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猛犸象牙上刻出了《八十七神仙卷》,让人惊叹不已 - 周到

他在猛犸象牙上刻出了《八十七神仙卷》,让人惊叹不已


2023-01-09 12:55

传为唐代吴道子所作的《八十七神仙卷》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白描长卷杰作,如今这件旷世杰作以猛犸象牙浅刻的形式出现在了汾阳路79号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的展厅内,引得不少市民前往观摩,并纷纷惊叹于牙刻艺术家的神奇刀法。

这件《八十七神仙卷》是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主办的“芳华——杨雪芳莫金荣艺术作品展”上的重磅作品,由工艺美术大师、常州象牙浅刻“延陵派”创始人、烙画大师杨雪芳先生与其弟子莫金荣合作。



观众在欣赏象牙浅刻作品《八十七神仙卷》


杨雪芳先生(蓝衣者)为观众解读《八十七神仙卷》


 

从小在画笔之外,手上还多了一把刻刀

 

杨雪芳先生在迄今 80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代表了中国工艺美术两大时代高峰——南阳烙画和常州象牙浅刻,“刀笔如神,芳华绝代”是人们对杨雪芳先生的评价。


杨雪芳自幼酷爱书画,并师从齐白石弟子冯占元。通过先辈之传,杨雪芳得以进入中国书画宽广博大的场域,仿佛是书画先贤们的手,握着杨雪芳的手,走向艺术丛林的深处。
杨雪芳出生于常州,偶然的机缘,让他关注到了晚清常州名家、雕刻大师张楫如,以刀作笔,纵横多种材质,笔触纤细,刀痕生动,让中国书画呈现出不同的境界,杨雪芳沉醉不已。从此,画笔之外,杨雪芳手上多了一把刻刀。



展览现场

 

杨雪芳烙画两次进入人民大会堂

 

1950年代,杨雪芳来到河南南阳烙画厂,开始了中原大地上刀笔共舞的生涯。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是用火烧热的烙铁在纸、竹、木等材质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不仅能表现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表现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杨雪芳与著名画家、郑州艺术学院院长谢瑞阶等合作,创作了大型烙画作品《黄河在前进》,作品赴京陈列于人民大会堂。一年后,杨雪芳进京与画家张绍文合作烙画四屏《人牲两旺》,再次展陈于人民大会堂。通过烙画艺术家的努力和国家级殿堂的影响,南阳烙画走向全国、走向世界,1987年在新加坡展览时,被誉为“世界艺林一绝”,2021年南阳烙画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雪芳烙画《石头花鸟》


杨雪芳烙画《花鸟》


杨雪芳烙画《松》


 

让中国非遗名录里增加了个“常州象牙浅刻”


1960年代,杨雪芳调回家乡常州工艺美术研究所,因景仰清末常州雕刻大家张楫如、扬州象牙雕刻大师于硕,他的刀笔所向从厚实的竹木转向了更为温润的牙材,开启了象牙浅刻的研究和创作。
象牙浅刻亦称牙刻,其线条细腻流畅,刀痕更显韵律,自古以来受到皇宫贵族、文人雅士以及平民百姓的青睐,被视为神圣吉祥之物。



杨雪芳猛犸象牙作品《渔翁渔妇图》


《渔翁渔妇图》局部


常州象牙浅刻表现书画艺术的传统源远流长,数百年来名家辈出,杨雪芳作为新一代的牙刻艺术家,潜心思考如何让常州象牙浅刻进一步登高望远。传统的牙刻常表现人物、花鸟画,但对于大型山水的色墨之韵呈现力较弱。经过深入研究,杨雪芳以叠层上色之法,辅以国画独特的颜料,将山峦叠嶂、草木茅舍、人物轻舟等晕染花青、石绿等不同色彩,从此刀笔相合,色墨交融。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从2014年开始增添了“常州象牙浅刻”的名字。

杨雪芳还创办了常州武进工艺雕刻厂,培养出一大批大师级人物,使得常州象牙浅刻艺术流派“延陵派”声名鹤起,与北京立雕、广东镂雕并列为当今中国象牙雕刻三大流派。

 

以历代书画杰作为蓝本,用自己的手法表现

 



杨雪芳猛犸象牙作品《步溪图》


此次“芳华”展中,杨雪芳展出他的猛犸象牙浅刻和烙画代表作,大多是向中国历代书画名家的致敬之作,也是他刀笔合一艺术生涯的一次纵览检阅。

相较于纸张,猛犸象牙温润柔和,经历地下深埋万年岁月,拥有独特的肌理。在猛犸象牙上浅刻,刀痕深深浅浅制造出水墨氤氲般的浓淡明暗。

观杨雪芳先生的猛犸象牙浅刻,其刀法已臻化境,他将中国书画的笔墨精髓,完全转化为刻刀的艺术语言,因此每一件象牙浅刻作品虽脱胎于中国书画前贤们的杰作,却焕发出象牙浅刻的独特魅力。此次展览中的《步溪图》、《千字文》和《八十七神仙卷》等,均以千古名作为蓝本,却完全体现出了刀法在猛犸象牙材质上的神奇效果。



杨雪芳猛犸象牙作品《秋山草堂》


杨雪芳猛犸象牙作品《千字文》局部


 

拥有多重文化标识,让杨雪芳跨界无碍

 

杨雪芳拥有多重文化标识,他是工艺美术大师,横跨象牙浅刻、烙画两大领域,他还是位收藏家、企业家。他富于书画收藏,培养了超卓的鉴赏眼光,他与书画大师程十发先生交好,两人 曾每周都要见面交流,艺术大师黄永玉也是杨雪芳的老友,来沪时还住在杨家。多重复合丰厚的人生养分,让杨雪芳得以左右逢源,跨界无碍。

“芳华”展的策展人胡晓芒表示,要在80多岁高龄,以刀代笔在猛犸象牙上呈现《八十七神仙卷》这样宏大的场面,在普通人看来似无可能,但在杨老,却成为他创作上的巅峰。他的笔触即使在近处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仍可达到微雕的精细级别。工具、材质对杨老来说,已经化于无形,任何作品到了他的手下,有如神来之笔,不仅能再现原作的辉煌,还融入杨老一生的造诣感悟,使之具有当代气质和历史反思。


杨雪芳猛犸象牙作品《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艺术评论家林明杰表示,杨雪芳的牙刻艺术造诣不是单一途径的培养和训练可以造就,他少时的书画童子功,后来工艺美术领域的磨练和创业经验,改行从商后他非但没有脱离艺术,反而与艺术更为融合,与书画家交友以及收藏经历,使其艺术鉴赏眼力和审美品位有了跨维度式的提升。

林明杰认为,杨雪芳先生的这些新作,是常州“延陵派”和海派象牙雕刻艺术的双丰收,是工艺美术界乃至艺术界的奇迹。杨雪芳先生的成功,也证明了上海不仅是藏龙卧虎之地,更是创造奇迹的地方。


 

芳华——杨雪芳莫金荣艺术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30日-2023年2月26日

展览地点: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

策展人:胡晓芒

主办: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

承办:卡咔度艺术空间、上海工艺美术有限公司工艺美术研究所

协办: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上海市工业美术设计协会、《上海工艺美术》杂志、上海世华艺术基金会





 

 

 





作者:詹皓
编辑:詹皓
来源:周到
图片来源:詹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