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松打虎》到《南唐后主》,从《白毛女》到《摇滚莫扎特》,上海文化广场的70年 - 周到

从《武松打虎》到《南唐后主》,从《白毛女》到《摇滚莫扎特》,上海文化广场的70年


2022-09-23 19:27

今日(9月23日),上海文化广场举行了“成立七十周年特别活动”,包含5场特别版剧院导览,1场ByStage汇谈新书分享,1场广场小白城市行走以及2个全新的沉浸式游戏剧场项目“旧物盒”和“声探世界”。

同时,2个关于文化广场前世今生的展览装置,文化广场历史墙以及“向新而生——30年后的上海文化广场”儿童绘画展,自今日起都将在大堂持续展出。

全新的历史墙,讲述的却是上海文化广场悠久的故事。

1952年4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原逸园跑狗场改建成为“上海市人民文化广场”,同年11月,“人民文化广场”正式命名为“文化广场”。

在上世纪50、60年代,文化广场与上海的城市文化共同繁盛,见证了诸多文化交流盛事的发生。

1955年到1966年间,共计完成849场演出,观众人数多达一千万人次以上。而在经历过一场罕见的大火灾之后,1970年9月,文化广场涅槃重生,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文艺春潮。

盖叫天演出的京剧《武松打虎》、日本松山芭蕾舞团《白毛女》、音乐舞蹈史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朝鲜平壤歌剧院《卖花姑娘》、上海乐团钢琴奏曲《黄河》和大合唱《长征组歌》,再到南斯拉夫的电影《桥》《瓦尔特保卫塞拉热窝》,日本电影《望乡》《追捕》等陆续上演。

1954年2月,盖叫天演出京剧《武松打虎》

松山芭蕾舞团芭蕾舞剧《白毛女》演出剧照

1977年7月,上海乐团钢琴协奏曲《黄河》和大合唱《长征组歌》

1992年的夏天,文化广场成为了上海临时的也是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并发行了解放后第一张股票。

1992年,股票交易市场

5年后,华东地区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精文花市”开进了文化广场,其年销售鲜花约35亿枝,占华东地区花卉年消费量的70%至80%,成为上海爱花人、买花人最常去的地方。

1997年,上海精文花卉交易市场

20世纪90年代设于文化广场内的“精文花卉交易市场”

2006年,文化广场改建工程试桩开钻启动,浩大的深基坑工程由此开始。

2011年9月23日,作为现代化剧院的上海文化广场正式落成开幕。与英国GWB公司联合制作的开幕大戏《极致百老汇》登上崭新的舞台,开启了上海文化广场作为音乐剧产业标杆剧场的新起点。

极致百老汇

自此,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经典剧目陆续登上文化广场的舞台,为上海市民的精神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也吸引了不少长三角及海外观众“拖着行李箱来看戏”。11年间,上海文化广场成为了音乐剧的代名词。尤其是海外经典原版大戏,为国内观众打开了一扇窗。来自11个国家的881场演出,吸引了超过110万人次观演。

2013年,剧院魅影

2017年,文化广场首次购买成熟作品版权,完成中文版《我的遗愿清单》制作,经过5年不间断的探索与实践,文化广场已制作出品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粉丝来信》《星际信使》在内的8部中文版音乐剧,成为本土音乐剧创制的生生力量。

而自2019年开启的“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推动了中国传统剧院行业在舞台艺术产业链上游的内容作为与人才互动。

4年来,共342部作品投稿,463名创作者参与其中,至今已培育产生了十余部原创作品。孵化的《生死签》、《南唐后主》《对不起,我忘了》3部华语原创音乐剧已完成对外商演。

文化广场制作出品剧目从上海出发,走向全国,截至2022年底预计共将完成超过300场巡演。

2018年,摇滚莫扎特

今天的仪式上,最惊喜的环节莫过于《从心出发——文化广场音乐剧金曲集萃》。SCS音乐剧合唱团联手5位炙手可热的音乐剧演员:陈玉婷、郭耀嵘、张博俊、张玮伦、张智涵,通过集体献唱了一首“音乐剧曲目串烧”,串联起包括《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伊丽莎白》《摇滚莫扎特》在内的14首音乐剧金曲,以回忆为媒介,续写一封封关于热爱音乐剧的“情书”。

跨越半个多世纪,文化广场扎根于此,将始终与上海城市命运、上海人民群众同频共振。期待未来有更多作品,在这里开出花来。


作者:王琛
编辑:王琛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