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朵云轩春拍金石专场上出现了一方晚清篆刻大师徐三庚的印章“下里巴人”,在明清以来的篆刻史上,有三方著名的“下里巴人”印,徐三庚的这方印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据朵云轩拍卖金石篆刻专家袁慧敏先生介绍,中国篆刻史有两大高峰,一个在秦汉,一个在清代。到了清代,篆刻除了原有的实用功能外,增加了艺术价值,和书法一样,独立成为一门以文字为载体的艺术形式,放眼全世界也未曾有之,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颗明珠。
明末清初之际,诞生了流派篆刻,以文彭、何震为鼻祖,而同时代的巴慰祖也是一位巨匠。巴慰祖的篆刻典雅静穆,线条精巧,工致挺秀,富于变化,细朱文印“下里巴人”是巴慰祖的代表作。
流派篆刻经过“西泠八家”、“晚清六大家”的推动之后,进入全盛时期。到了近代,一位被称为“元朱文近代第一”的民国篆刻大师陈巨来,也用自己的风格摹刻了一方“下里巴人”印。
两印比较,巴氏作品气格高古,天趣自然,而陈氏作品在原有基础上融入宋元朱文风格,更添庄重典雅之美,两印都属印史上的现象级作品。
而“晚清六大家”之一、印坛巨匠徐三庚的“下里巴人”印,吸取了巴慰祖名印的工稳排布,局部笔画上,有着浓郁的徐氏风格。相比巴氏作品,徐氏作品布局更为紧凑,四个字之间连接呼应更多,疏密对比更强烈。与之前之后的两方“下里巴人”名印相比,徐三庚的这方“下里巴人”极好地体现了吴带当风、婀娜飘逸的艺术特点。因此可以说,三方“下里巴人”印,书写了半部流派篆刻史。
袁慧敏先生表示,中国篆刻史上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当出现了一件经典作品之后,不同时期的篆刻名家都会用自己的风格进行摹刻或创作。比如清初的林皋创作了名作“晴窗一日几回看”之后,不断有名家进行摹刻,比如鞠履厚、徐三庚、王福庵、王大炘、陈巨来都刻过。明代篆刻家梁袠刻了“一日之迹”印,到了清代,邓石如刻了几方“一日之迹”,吴让之也加入了摹刻,后来的黄牧甫、陈师曾也都刻了“一日之迹”。袁慧敏指出,这是篆刻史上一个有趣的现象,也为我们今天研究中国流派篆刻史留下了难得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