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报道了衡山路上经营长达26年的老牌咖啡馆凯文咖啡将于3月13日之后闭门打烊(点击见报道)。那么,在报道之后,凯文咖啡为何又闹猛了起来?对于这家老咖啡馆的离别,上海市民和文化界人士有何感言和建议?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就此进行了追踪报道。
白领陆小姐看到晨报报道之后,与同事相约在3月8日中午去凯文咖啡打卡留念。陆小姐让她先生先行赶到凯文咖啡抢位置,没想到的是,在陆小姐一行打车出发之后,先生来电告之店内座位全满。陆小姐告诉记者,“当时我们也很惊讶,咖啡馆工作日怎么会有那么多客人。后来到了咖啡馆门口才发现,店内几乎已经坐满了顾客,还有老客人打电话要求预留位置的,看来大家对这家老咖啡馆很有感情啊!”
作为90后,当天同去的白领李小姐表示“虽然我们是年轻人,但还是很喜欢这样风格的老咖啡馆,因为这里给了我们过去那段不曾有的城市记忆。”
由于消费客群的变化,凯文咖啡目前营业时间是从中午11点开始,到晚上7点结束。而早些年,一些老熟客还记得7点多凯文咖啡就开始供应早餐,早餐形式类似今天非常红火的Brunch,而这在当时沪上咖啡业界也是首屈一指的。
这些年,这家老牌咖啡馆也面临着客群的老年化,而日趋老年化的消费群体,显然又让咖啡馆无法消化越来越高的商业成本。一位店员告诉记者,“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说,一桌客人(4位)实际年龄要大于200岁。其实这也不是玩笑话,目前来咖啡馆的老年顾客占比较高,有时候几位客人就是点一壶茶,单客平均消费不高。”
而对于最近店内突然增多的客人和激增的电话问询,店员似乎也有些应接不暇。令人遗憾的是,对于这家经营了26年的咖啡馆来说,这一波的“闹猛”来得似乎有点姗姗来迟了。
上海画家张安朴向记者展示了他二十年前画的写生作品,两张作品都是在凯文咖啡的马路对面画的。前两天,张安朴又去衡山路画了两幅写生,纪念这家老咖啡馆的美好时光。而这几幅作品均为现场写生,非常有“烟火气”。
张安朴还记得咖啡馆里展示的那些经典油画作品,对于咖啡馆即将告别衡山路,他感慨,“凯文咖啡在这里留下了近30年的都市风情,记得咖啡馆里面挂着的小油画作品极好,凯文打烊太可惜了!”
老麦咖啡馆的主理人老麦听说凯文咖啡要歇业了,在3月6日赶紧去了一趟。“想坐下来喝一杯,服务员告诉我,所有的食物饮品已经售罄,只好快速拍了几张照离开。凯文可以说是衡山路高光时代的唯一幸存者,而今也不得不含泪告别。”
上海作家孔明珠在衡山路凯文咖啡斜对面住过两年多,她回忆:当时自己坐在衡山宾馆大堂喝咖啡,可以看到在凯文咖啡喝咖啡的人。凯文咖啡馆记载了我们那代人的青春,是一个知名地标,自己从心里当然希望它一直开在那里。
孔明珠在2022年曾出版新著《井荻居酒屋》,里面记录了她10段在井荻居酒屋打工的亲历故事。“2019年我重返东京寻找年轻时打工的居酒屋时,看到几乎没有什么大变化的街道和小巷里那些熟悉的老店,非常惊喜。我去面店吃面与百年老店的老板聊天,讲起街上一个个店主,大多数店都在,连街角的书报摊也没有挪位。去东京的老咖啡店喝咖啡,得知大多数老熟人都退休了,生意不咸不淡都能撑着,说是为了老顾客不那么伤感也要做下去。”
对于专栏作家何菲而言,凯文咖啡是她长达21年相伴的“老朋友”,3月5日下午她恰好经过凯文咖啡,而她之前也并不知晓咖啡馆要打烊的消息:
走到那儿想起来进去喝一杯,衡山路上的店开开关关,能坚守风格、独树一帜并不盲从的店为数寥寥,凯文咖啡馆26岁了,却也将止于26岁,3月中旬它将正式谢幕。这家老派而风雅的咖啡馆有我这代人的很多回忆。今天凯文咖啡人不少,除了茶和咖啡,不再有餐食。想想就再喝一壶伯爵红茶吧,我破天荒加了一袋糖。
沪语专家胡宝谈回忆起自己二十多年前在凯文咖啡看英文报纸的场景:“差不多是在90年代末那段时间吧,那时候喜欢装洋派嘛,记得凯文有那种靠背椅摆在店门口,而且是露天位子,自己就坐在那里看英文报纸,其实真正兴趣是去欧登保龄球馆打早场。附近的衡山小馆刚刚开业的时候自己还去吃过,那时候常常去的还有岳阳路1号的斗牛士,好像就开在普希金铜像附近,是性价比蛮高的牛排馆。”
胡宝谈也希望凯文咖啡这样的咖啡馆能够保留下来,“这样的老咖啡馆让我们这些老文青有一种可以交流的氛围,有一种如家里客厅一样的自在感,这点我在星巴克是无法体会到的,而那种扎堆的网红咖啡馆更没有了。”
海派文化研究者、诗人郭皓退休之前曾担任柯灵故居和张乐平故居馆馆长,如今他作为衡复“四居一馆”文化顾问,对衡山路非常熟悉。衡山路上的凯文咖啡馆,是郭皓每次路过衡山路必去喝一杯咖啡的地方,他告诉记者:
我不为一杯咖啡,只为那个保持经年不变的风格与格调,一个充满着的文艺气息的咖啡馆,可惜本月要谢幕了,真的可惜了。上海这么大的一个咖啡市场,一座理应咖啡多元化的海派城市,为何容不下像凯文咖啡馆这样个性化的咖啡馆,是市场化的节奏还是被“市场化”带偏了?
郭皓曾经去过不少国家,在他看来:“国外一家咖啡馆可以经营几十甚至上百年,而且风格基本保持不变,却可以成为长盛不衰的经典,也可以受到几代人共同青睐。而我们当下的一些商家却一味地迎合时尚与潮流,受市场短视化影响,结果往往是把业态变成了昙花一现,更替频率越来越快。现如今,咖啡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咖啡已成为城市文化内涵的一部分,尤其像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更应该有不同风格、不同文化内涵且更具个性化的咖啡馆的存在。所以,是否每家咖啡馆都需走千篇一律的时尚模式,趋网红之势,是值得我们探究与深思的。另外,为了保护业态多元化,我们是否也可以对这样的老店有更多的扶持?”
郭皓表示:“深深怀念类似像凯文等这些坚守自己个性特色的咖啡馆,也希望老咖啡馆能留下来,让人们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也让咖啡馆多姿多彩,期待凯文咖啡能重新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