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外就医率低于5%!医改“崇明模式”见成效,全周期、整合型健康管理服务让他们大病不出岛、 小病不出镇 - 周到

岛外就医率低于5%!医改“崇明模式”见成效,全周期、整合型健康管理服务让他们大病不出岛、 小病不出镇


2022-09-09 16:17
崇明本地人74岁的陈老伯在脑梗急性治疗后就在 家门口的陈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裕安分中心康复了,拿起大小不一的玻璃弹珠一个个放到另一块板子里,锻炼手部精细运动。因为及时康复,陈老伯现在恢复很快。

崇明区已率先印发《崇明区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实施意见》,成为全市首个制定落实方案的区。崇明居民“大病不出岛”、 “小病不出镇”的就诊愿望变成现实,岛外就医率低于5%。

2.0版“以健康为中心”的紧密型医联体让居民受益

十年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崇明区医疗资源正在不断升级,2.0版“以健康为中心”的紧密型医联体正在崇明徐徐展开:

🏥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成为崇明区域性医疗中心,

🏥十院崇明分院作为崇明东部地区医疗中心,

🏥上海岳阳医院崇明分院(崇明第三人民医院)作为崇明西部地区医疗中心,正在创建以康复为特色。

🏥新华医院长兴分院于 2020 年 12 月 31 日开诊,提升了长兴、横沙两岛整体医疗服务供给。

🏥除此以外,崇明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中还有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219家村卫生室(服务站)。 

昨天下午,记者在新华医院崇明分院看到,这里病人很多,但是看病很有序。

改建一新的急诊内,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可以第一时间抢救心梗、脑梗病人。急诊患者从接诊到开通血管时间 56 分钟。卒中中心建设近三年,完成静脉溶栓 300余例,动脉取栓近200 例,成为区域脑血管病急救高地。与此同时神经疾病诊 疗中心打破专科界限,拆除“围墙”、“壁垒”,重组优质医 疗资源,使卒中患者抢救更为便捷。

相比市中心的医院,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则更早开启。今年6月起“早门诊”开启:预检预约、挂号收费提前至 6:30 开窗,内分泌科、心内科等门诊量前六位的科室普通门诊每日 7:00 开诊,药剂科、影像可等辅助科室也在7:10分开放。

门急诊办公室副主任查小应告诉记者,

崇明岛上居民习惯早起,早门诊开放后患者纷纷点赞,可以方便居民错峰就医,减少等候时间,也可以改善就诊体验。目前,医院门诊量高的时候一天有4000多人次,其中1000多就在上午8点前。

“磁石效应”让高端医疗技术下沉,病患也随之下沉

这个2.0版紧密型医联体内,最让岛上居民受益的是,因为新华常驻专家形成的“磁石效应”,高端医疗技术下沉,病患也随之下沉。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执行院长费哲为介绍,

新华医院总院支持常规开展新技术项目 80 余项,健康预防与保健随访在社区“托底”,常见病多发病有崇明分院“守中段”,疑难杂症对接新华总院,整合型服务体系有效辐射崇明三岛。

在新华医院崇明分院门诊三楼的内分泌中心,王阿婆正在随访糖尿病调整用药。她告诉记者,糖尿病看病信息也会同步到社区,社区医生会一起帮助管理。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内分泌科执行主任秦利告诉记者,

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构建崇明区 1+X的糖尿病管理新模式区域,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的模式联通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决了糖尿病人回到家后对糖尿病这个慢性病的并发症等问题。

对于脑梗病人来说,家门口的康复颇为重要。在陈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三楼,最先进的最智能化的康复中心一应齐全,附近的居民在智能康复机器人帮助下进行康复。在康复病房与治疗区还有移动天轨,便于肢体障 碍的康复患者得到有效的康复治疗。

“治疗—康复—社区—家庭医疗康复链都能在家门口实现。”陈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黄洲告诉记者,

这个康复科去年九月份成立的,与中医科诊疗区域结合,规划依托新华—崇明区域医 疗联合体康复医学专科联盟技术力量,将康复科打造成以针灸, 理疗,牵引,推拿,药物电离子导入等传统中医康复手段。

 

大病不出岛,小病不出镇,崇明正在提供全方位、 全周期的整合型健康管理服务。崇明区卫健委主任蔡志昌介绍,

在崇明村卫生室基础上还建立家庭医生诊室,将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向村级医疗机构延伸。通过智慧健康驿站,将社区卫生健康服务逐步向不同场所、不同人群延伸,让市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好小病、 管好慢病。

截止 2021 年底,崇明区常住居民“1+1+1”签约率 47.13%,组合内就诊率 74.41%。“三医联动”力度加大,药品耗材费用明显降低。2021 年医联体共节约耗材采购费用 2251.84 万元,开展 2 批次药品集采,每年节约药品采购费用约 3500万元。

上海: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上海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布局医防协同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全球领先的健康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上海方案”。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市医改办)透露,

目前已完成本市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遴选方案制定,初步明确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高水平医院 10 家、 示范型区域性医疗中心 10 家、高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 家试点单位名单。 

与此同时,推动完善紧密型医联体医保支持政策,以区域性医疗中心为核心、以市级医院为技术与管理支撑,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并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整体布局,为群众提供全方位、 全周期的整合型健康管理服务。

加快“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 2.0 应用场景建设,完善 门诊智能分诊、智能院内导航、智能识别通行、智能诊后 管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药代煎配送等 7 大应用场景建设。 持续建设数字健康城区。

下一步,上海还将借鉴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发挥 “三医联动”合力,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同时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分步实施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使用,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药品耗材招采机制改革。推进郊区 120 救护车医保车上移动支付,尽快实现全市院前急救医保结算全覆盖。


作者:陈里予
编辑:陈里予
来源:周到
图片来源:陈里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