事的手法多高明,而是上海这三十年城市发展一日千里,居于其中的市民故事因此精彩纷呈,而我的《上海凡人传》恰好表达了这一点。”


作者:徐颖
编辑:徐颖
来源:周到
图片来源:由阅文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