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语变出花样经:让更多市民朋友欢喜沪语诵读,让原汁原味上海话传到全世界! - 周到

沪语变出花样经:让更多市民朋友欢喜沪语诵读,让原汁原味上海话传到全世界!


2023-07-19 19:04

最近,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新书《海上风情》,这本书的背后是沪语专家、上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丁迪蒙老师近年来为推广海派文化,传承和保护上海方言的长期付出和不懈努力。

本期《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专程采访了这位从2017年开始发起沪语诵读并坚持多年的老专家。

《上海会客厅》节目

她为传承沪语孜孜不倦,365天朗读上海话文章

《海上风情》一书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选取了100篇文章,绝大多数是上海作家的一些描写或反映上海市民生活的散文。这些文章经由沪语专家丁迪蒙和其他沪语人士改写成适合沪语诵读的文字后,再请专人用沪语诵读。

记者统计发现,《海上风情》收录的文章作者、参与的改写者加上朗读者,数量庞大,超过一百多人。

对于新书出版,上海作家孔明珠表示:“上海作家写的家常美食,用上海话朗读出来增添了几分世俗风情,很有味道。”上海作家何菲则表示:“沪语是现在所有吴语区方言里留存最好、使用人数最高的。它是一个丰富的宝藏,能将市民的生活细貌、民俗文化和上海社会迭代变迁面貌展现得栩栩如生。”

《海上风情》(上海教育出版社2023年6月出版)

《海上风情》收录文章作者、改写者、朗读者名单

在《海上风情》一书的后记当中,丁迪蒙透露了自己当初开创沪语诵读形式的由来:

十多年前,我应邀去香港某中学作报告《怎样朗读诗歌》。快结束时,有老师问,是否可用上海话读一首古典诗歌?用上海话读诗,想都没想过啊!刚想说不会,记忆深处猛然冒出李白的《静夜思》。那是孩提时母亲用上海话教的,还吟过。就凭着记忆吟读了。读完,台下一片赞扬:“上海话好听!”

看来,用方言朗读文章也完全可以。由此,我后来在上海大学中文系讲授《诗歌朗诵和欣赏》的时候,尝试教上海学生用沪语朗读,居然大受欢迎,吴方言区的学生也学得津津有味。

要保护沪语,只靠口口相传已不够,只有让高雅的文学语言参与进来,才能留住上海文化的根。从此,丁迪蒙踏上了开展沪语诵读、传承沪语的路程。

坚持沪语诵读多年的沪语专家丁迪蒙

从2017年到现在,丁迪蒙几乎雷打不动,每天朗读上海话文章两篇,一年365天几乎不间断。而这需要这位老专家付出巨大的精力和毅力。每一篇文章都是她找许多作家“要来”的,随后“分配”给专人去改写,改完再审,找出符合上海话表达方式的词语和句式,再分配给朗读者,读完再听音频,对于语音错误较多的会逐字指出,退回去再重读。有些朗读者甚至要读四五遍才能过关。即使这样,丁迪蒙个人认为,最终的沪语诵读作品还是有不少缺憾的。

《海上风情》上市之后,市民参与沪语朗读会活动

上海话原来可以这样读,希望有更多市民参与

目前,沪语诵读的文学作品大致分为:一、古今诗歌;二、心灵鸡汤类文章;三、中短篇小说;四、反映上海人生活状况以及怀旧的文章。选在《海上风情》书中的100篇,就是属于第四类作品。丁迪蒙告诉记者,自己开创沪语诵读大概是从2017年7月开始的:

起初是我改写了钱乃荣老师的几篇怀旧文章并进行朗读,推出后反响非常好。随后,我就开始在几个公众号里推沪语诵读。起先都是我自己改写和朗读的,后来尝试给其他朋友读,我做审听,提出意见再读,再接下来,请人改写,我做适当调整后再分给其他朋读,这样,雪球越滚越大,参与者也越来越多。

参与《海上风情》诵读的沪语爱好者顾敏告诉记者:“丁迪蒙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些年来,她为沪语传承孜孜不倦,与沪上很多文化机构、群众文化团体合作,走进市民中间,走进社区当中,亲自传授与指导,付出了大量心血。”

牛美华是一位沪语播音员,也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1983年7月,她考入闵行区广播电视台(原上海县人民广播电台),长期从事沪语播音员的工作。在退休之后,她参加沪语文化活动,为传承沪语文化发挥自己余热。经丁迪蒙介绍,2020年9月,牛美华为上海轨交16号线和17号线录制了沪语报站。

沪语播音员牛美华

牛美华告诉记者:“新书出版里我有五篇文章朗读,作者接地气的文章和沪语改写者先期的辛苦投入,为朗读者的朗读再创作(音频)提供了极好的基础。我觉得,自己能成为众多朗读者之一,为上海本土文化留存尽点微薄之力非常荣幸,希望有更多人能参与进来,做好上海话的传承和发扬,意义非凡。”

苗头勿轧 苦头吃煞(牛美华朗读)来自:上海教育出版社00:0009:41

作者 叶辛,改编 丁迪蒙

上海话的回归(牛美华朗读)来自:上海教育出版社00:0007:51

作者 何振华,改编 边秦翌

《海上风情》一书中收录了作家、评论家何振华的文章,由牛美华朗读,近年来,何振华也也在多个沪语平台进行沪语诵读,在何振华看来:

一座城市如果呒没了属于伊个方言,像煞是一副呒没血肉个空壳、少了魂灵个骨架。我讲句“高大上”个闲话,讲上海个故事,为啥就勿能从讲好“上海闲话”开始呢?丁老师之前举办个沪语讲座,人气之旺,反响之好,我并呒没觉着意外。事实浪,容易掌握、简明精要个“丁氏音标”,已经勒勒全市各个幼儿园个师资培训课浪落了地、开了花。现在,搿本新书个出版,我相信读者一定会欢喜个!

说上海话的人越来越多了

2018年,上海发布邀请丁迪蒙担任沪语版块顾问,对一些用词把关并进行音频朗读。丁迪蒙告诉记者,如今这个版块越来越受到市民欢迎了,点击量也在不断上升。

去年夏天,上大出版社出版了国内首部有声沪语长篇小说《弄堂》,每篇故事都配有二维码,可边看边听,经典再现了弄堂生活的众生相。当时正值夏日,该书配音部分的任务可谓异常艰巨,丁迪蒙担任朗读总监,她一共找了80多位朗读者参与《弄堂》配音,这场配音过程成了一场沪语朗读者的大集合(点击见报道)

国内首部有声沪语长篇小说《弄堂》(上海大学出版社 2022年9月出版)

这两年,丁迪蒙专门开设了两个沪语朗读的公众号平台《海上梦叠》《启迪心田沪语》,改写成沪语朗读的文章都是原汁原味的上海话,基本上每天做到内容更新。而传播范围除了上海和江浙周边地区,还辐射到了全国其他城市,甚至海外一些城市,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有朋友开玩笑说,凡是全世界有上海人的地方都有人在听,因为他们会不断推荐给朋友,流传越来越广。

最近这段时间,丁迪蒙在浦东南码头街道的社区文化中心培训沪语教师。据她介绍,参加的培训对象包括两类,一类是社区中开展上海话教学的志愿者,他们自己沪语说得好,也愿意为新上海人服务;另一类是周边的幼儿园和小学老师,他们可以在学校里开设沪语拓展课,传承海派文化。丁迪蒙告诉记者:“没想到这次报名十分踊跃,很快就报满了。”

丁迪蒙在浦东南码头街道社区文化中心培训沪语教师

丁迪蒙自己家的小环境就是上海话,女儿从小学开始就逼她在家说上海话:

她问我问题,我回答她也用上海话。多鼓励,即使说错了语音,我也先说好,稍等再告知应该这样说。一些诗歌散文尝试着都用上海话去朗读,不知道读音就去翻上海话词典,或者去翻《辞源》,里面有反切(古汉语注音方法,用两个字注读另一个字),因为这是老祖宗留下的瑰宝,使用反切可以拼出任何地方语音。

丁迪蒙发现,最近几年,说上海话的人越来越多了,这让她感到欣慰,她告诉记者:“公交车和地铁上,不少孩子都在和大人用上海话交流。关于沪语的小视频也越来越多,很多拍摄者都在用上海话表达。连续几年的上海话比赛也促进了上海话的回归。很欣慰。”

对话专家:老中青三代人发音不同

Q 新闻晨报·周到:据说,有些老上海的沪语发音也已经不标准了

A 丁迪蒙:主要原因是语言思维变了,大部分人上海话口头说说可以,但大多数不过是些家长里短的应酬用语,用上海话表达一些文学性语言就不会了;而且,很多人在语音上也有问题,词语的使用以及句子的构成都和原先的上海话有很多不同。

新闻晨报·周到:在你接触当中,有没有沪语说得比较好的主要是哪些市民朋友?

A 丁迪蒙:我发现,上海话说得很不错的,主要是这样几类人。一是上海的老人,觉得上海话好听并一直说的,且基本没有长时间离开过上海工作和生活;二是比较重视本地文化的家长,他们坚持在家用上海话和孩子交流,因此他们的孩子上海话说得不错;三是一些对上海话比较有兴趣的年轻人,他们希望自己能说好上海话,而且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寻找资料,研究上海话语音;四是一些学习沪剧或滑稽戏的孩童。

坚持沪语诵读多年的沪语专家丁迪蒙

新闻晨报·周到:参与《海上风情》的诵读者,他们的发音有什么不同之处?

A 丁迪蒙:老中青三代人发音是不同的。第一代人,语音基本准确,声音好,句子的把控力也好,抑扬顿挫,节奏感强;第二代,受普通话影响,有些词语的读音开始有一定的缺陷。不少发音不同的韵母,他们开始趋同了,但总体语音还是不错的;第三代,有了更多的和以往不同的发音,在朗读当中,时而会有一些与老上海话不太相同的语音出现。

新闻晨报·周到:有人认为,也许再过几代人,有些方言就没人会讲了?在你看来,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沪语?

A 丁迪蒙:这个观点我也时常听到的。确实,如果再不拯救,不花大力气,沪语消失绝不是危言耸听。保护和传承沪语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家长要有意识让孩子接触方言。普通话是交际的工具,家里人在一起可以说自己的家乡话,俚语和俏皮话是方言特色。例如东北的二人转,如果用普通话演绎,幽默风趣就没有了;其次,一些影视作品节目可以有方言特色,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例如动画片用方言来配音,比如2015年沪语版《黑猫警长》在上海公映,社会反响就非常好;第三,学校是否可以给方言留出一点时间,学生们下课之后,包括拓展课程上,多搞些方言的活动,比如排一些用方言的话剧和情景剧,唱唱沪剧、滑稽戏等。

7月23日下午2点-4点将在福州路艺术书坊举办《海上风情》上海话朗读签售会,届时将邀请多位作家和语言学家参与,还有嘉宾现场诵读,欢迎市民朋友报名参加。




作者:严山山
编辑:严山山
来源:周到
视频来源:严山山 剪辑
图片来源:由被采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