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成年轻人新型的“社交货币”,七成小红书用户爱喝咖啡 - 周到

咖啡成年轻人新型的“社交货币”,七成小红书用户爱喝咖啡


2023-06-15 19:50

MissingGallery特调“韩梅梅和李雷”结合了鸡尾酒和咖啡,在早C晚A的生活方式背后传递着重新解构的风味艺术。

上海本土品牌林加咖啡,运用了龙、香囊、粽子等元素打造端午特调,将中式的节气文化融入到咖啡当中。

店址位于衡复街区的NO WAY咖啡特调加入了上海市花白玉兰的花香,调动瑰夏咖啡唇齿间属于上海的氛围感……


6月15日,在上海黄浦区新天地太平桥公园,小红书咖啡生活节线下市集火爆开幕,这是小红书积极响应2023年“上海咖啡文化周”的系列活动之一。小红书咖啡生活节持续到6月18日,上海市内34家精品咖啡馆汇聚现场,为市民送上夏天的专属特别味道。

据小红书平台数据显示,小红书上约70%用户具有咖啡饮用习惯,约50%用户每周咖啡饮用量大于一杯。咖啡俨然已成为全民饮品,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融。

在此前发布的小红书《2023咖啡趋势洞察报告》中,小红书结合平台数据洞察,预测了2023年咖啡生活十二大消费趋势,其中有一些今年涌现的新趋势值得被关注。

咖啡本土化,新中式“茶咖”成年轻人心头爱

据小红书平台数据显示,中式咖啡2023年第一季度搜索趋势同比往年同期增长331%,中式设计的咖啡馆、融合中国茶文化的“茶咖”,已成为当下咖啡文化的潮流趋势。

“新中式咖啡店”成为近年探店热门,“茶咖”更成为2023年新爆款,咖啡的消费人群也拓展至爱茶人士,其中山茶花、栀子花香型相继出现,咖啡文化正在中国本土遍地开花。

从咖啡豆原料到工艺技术,从饮用场景到风味选型,咖啡这一舶来的饮品本土化趋势渐显,诸如M Stand这样的本土咖啡品牌以燎原之势拓展版图,在上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在饮用新中式咖啡,这份文化自信不仅给本土咖啡产品带来更多的溢价空间,也在味蕾上助力了中国文化的反向输出。

动静皆宜饮,咖啡之味打破场景局限

“寺庙也有咖啡馆了”,在小红书上浏览笔记发现,在诸如最近年轻人掀起的寺庙热等旅行场景中,不同本土化场景的咖啡店也成为了打卡热门,从“邮局咖啡”到“加油站咖啡”、从“警务站咖啡”到“咖啡+药店”,咖啡+的生意模式正不断拓展,传统商业也在借力咖啡实现年轻化。

而移动咖啡车也随着露营、摆摊、后备箱市集等户外经济的流行而受到追捧,在小红书上,咖啡车的相关笔记超过113万篇,相关话题超过6500万次浏览。“随时能出发,路上来一杯”,移动咖啡车将咖啡味道带出门店,走入户外,在清风中、田野里和马路边,也可以尽情地享受咖啡带来的惬意。

联结人际关系,咖啡成为年轻一代新型社交货币

“一杯咖啡拯救社恐”,在上海等地,“以咖啡会友”已经形成了年轻人一种新型的社交方式。咖啡渗透到生活的丝丝缝缝,给年轻人带来轻量化的谈资,人与人之间就此产生联结,也逐渐成为了向世界沟通的媒介。尤其在当下年轻人呼喊着拒绝内卷的时代,他们开始更加依赖像咖啡店这样的第三空间,能够让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夹缝中拥有呼吸感,借用喝咖啡这一日常化的仪式让紧张的心灵得到片刻的放松。

在小红书平台上,许多老一辈的品牌也开始用咖啡翻新,一杯十几块的咖啡,能让年轻人能轻松地踏入新消费场景,品牌牵手咖啡的社交属性和流量价值,抓住年轻人的社会情绪,从而实现出圈和爆火。

从露营咖啡到咖酒特调,从养生咖啡到咖后生活,一杯咖啡便可以链接社交文化。小红书咖啡生活节负责人表示,“咖啡是植根于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当中的,小红书作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社区,能汇聚多身份创造者,多赛道内容以及众多类目品牌,未来也将持续扶持更多优质咖啡内容的成长,为上海咖啡品牌和全国的咖啡文化生态多样性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王珏
编辑:苗夏丽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