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与光同行。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6月18日落下帷幕。据统计,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了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50部影片,共计1490场,其中80场进行了映后或映前观众见面会。截至6月18日中午12点,观影人次达到42.7万。
有影迷说:“电影节最后一天,赶了三场,看得很爽,都是好片!”有影迷说:“电影节收官,悬疑+惊悚+科幻+霓虹+纪录片……”也有影迷建议:“以后的电影节收官之夜,是否可以考虑通宵场!”
本期《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采访了部分影迷,听听他们分享自己在电影节期间看过的精彩影片,其中有人看了二十多部电影!
影迷沈恺已经是连续8届参与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观影活动,这次他带爱人分三天看了五部电影,包括《X特遣队》《阿拉伯的劳伦斯》《子弹列车》《美少女战士》,观影期间,他3岁的女儿则委托外公外婆、阿娘阿爷帮带。其中,《美少女战士》的两部连映场,是他爱人参加B站“动画电影展映专场”大会员抽奖得到的观影机会。
沈恺的爱人回忆起6月18日下午观看《美少女战士》的场景:
作为全球首批看到前后篇连映的观众(据说日本目前只放映了前篇),当“美战”主题曲响起的时候,“鸡皮疙瘩全体起立了两次”,影片的情怀也好、设定也罢,都诚意十足且非常过瘾,最后的彩蛋更是令全场影迷喷饭!
而对于6月17日在五角场万达影城观看的《子弹列车》,沈恺想用一组主要人物串联起来的打油诗来表达他个人的电影观后感:
“瓢虫”霉扫星,疗心转好运;
“蜜柑”铁锤帮,太早领便当;
“柠檬”眼夫准,火车教做人;
“王子”爱卖惨,诡计恁多端;
“死神”强无敌,自绝夺命技;
“野狼”加“毒蜂”,炮灰两条龙;
恶人轮番上,致敬大烟枪;
杜比声效强,激爽一级棒。
侯孝贤导演的《悲情城市》是这次电影节的热门展映影片之一,记者发现,不少影迷在朋友圈纷纷晒出了自己观看这场电影的感受。这次电影节期间,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利用繁忙的演出间隙看了两部影片,其中一部就是6月18日晚上在大光明看的《悲情城市》:
雨夜,把时间留给最后一场《悲情城市》。电影散场,一个动荡更替的社会,大多数人是无助无奈的,很欣赏这部电影的音乐,看到了音乐作曲张弘毅老师(台湾知名作曲家)的名字。
市民邬小姐6月18日晚上和家人在宛平剧场看了《杀人回忆》,6月16日晚上在焕新的上海影城看了《悲情城市》,她表示:“今年的上影节完美收官了,从观影感受来说,三部影片当中还是最爱《悲情城市》,小民的悲怆和绝望,表达得克制而震撼,可惜当时去九份金瓜石博物馆的时候还没看过片子。”
影迷“魔都的橘猫”这次电影节共看了14场电影,6月18日晚上,他也在大光明电影院观看了《悲情城市》,“魔都的橘猫”6月19日告诉记者:
本次电影节“战绩”(观看影片)共14场,幸运的是抢到了两场见面会,而且都让导演签名了。我个人认为最好看的影片是《死亡护理师》,其次是《英雄本色》和《镜之孤城》,最幸运是抢到了《美少女战士》,感谢同事帮忙抢票。我听说还有朋友看了22场的,疯狂!
上海市民、影迷曲曲在电影节期间共看了6场电影,他最兴奋的是在6月16日上海影城《658公里、阳子的旅途》的见面会上,见到了日本演员菊地凛子,《658公里、阳子的旅途》由熊切和嘉导演,该片在本届电影节包揽了金爵奖最佳编剧、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三个奖项,可谓是大赢家。曲曲告诉记者:“见面会是电影放映结束之后举行的,这一场其实也是全球首映,据说日本要到7月底才上映。”
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陶赋雯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上海电影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当代中日媒介文化、历史记忆理论研究。陶赋雯也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常客”,曾受邀参与“日本电影周”相关活动。
今年电影节期间,陶赋雯看了二十多部电影,最后一场是6月18日在艺海剧院观看了日本最新战国历史剧《传奇与蝴蝶》,而令她印象最为深刻的一部电影是第一次在巨幕厅欣赏到日本著名导演今村昌平的作品《众神的渴望》:
作为战后现实主义影像的代表,充满现代思辨精神的今村昌平导演从拍摄《猪与军舰》到《楢山节考》,从《鳗鱼》到《黑雨》,延续对战后日本的犀利批判,善用动物隐喻、民俗寓言针砭时弊,成就了上世纪60年代这部有着冲绳背景和民俗学意味浓厚的海岛片。
本次上映的这部《众神的渴望》拍摄于1968年,从创世神话里的“兄妹恋”,折射在现代工业、经济冲击下,海岛“自循环”的人伦体系与宗教信仰的崩塌,到最后代表工业文明的火车后追赶,前方蹦欢的是穿着 “援”冲绳米袋装、固守在海边等待爱人归来的“前现代爱情与原始之欲”的鸟子,被碾压与追赶的是人性“本质的欢乐”。
上海市民、影迷“米阿”说,这届电影节,除了重温经典外,她对于自己观看的几部电影做了一番总结:
也许是去年的电影节缺席了吧,今年的电影节让人更开心,毕竟平时看电影只是看电影,而电影节是过节!个人最喜欢的是纪录片《火山挚恋》,我等打工凡人为那份因热爱而献身感动到失语:最好睡必须是戈达尔的《阿尔法城》,再一次提醒自己不配看那么实验性的电影;印度大师雷伊在上世纪70年代拍摄的《正义者》,投射今天年轻人遇到的问题,仍然有力而深刻。
本届电影节期间,上海市民、影迷约束一共观看了9部电影,他将自己看过的电影写了一篇小作文,考虑以后放在自己团的剧本杀里:
本次上影节的故事开始于一封来自于犬神家一族(指电影《犬神家族》)的委托信,委托《仕挂人·藤枝梅安》去寻找某个男人,并在委托信中给出了该人的某些特征。看完委托信后,藤枝准备出门去城里最有名的酒馆《传奇与蝴蝶》试试运气,看看能否打探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他推开了酒馆的大门,挤过人群来到吧台向酒保点了一杯酒并询问了有关信中那个男人的信息。酒保《塔尔》热情的招呼了藤枝并将就酒杯推到他面前。(节选部分)
约束最后一场是在上海美琪大戏院观看的《好家伙》(GOODFELLAS,4K版),片长达到146分钟,散场时已经是晚上11点。“不得不说这男主角是帅气的,但有时候这一笑起来吧,多少有点让我想起某表情包。电影节,明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