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汇书院预约全满!这场云导览带侬去看星图特展 | 五一特别策划 - 周到

徐家汇书院预约全满!这场云导览带侬去看星图特展 | 五一特别策划


2023-05-01 10:51

最近,《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特展在徐家汇书院举行,以立体展陈与主题书架配套的形式,展现了这幅星图的诞生始末,以此纪念徐光启诞辰461周年,致敬追逐星辰大海的中国航天人。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那是相当闹猛,光是阿拉上海在4月30日就接待了游客442.33万人次,很多热门景点和打卡点都出现了“人从众”的情况。数据显示,5月1日-5月3日期间徐家汇书院名额已经预约全满。本期的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为读者制作了一期五一特别策划节目,希望通过云导览,带着读者开启一场追光之旅,同时也是向先贤徐光启致敬。

《上海会客厅》节目

记者的镜头跟随徐汇“建筑可阅读”志愿者联盟导览讲解员谢静进入徐家汇书院展览现场,本次特展区域位于中庭,而按照1:1原比例复原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在徐家汇书院三楼。

绘制于明朝崇祯年间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由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主持测绘,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等参与绘制,是现存于世时间最早、尺寸最大的东方皇家御用星图,也是徐光启生前最后一幅巨作。

当时,崇祯皇帝对徐光启改历提出了一个要求,“融贯中西,务求画一”。也就是说在创作要旨之上,不单纯的是去学习西方,而是要保持中国星图的传统,再用西方的技术做支撑。在这个理念的框架下,徐光启出色地完成了里程碑式的伟大星图。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是目前所见传世最早的包括南极天区在内的大型中文全天星图,收录星体1812颗,超过同时期西欧的星表所录星数,是当时世界最详备的星图。全图由两幅以赤道为边界,分别以北极、南极为中心的圆形星图组成,其间及外沿还绘有各种小星图十四幅,天文仪器图四幅。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参照西方星图做法将天区分为十二宫,同时按照中国传统星图从赤极引直线至边界,分天区为二十八星宿,中西两种星图形制并行,可谓中西合璧。星图采用中国古代传统星座名称,并创造性地结合数字序数来表示星名,如“斗宿一”。此前的中国古代星图几乎未曾绘制过南极星座,而此星图参考西方资料绘制了这些星座,并以译名命名,许多名称沿用至今。

据悉,这次展出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是明刻设色版,已获得了相关授权进行展陈,原件现存于梵蒂冈图书馆。记者查询资料发现,1634年《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印绘不久,汤若望便私下复制了两个副本送往欧洲,一份现存梵蒂冈图书馆,一份藏于巴黎的法国国家图书馆。

根据崇祯时候的天象重新测绘星图,而测绘就是要仪器。由于之前的天文仪器不适用,需要用西方的仪器,要筹措经费去造仪器,徐光启就写奏折上报朝廷。展览现场的四个仪器,就是根据星图制作的模型,分别是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纬仪和纪限仪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是徐光启毕生完成的最后一项伟大工程。测绘星图是为了修改历法,实现了中国天文学和西方的并轨和转轨,把中国优秀天文传统与当时西方先进天文观测工具(望远镜)和天文测绘手段结合在一起。

据悉,汤若望是最早在中国介绍伽利略式望远镜并成功应用的人,正是他让徐光启第一次用望远镜看到了日食。1629年(崇祯二年),他用中文写了一本介绍伽利略望远镜的《远镜说》。此书图文并茂,从原理、结构功能和便用方法上详细介绍了伽利略式望远镜,成为中国科技史上关于光学和望远镜的奠基性著作。在1631年(崇祯四年)10月,徐光启和下属首次用望远镜观看了日食。观测过后,徐光启叹为观止,给崇祯皇帝上了一个奏折“若不用此法,止凭目力,则炫跃不真。”因为徐光启是一个务实的人,只有经过亲自验证才会信服。

北宋苏颂《新仪象法要》中的“浑象北极星图”和“浑象南极星图”,但南极附近的星留白处理,因为中国是北半球国家,看不到南极的星象。《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中则绘有传教士自西方来华图中所见赤道马六甲(展览图叙中为满刺加国)所见南极星宿。徐光启在“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图叙”中记载,南极是传教士在马六甲观测到的星,这也和荷兰航海技术发展相关。南极上空的星座名,借鉴了西方命名方式,这也是中西融合的体现。

在这个展览当中,还能感受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自古以来,“天”在中国思想文化体系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华民族也从未停止对宇宙、苍穹的探索。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从古至今,星辰大海都寄托了中国人的浪漫遐思。神舟载人飞船,风云气象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些属于中国航天的名字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在展览现场,你可以找到答案。

徐光启曾说,“今之法可更于后,后之人必胜于今。”徐光启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科学家,他深信引入的这些科学技术可以为后人所用,而且后人会比今人更强,这是他对中国的天文事业和航天事业非常深远的嘱托和展望。

从古至今,星辰大海都寄托了中国人的浪漫遐思。天问、嫦娥、玉兔,都是从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走出来的。而这次展览的名称“有光”也是从诗经中选取的,“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这里的“有光”,不仅是春天的星光,也是再一次致敬徐光启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精神。


展览将持续到5月21日,如果市民朋友在五一小长假期间不能入馆,也可以在节后预约看展。在徐家汇书院中庭区域东侧的书架上,还有此次特展相关书籍,如馆藏徐光启和天文相关的珍藏线装图书《天文图说》(1883年)、《天文须知》(1887年)、《天文略解》(1896年)、《徐文定公集》(1896年)、《天文揭要》(1898年)、《天文仪器志略》(1921年)、《徐光启译著集》(1983年)、《四部总录天文编》(1984年)、《西洋新法历书》(2012年),以及馆藏精选的天文主题现代出版物。此外,西侧的外借主题专架图书也陈列了200多册可供外借的天文主题文献。在观展之余,读者更可在书中遨游更广阔的的天地。

作者:严山山
编辑:严山山
来源:周到
视频来源:陈燕菁 拍摄、剪辑
图片来源:陈燕菁 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