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人游戏设计师,到10后学生,提升青少年数字素养,究竟意味着什么? - 周到

从华人游戏设计师,到10后学生,提升青少年数字素养,究竟意味着什么?


2022-09-21 20:44

“我并不是班上最出众的学生,但由于在这里(中福会少年宫)的学习,接触到编程,接触到电子游戏。我爸爸为了支持我学习计算机,在我还是初中的时候就买了一台电脑。在那个情况下,我学习了很多编程,同时也玩了很多的游戏。通过对计算机的认知,我也参加了各种程序竞赛,这些竞赛帮助我顺利直升进入上海交大。”

9月20日,华人游戏设计师陈星汉在中福会少年宫举行的“以梦为码,无界共生-全球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峰会”上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大学毕业后,他对艺术和叙事非常有兴趣,所以没有去继续读计算机,而选择美国当时电影学院排名第一的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学习怎么样讲更好的故事,也因为这个专业,认识了很多有趣的同学。

华人游戏设计师陈星汉,被称为“游戏禅师”,他的游戏也被媒体冠以了“禅派”的称号。早在2003年,陈星汉在南加州大学读书期间就创办了游戏开发公司that game company,8人团队设计出的第一款游戏,就获得索尼电脑娱乐公司资金资助,这在业内尚属首次。陈星汉先后设计了《云》《浮游世界》《花》《光·遇》等游戏,也拿到了全球很多奖项,其中2013年3月,华人设计师陈星汉以《旅程(风之旅人)》获得第13届国际游戏开发者大会11个奖项中的6项大奖——最佳年度游戏、创新奖、最佳音响效果、最佳游戏设计、最佳视觉艺术、最佳下载游戏。

对陈星汉而言,儿时就接触到计算机编程和游戏的经历,对他后来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两年我除了一如既往的喜爱太空,还爱上了人工智能。平日里参加少年宫的Steam课程,寒暑假参加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冬令营、夏令营,也开始去尝试一些与科创相关的比赛。”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的学生李梓墨也在峰会现场进行了分享。

这个出生在10后的学生,今年和另一个小伙伴设计创作了“星辰号”火星车队模型,这个模型搭载像一个小型机器人,搭载了摄像头、红外线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舵机、显示屏、触摸控制屏、及时定位和地图创建技术,以及人脸识别技术,可以通过对不同领航员的人脸识别“星辰号”火星车队将分别行航不同的线路,并完成相对应的太空任务,有效清除火星表面的沙石路障,并去除附着在太阳能电池板上的沙尘,确保国际基地的正常运行。

李梓墨的这个作品,在第五届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上海选拔赛中,获得了天空助辰项目中学组二等奖并晋级全国赛,最终获得全国银奖。“如果元宇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目标导向,那么,人工智能是元宇宙的发展动力。没有人知道未来的世界会成为什么样子,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当我长大以后,它绝对比我们现在拥有的更令人震撼,因为有人工智能。”李梓墨说。

“当前,对教育的创新发展特别是教育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有机融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福会少年宫将借助此次峰会从专家、课程、赛道等三个方面进行创意迭代,助力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养。”中国福利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宋钟蓓在“以梦为码,无界共生-全球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峰会”上说。

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科创少年远行者计划”路线图发布

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驱动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金亚秋也表示:“以人工智能为切入点,为青少年提供了科学实践机会,可以让青少年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发求知欲,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想起,当年《歌德巴赫猜想》曾经鼓舞了一批青少年学习科学,对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虽然他们长大了以后并不完全都是在学数学,但对青少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青少年人工智能这样的一个教育启动,能够让青少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发挥他们的求知欲,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

“人工智能,注定是各个文明巅峰智慧智慧在未来时代里的角力场。而未来的起点,就是现在。助力青少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与提升,意义深远。”腾讯微信战略研究院院长周博云在分享中说。

实际上,为践行互联网行业对青少年群体的社会责任 ,引领未来战略技术,激发创新意识, 自5月份“绿苗计划”发布以来,微信陆续通过免费开放编程课程、组织全球青少年编程赛事、举办青少年编程夏令营、招募青少年科学家导师团等多项举措帮助提升青少年网路素养。

在新课标落地的实践中,微信向全球青少年提供小程序作为编程工具,更好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另外还发布了微信可视化开发工具、腾讯云微搭低代码开发工具,录制为公益编程课程;7月份开启的“首届青少年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创新挑战赛”,为青少年提供编程技术实践机会。

峰会现场,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萧烨璎、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邓晓贤、腾讯侧代表共同开启“科创少年远行者计划”路线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有潜力的青少年,组成科创少年研学团;组织青少年人工智能大会暨国际交流周,带领中外青少年沉浸式体验最前沿科技力量;还成立了“未来探索基地”汇集更多青少年人工智能实践,也供多方交流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最新成果。

提升数字化技能,让孩子为尚未到来的世界做好准备

王颂赞今年71岁,是中福会少年宫特级教师,也是中国第一代计算机娃娃的培训教师。上世纪80年代,他带着两位小学员在邓小平面前演示自己编写的程序。邓小平专注地看了十多分钟,然后说出那句著名的“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

就是因为这句话,王颂赞锚在了少儿计算机教育的岗位上,“一句话、一辈子”。他不仅教学生,也培训教师,参与编撰各类少儿计算机知识普及教材,在过去几十年里,填补了我国少儿计算机教育领域的空白。

“孩子失败了帮他们找出问题,走得很顺的时候给他们设立关卡。学生总是潜力无限的,问题是教师是否能一直陪伴着他们。”王颂赞说。

前微软美国总部首席研究员李劲、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宓群、小米联合创始人洪峰、微软中国技术支持总监李万钧、英特尔软件实验室项目主任李聪、Roblox全球架构技术总监蒋欣……他们都是王颂赞的学生,并常年与“王指导”保持密切联系,带回最新的技术和理念,和小学弟学妹们交流。

对于提高青少年的数字科技素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 Sonia Livingstone在峰会视频分享说,他们做了一些调查发现,对于那些缺乏其他成功途径的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来说,数字化技能、互联网技能可能是一条捷径。有的家庭认为,编程是新时代的拉丁文,编程是一种新的有价值的经典知识形式,这就是孩子们在数字化未来所需要的。很多父母希望孩子们为一个尚未到来的世界做好准备,为从事尚未出现的工作做好准备。

Sonia Livingstone分享说:“从我们的统计数据分析中发现,自己拥有更好的数字技能的父母以及对技术及其给孩子带来的好处持更积极看法的父母,往往会做更多的事情来支持他们的孩子来使用数字技术。为父母开发干预措施、为父母建立数字技能、并为他们提供有关技术的积极想法,将是减少数字鸿沟的一种方法。”

Sonia Livingstone最近参与的一个研究项目,是关于创客空间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现在去了创客空间,那里有大仓库,各种各样的电子和实用的东西和数字技术,你可以用它们来编程,你可以创造,你可以做一些有趣的事情。“研究表明如果你让学习技术的过程变得有趣,那么孩子们会更好、更深入地学习它,这将成为他们身份的一个更重要的部分。” Sonia Livingstone说。

人工智能创新课程重磅发布,科技助力青少年培养

此次全球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峰会,中福会将试验性、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实践在人工智能教育的方方面面。除了丰富的主、分论坛议程外,主办方还组织了“开学第一课”学生培训活动,丰富青少年实践探索,以及“数字讲台”教师培训活动,针对青年骨干教师进行人工智能教育培训。

中福会少年宫与腾讯微信合作开发人工智能教学资源包,现场发布“以梦为码”人工智能创新课程。课程内容循序渐进讲解了小程序编程,帮助青少年快速掌握这个由中国人自己创造的编程环境,发布属于自己的小程序。“以梦为码”人工智能创新课程分为入门、中阶、高阶难度,未来将惠及更多少年儿童。

中福会少年宫副主任郑思晨在分论坛上分享了人工智能入课与人才体系培养的最新成果, 腾讯讲师也将人工智能教育工具化实践带给了一线老师们。

技术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正在决定人类的未来,如何提升00后、10后这代互联网原住民的网络素养,已成为整个社会面临的重大议题,在本次全球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峰会上,技术专家、教育者、互联网从业者正与家长与青少年们一起,以不断的实践,回答这一命题。


作者:苗夏丽
编辑:苗夏丽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