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复旦附中男生保送清华姚班,讲述竞赛生心路历程 - 周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复旦附中男生保送清华姚班,讲述竞赛生心路历程


2023-07-24 11:17

提前半年就知道自己被保送清华大学是什么感受?

今天上海升学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复旦附中2023届毕业生林瀚熙。他曾获:他曾获

2021NOI(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铜牌;

2021、2022年NOIWC(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冬令营)金牌;

2022年APIO(亚太地区信息学竞赛)金牌;

2022年CMO(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金牌第14名并进入国家集训队。

林瀚熙初中、高中分别就读于兰生中学、复旦附中。作为保送生,今年9月他即将入读清华姚班。
身为一名双竞赛生,他的竞赛生之路和其他人有何不同?有怎样的学习心得要和大家分享?来看上海升学报道!
林瀚熙性格开朗温和、不拘小节,最大的兴趣爱好是“做数学题”。
“我平时没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小学初中时还经常下下围棋,现在觉得还是做数学题有意思,不知道喜欢研究数学题算不算兴趣爱好。”
都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观察他的竞赛生之路,也确实都是由兴趣引领的。
还十分有意思的一点是,林瀚熙一开始是参加信竞的,高二升高三暑假才临时改换赛道参加数竞,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其中有怎样的心路历程呢?听他娓娓道来:

“我是在初一暑假时接触到编程的, 当时单纯是觉得挺有意思就坚持学下去了。

此时,我的主要学习精力也是在课内,所以信竞水平提升得不是很快,在初二和初三只是拿到了提高组的二等奖。

初三时,我通过自招提前被复旦附中预录取。彼时,新冠疫情来袭,学校改上网课,我也因此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

在对信奥有所了解后,我开始在网上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题目自学。我记得自己当时非常痴迷于数据结构,甚至有几次半夜两三点还在卷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高一的信息学联赛上,林瀚熙一举拿下上海第五。在冬令营,他以两分的微小优势惊险拿下了上海第一并进了省队。但因为对手实力强劲,加之他参赛经验不足,最终以两分之差错失银牌。

第二年,上海因为疫情原因封城,省选一路推迟到五月底最终也没能举办,林瀚熙无奈与当年度信奥失之交臂。

高二信奥没进省队,这对他打击挺大,摆在他眼前的似乎只有退役准备参加高考这一个选择了。但是,在经过几天的情绪低落以后,他还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目光投向数学竞赛。

“其实,我在初中时就有少量数竞基础,在没有专门去学数竞的情况下也是拿到了两次联赛二等奖。这个情况也让我对参加数竞还是存有一些信心的,但是因为我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参加过很系统的数竞学习培训,所以还是压力蛮大。

找不到合适的培训班,于是我利用暑假时间,通过一些网课资源和学校集训将最薄弱的几何补上了,并加强了代数和数论的水平。

开学后又经过大约十天的停课训练后就开始了联赛。我在一试的发挥并不好,但比较幸运的是,今年的二试第三题比往年难度大很多,完整做出这题让我有了很大的优势,以上海第五名进入省队。

后又经过两个半月的训练,再加上信息学竞赛带来的另一套思维体系使得我最终在CMO中解决全部6道问题,虽然或许因为过程问题扣掉了四个点的分数,不过还是以一道题以上的优势进入国家集训队。”

回首这段竞赛生经历,林瀚熙觉得最重要的心得是“不要轻言放弃”。
“当初高二信奥竞赛失利的时候,我妈妈是反对我继续竞赛,想让我尽快回归高考的,但是看我那么坚持也就做了让步。还有就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自己未来的走向,不必局限于某条特定的道路,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放手一搏。

同时,他也更深刻地意识到将不同学科、不同思维方式融会贯通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以我最熟悉的信息学和数学竞赛来说,一方面,数学是信息学竞赛中的重要工具,很多经典的算法中都含有数学中的有力结果,或是需要数学来证明其正确性或高效性。

于此同时,由于一些在数学竞赛中不常见的套路对信竞生反而是熟知的,对信息学有所了解的同学在数学竞赛中,尤其是组合模块,会拥有相较其他同学更广的知识面,从而可以在练习、考试中获得更简短的思维路径,甚至给出出人意料的解答。”


过去三年在复旦附中的学习,也让他收获良多:“在复旦附中学习竞赛(尤其是数竞)期间,我能够感受到学校这几年对竞赛的重视程度在逐渐提高,包括为竞赛生提供专用的教室以及外请老师给我们上课,这些都极大方便了我们的学习。

学校对教学节奏的把控也是比较舒适的,让我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除了硬件方面的支持之外,复旦附中还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氛围,也让我收获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有趣的同学,并且相互扶持促进,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状态。”

林瀚熙说,眼下,随着高考结束,他的同学们基本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这个暑假,他打算和同学们一起出去旅游。短暂的休整之后,他也将要为大学学习做准备。“清华姚班里大神如云,可能入学以后就要开始卷起来了,就尽力而为吧。”他说。


这位学霸的学习心得,是否让你有所收获?


注:本文系作者原创,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转载请联系授权,授权转载请标注出自上海升学微信(ID:shanghaishengxue)


作者:上海升学
编辑:张骞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