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基金经理离职!六问恒越基金 - 周到

“百亿”基金经理离职!六问恒越基金


2023-01-16 09:48

岁末年初,离职潮起!


1月12日,恒越基金连发四则公告,披露旗下百亿基金经理高楠离任,其管理的多只基金产品,分别由“中生代”基金经理赵小燕、王晓明和“新势力”基金经理陈思远、赵炯接任。


数据显示,刚过去的2022年共有325位公募基金经理离职,超过2021年的323位再创历史纪录,离职超5位基金经理的有9家基金公司,最多的公司去年有9位基金经理离职。

很显然,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是,作为中生代平台之一的恒越基金,旗下唯一一位管理规模曾经过百亿的基金经理离职,对公司投研体系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显而易见。


(1)第一问:投研阵容是否稳定?


资料显示,作为一家新生代平台,恒越基金成立于2017年,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公司管理规模超过110亿元,截至2022年末旗下基金产品数量达到14只(份额合并计算)。

回顾恒越基金这家次新公募基金公司的发展历程,2019年二季度后,公司仅有李静一位基金经理,2020年8月公告黄小坚出任总经理后,恒越基金投研团队开始迅速扩张,截至2022年末恒越基金投研团队已超30人、接近公司员工总数的40%,其中包含了总经理黄小坚亲任投资总监、8位公募基金经理和2位拟任专户投资经理,这超过10位投研骨干的平均从业年限达12年。


再加上10余位行业研究员、2位固收研究员、1位宏观策略研究员和6位交易员,这样超配的完备团队已相当于一些中型公司的人才配置。得益于公司投研团队形成的强大合力,恒越基金公募管理总规模在2021年三季末时迅猛突破150亿元,增速行业领先,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主动管理权益类产品,主动权益规模已跻身行业中游水平。

恒越基金介绍,十位投研骨干形成了资深领军、中生代、新势力三代人才库,投资总监黄小坚作为资深领军,兼任公司投决会主席,二十多年扎根投研一线的背景让黄总成为公募基金公司总经理中的稀有代表。

(2)第二问:新势力能否胜任?

在高楠离任后,中生代骨干以研究总监赵小燕和曾在淳厚基金担任基金经理的王晓明为代表,赵小燕曾在平安证券、华泰资管从事研究和投资,现负责管理恒越基金研究部,王晓明过往也有10年丰富的大消费研究经历,拟任专户投资经理杨藻曾是天风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的电力设备新能源首席分析师,李静曾在私募重阳投资负责研究团队。


恒越核心精选混合基金经理为赵小燕,赵总是恒越基金研究总监,负责整个研究部,赵总管理的恒越蓝筹精选混合基金过往业绩可圈可点,也发行了新产品恒越匠心优选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投研经验丰富。

恒越内需驱动混合基金经理为王晓明,王晓明总有 10 年丰富的大消费研究经验+4 年医药研究经验,与恒越内需驱动的产品定位契合,个人能力强。

恒越成长精选混合基金经理为陈思远,陈思远是恒越基金电新高端制造研究组组长,是对电力设备新能源全产业链独立深度覆盖的专家,曾在风光储多领域挖掘出众多牛股,为相关产品业绩作出突出贡献,与恒越成长精选主投绩优成长股的定位契合。

恒越研究精选混合基金经理为王晓明和赵炯,赵炯是恒越基金 TMT 研究组组长,双基金经理的配置能通过深度研究,敏锐覆盖更广泛投资领域,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3)第三问:研究员直升基金经理?

中国经济和 A 股市场日新月异,新的商业模式、新兴产业形态、新技术层出不穷,对投研人员的知识结构迭代和能力圈进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年轻一代的新势力基金经理更敏锐,对各类新技术新模式新兴消费学习快、接受度高,冲劲十足的他们更能适应快速变化的资本市场,加上新势力基金经理没有标签限制和包袱束缚,不设限地挖掘投资机会,更有机会收获惊喜。

公募行业很多大公司已有不少内部挖潜培养研究员成为优秀甚至知名基金经理的案例,恒越基金总经理黄小坚恰好是这方面的行家,黄总过往曾在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分管投资时培养过几代研究员,不少如今都成长为公募基金和私募机构的骨干力量。

恒越基金作为一家后起之秀,将公司资源向投研倾斜,形成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机制,优秀的研究员苗子都有机会以顺畅的晋升通道获得成长。

陈思远和崔宁、赵炯一样,一方面公司在招聘人才时、每个人都有一事一议的背景、能力、路径、待遇,他们在加盟恒越前就已经是所覆盖领域的佼佼者,公司对人的考察不是机械的。另一方面他们都是以上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得分最高者,是所属研究小组的组长,对投资支持贡献突出,投资总监和基金经理的反馈评价很好。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仅2022年度恒越基金就提拔了3位研究员成为基金经理,他们分别是恒越医疗健康精选混合基金经理崔宁、恒越成长精选混合基金经理陈思远、恒越短债债券基金经理周慕华,加上新任恒越研究精选混合基金经理的赵炯,4位在各自专业领域出类拔萃的研究员在恒越投研平台迅速成长为新势力基金经理。

(4)第四问:投研体系特色如何?

恒越基金指出,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追求多元化的投资风格,坚持百花齐放,才可能穿越周期、应对轮动,公司充分尊重每一位投研人员的个性特点,但前提是都要贯彻深度研究企业基本面、从企业高速成长中获利这一理念,在基本面研究的指引下,鼓励所有投研人员发扬个性优势。

据介绍,恒越投研团队形成了“一二三四”的特色体系,“一个根基”指坚持精选优质成长股,以基本面的高成长力争实现中长期超额回报。“二大标准”即选股标准上既遵循高成长,又坚持高确定性,而且往往高确定性更为重要,只有确定性强的成长才是真成长。“三面镜子”意思是运用“望远镜”看可持续性,以中长期视角筛选穿越周期能持续胜出的绩优公司,陪伴企业成长并获益;用“显微镜”看确定性,综合评估商业模式、产业景气度、估值性价比、管理层能力等,以压力测试检验企业竞争力;用“多棱镜”看均衡性,坚持均衡分散配置资产,灵活优化组合,不押宝也不设限,防范系统性风险。“四度空间”指从研究的深度、广度、精度、锐度出发,扎根产业逻辑,行业广泛覆盖,圈定优质标的,保持敏锐跟踪,深入挖掘投资机会,以研究驱动投资。

在以上体系框架内,恒越基金对研究员的考核评价有着明确的定量定性标准,首先是深度研究报告的基本功,关键要有独立思考、表达明确投资意见,尤其是在市场普遍观点一致时,能给出差异化的独立判断;其次是对投资收益的贡献,评估正收益贡献时要剔除“靠天吃饭”因素,研究员提出风险警示而使基金避免了潜在损失也是贡献;其他还包括模拟组合情况、基金经理满意度评价、敬业勤奋度考核等。每年一次的综合考评作为研究员晋升的核心依据,陈思远、崔宁等都是研究员综合考评中的佼佼者。

(5)第五问:高楠离任后的去向?

恒越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对高楠的离任深感惋惜,感谢高楠过去几年的贡献,充分尊重每位投研人员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追求与选择,真诚祝愿高楠未来在新的平台上一切顺利。

公开信息显示,高楠2020年从国泰基金加盟恒越基金,其在国泰基金管理的产品2020年一季末规模约11亿元,加盟恒越基金后,高楠出任投资副总监、权益投资部总监,出任恒越核心精选混合、恒越研究精选混合基金经理,又相继发行了新产品,2021年二季末迅速成长为主动管理权益规模突破百亿的基金经理,2022年8月公司提拔高楠为恒越基金总经理助理。


优秀的投研人才尤其是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经理,是市场的稀缺资源,会受到行业其他机构的关注和招揽邀请已逐渐常态化。可能高楠考虑换个环境在更大平台上发展,职业发展跳槽是正常的人生选择,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是多方因素综合影响,公司充分尊重高楠的意愿。目前监管规定基金经理离任后如果去了新的机构,会有半年静默期。

(6)第六问:去年业绩不佳,后续如何改进?

2022 年 A 股市场震荡加剧,国内外多个“黑天鹅”事件轮番影响市场,恒越基金旗下的产品在熊市中也受到了回撤考验。坚持基本面选股、以企业实质业绩支撑的投资方法可能在过去这一年较难选出足够多符合标准的投资标的,存量

资金下的行情快速轮动和博弈各种预期的题材演绎,也造成了阶段性的资金跷跷板效应,部分景气行业和优质企业面临短期资金流出的压力。

但恒越基金认为从基本面出发精选高确定性绩优成长企业的投资方法,长期看仍是最契合当下和未来 A 股市场的策略之一。

拆解回溯 2022 年各阶段的投资业绩,恒越旗下多只基金在前三季度的表现仍可圈可点,尤其对 4 月末开启的反弹行情的把握,四季度市场风格有所转向后波动开始放大。恒越基金对基金经理的考核为 3 到 5 年,引导和激励基金经理注重中长期可持续收益。公司上下对 2023 年的 A 股结构性机遇充满信心,坚持自身投资风格不漂移,才可能收获更好的长期回报。

公司的投资风格和方法体系相对倾向于以积极仓位投资景气绩优成长,较少参与短期博弈、题材炒作。公司长期追求多元化百花齐放的投资风格策略,只是在发展过程和招揽培育人才中不可能一蹴而就,后续也将进一步塑造多元风格策略的投研团队,并且公司在 2022 年也已更加注重自上而下以适应 A 股新形势,不断充实完善方法体系,也将继续扩充研究力量全面及时深入覆盖 A 股新涌现的投资领域。


作者:李锐
编辑:李锐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