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调人物|让上海非遗文化走出去,她是海派艺术背后的女性推手 - 周到

腔调人物|让上海非遗文化走出去,她是海派艺术背后的女性推手


2023-03-11 14:43

最近,2022年上海市“银鸽奖”评选结果揭晓,其中,守白艺术参与的三个项目榜上有名。这三个项目分别是:首届国潮文创设计大赛——非遗新体验、“中国新年家庭日·海派剪纸技艺线上看与学”美国宣推、诗情·画意·天籁——2022中俄友好交流沙龙。

首届国潮文创设计大赛非遗新体验获得2022年上海市“银鸽奖”最佳设计奖

“银鸽奖”是上海市国际传播领域年度最高奖项,一家艺术公司能同时在“银鸽奖”拿到三个获奖项目令人瞩目,而这些获奖项目无疑是对守白艺术二十年来的成果展示。近年来,守白艺术着力推动“上海文化走出去”来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以精彩的上海文旅创新实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上海声音。

《上海会客厅》节目

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走进田子坊,在刚刚焕新的守白艺术·上海客厅见到了海派艺术背后的女性推手——守白艺术创始人沈瑶女士,这也是她近年来第一次公开接受媒体单独专访。

通过艺术作品展现“老上海题材”

今年是沈瑶从事艺术工作的第20个年头。对于这位兔年出生的上海女性来说,今年也是她的本命年。沈瑶向记者坦言,这20年来,有创业的艰难,有收获的喜悦,更多的则是经历的风风雨雨。

海派艺术背后的推手,守白艺术创始人沈瑶女士

守白艺术以著名艺术家李守白名字命名,沈瑶是李守白的夫人,也是青年艺术家、海派剪纸传承人李诗忆的母亲。在今天,守白艺术已经成为海派艺术的一张城市名片和田子坊的重要文化地标。

李守白2023年春节创作的漫画,以一家三口为原型

记者在田子坊遇到一位前来参观的知名收藏家,与沈瑶相识多年的他告诉记者:“海派文化艺术必须要有推广,也就让艺术家的作品被市场所认可,而做推广工作的人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在推广海派文化艺术过程当中,沈瑶功不可没。”

李守白和女儿李诗忆的原创剪纸作品(左1作品为李诗忆的《杏黄霜天》)

艺术家李守白被称为“上海石库门先生”,他的作品已经走向世界。在上世纪90年代,丰富的海外从艺经历和体验,为李守白的艺术创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作为一个在海外的中国画家,“人家想让你画什么,你就得画什么,让你怎么画,你就得怎么画,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也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对于艺术家而言,没有话语权无疑是种痛苦,李守白萌生了回国的念头。

作为上海人,当时还在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的沈瑶就一直想为本土文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一年,沈瑶从上海前往新加坡探亲。在航班上,她遇到了上海和平饭店的老爵士乐队,相聊甚欢。闲聊中,老克勒们自豪地告诉沈瑶,“老上海题材”炙手可热,不仅老爵士乐队的演出场场爆满,连蔡琴和费玉清这些著名歌星都来上海唱当年的老歌。在表示赞同的同时,沈瑶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让那些经典的“老上海题材”通过艺术作品得到进一步的展现?

二十年前辞职创业,推广海派艺术

2004年3月18日,上海首届民间艺术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来自全国20个省市249个团体和个人的民间艺术作品,汇集一堂,争奇斗艳,展示高招绝技。这次博览会使上海及各地濒危民间文化遗产得到展示的同时,也是民间艺术商业化、市场化的一种尝试。

李守白担任展览整体展台设计,而沈瑶则帮助展览做招展工作,这届展览也让她发现,原来中国的民间艺术魅力原来这么大,而很多上海的民间艺术当时也濒临失传的挑战。

李守白是现代重彩画家和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也是“非遗”海派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沈瑶回忆起自己当初决定与先生一道创业做工作室的初衷:“李老师在回国之后一直在从事创作,但在埋头创作的同时却一直没有推手。当时石库门系列已经初步成形,很多人认为做得蛮好,但没有一个平台为作品去推,最终这些作品只能是为人家做嫁衣。就在这一年,我跟李老师说,我们能不能用你的名字建立一个品牌,然后把海派剪纸和重彩这一块要重点打造,那么就开始着手做这个工作,也是为了参加当年11月即将举行的上海艺术博览会(编者按:2004的第八届上海艺术博览会)。”

为了实现自己和先生共同的艺术梦想,当时面临不惑之年的沈瑶辞去了在学校的铁饭碗工作与先生共同创业。“当时做文化的公司也不是很多,创业究竟是创什么?这些问题并没有考虑成熟。好在我也喜欢交朋友,建立社会关系,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社群概念,然后朋友们也愿意帮我推,我们的海派艺术开始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20年创立的守白艺术,如今已经成为田子坊的文化地标

从2004年11月因为参展与上海艺术博览会结缘,到2021年的上海艺术博览会,沈瑶带领守白艺术连续参加了18届艺博会。“可以说,我们是一家在艺博会当中成长的艺术公司,而且是最坚守的公司。观众都知道我们是老牌的参展者,然后通过艺博会我们认识了很多收藏家,把海派艺术作品开始推向国际。”

守白艺术是上海最早进行文创产品开发的艺术机构之一,沈瑶解释说:“当时我们做海派文化艺术为什么要始终分两条腿走,一个原因就是李老师的重彩绘画和海派剪纸,因为画是纯艺术,剪是民间艺术,这是艺术创作方面。另一个原因,礼品其实是文创产品。从2006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开发礼品,因为不少外国游客来上海,可能购买一些大尺幅的艺术作品携带不方便,但小礼品能带走,而且精致的礼品很受欢迎。在当时,国内还没有形成文创的概念,而我们已经开始在这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探索了。”

守白艺术很早开始对文创进行大胆尝试和探索

守白艺术在2006年推出的艺术衍生品《上海石库门》剪纸礼盒,2007年获得了美国金墨奖(Golden Ink Awards),这个奖项是国际印制界的最高奖项,相当于印制业的奥斯卡奖。而文创产品的成功开发,反过来又推动了守白艺术在原创艺术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李守白在2006年创作的17米长卷《上海童谣》荣获首届国际剪纸艺术会金奖,并于2007年获得文化部颁发的“文化遗产日奖”;2009年4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上海石库门——李守白艺术精选集》,这本画册在2010年荣获“银鸽奖”。

《上海石库门——李守白艺术精选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

李守白和女儿李诗忆都是海派剪纸艺术传承人,为了做好非遗海派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在沈瑶推动之下,守白艺术在田子坊还与多家机构共同建立了一个“海派手工技艺传习所”。

以女性作为艺术创作切入点

在田子坊的工作室内,记者发现了不少女性为题材的作品,沈瑶笑着解释:

在守白艺术的平台上,大家可以看到两大主题,一个就是上海人生活的石库门建筑,还有就是女性题材的作品会比较多。与上海人相关的作品当中,最有特色的就是上海女人,特别是那些充满生气、充满活力、充满意志力的女性故事比较多。所以我个人觉得,守白艺术以女性作为艺术创作的一个切入点,李老师在创造方面把这块挖掘比较深刻,可能是受到我们两位女性影响,一个是我本人,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女儿,这两个人可能会影响到他的作品当中去。所以有很多朋友说,你们母女就是他的画中人。

李守白重彩画作品《外婆屋里厢》以沈瑶和女儿为人物原型(2016年)

每个上海人心中都有一个“外婆家”,记者看到了一幅名为《外婆屋里厢》的印刷版作品(原作品已经出售),让人觉得眼睛一亮,这幅作品是李守白在2016年夏天创作的重彩画作品,画面温馨,色彩丰富。在作品当中,一位身穿旗袍的上海目前抱着一位可爱的囡囡。沈瑶告诉记者:“这幅作品非常有意思,背景就是女儿两岁时我抱着她去外婆屋里,李老师把背景巧妙变化成了各种各样的石库门建筑,这幅作品当时推出之后在市场上影响非常大。

在女儿李诗忆看来,母亲是一位让她自己非常敬佩的女性:

母亲从小在我心目当中就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角色,她今年已经60岁了,但依然还是每天精力非常旺盛,让人感觉到一种女性能量。因为她有极强的韧性和耐心包括对于细节的一些追求,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份坚持,她带领我们的守白艺术走过了近20年的风风雨雨;同时也是在她的影响下,我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也成为了一位女性创业者。

青年艺术家李诗忆(左1)与母亲沈瑶

李诗忆告诉记者,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自己从小就非常独立,当年参加中考和高考时都是她一个人去考场的。2009年,李诗忆刚进大学时打的第一份工,就是给工作室做主持人:

我记得小时候学过表演还有其他很多兴趣爱好,大学读的是国际金融法,其实是法律专业,毕业之后我参加工作发现,虽然大学没有选择表演专业圆梦自己做演员的理想,但母亲以前带我学的所有的东西,在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中,你会发现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很有用的。

作为一位女性文艺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弘扬海派艺术呢?沈瑶结合二十年来的运作经验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弘扬海派艺术方面,我们坚持原创海派艺术为主题,在这一块,我们做了大量的文化推广工作。同时,作为女性,我个人比较注重生活,关注细节,在文化艺术衍生产品方面做了许多的挖掘与推广,比如茶具、丝巾、抱枕,还有目前开发的旗袍,这就是我们提出的“生活需要艺术化,艺术需要生活化”。

以女性为题材的文化艺术衍生品

在结束采访时,应节目组要求,沈瑶给工作和创业中的姐妹们一个小小的个人建议和美好的祝愿:“发挥女性的智慧和力量,就能拥抱最美好的未来!”


作者:严山山
编辑:严山山
来源:周到
视频来源:何雯亚 拍摄、剪辑
图片来源:何雯亚 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