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州路文化街的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以下简称上海书城),是上海市民心目中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10月28日,上海书城全新亮相并正式开业。
重新开业之后,面对读者提出的新需求和相关建议,上海书城近期做了哪些服务方面的优化和调整呢?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就此进行了报道。
刚刚过去的周末,天气晴好,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以下简称上海书城)又迎来了一波大客流,并临时采取了限流。书城方面对此解释:“双休日下午读者比较多,为了安全,还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限流。”
作为上海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全新亮相后的上海书城对书目进行了重新盘点、归类、精选,二至七层的空间有序摆放了近二十万种、五十万册的图书供读者阅览、选购,而这些展陈图书的重量达到270吨,也足以说明书城图书储备的巨量,也体现了书城“以书为城”的理念。。
由于书城内部的动线设计以及书架设置与原来有了不同,工作人员每天要面对读者的大量询问。那么,读者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哪些呢?据书城方面统计,主要是:
1.什么类别的书在几楼?
2.上下电梯在什么方位?
3.高处的图书如何拿取?
对于读者提出的需求和建议,上海书城做了哪些优化和调整工作呢?据上海书城负责人介绍:
第一,根据读者反映,每个楼面在标示位置缺少整个书城的导览图,所以我们计划增加导览视频,重新进行导视图的制作,并争取在近期完成。这样,每个楼面既有本身的导览图,又有整个书城内部每个楼层分布的导览图。
第二,有部分读者反映说书架高处的书拿不到,那我们也在对此进行调整。按照规定,基本上书架六到七层以上的书只是做展陈,这些书只是起到存货和复本的作用。实际上,一到六层基本上都有同类别的图书。
我们跟读者解释时也会说明,书架高层的图书在低区的书架也有,包括在书店的中岛台面上也会有。另外,有读者反映书架上有部分书是塑封的。我们也在抓紧,将一些复本的图书的塑料纸拿去,以便于读者翻阅。
此外,在红色书山区域,在台阶上面安装了防滑条,应该说,相对安全系数提高了很多。
红色书山位于书城一楼,这个区域陈列的都是主题图书,读者可以从这个区域俯瞰福州路繁忙的街道。记者11月6日来到上海书城,发现红色书山不同区域的台阶都已经安装上防滑条,比较醒目,容易辨识。
不少读者非常关心上海书城的销售情况,记者也曾多次联系书城。据工作人员介绍,图书销售额超过同期,比装修之前的日常销售量有明显的增长。在图书销售品类方面,文学类、少儿类和生活类占比较大。
资深评论人何振华周末去了重新开业的上海书城,在他看来:
所谓适应新环境,无非两点,一是之前习惯了从一层服务台电脑查询所需书单的库存及位置,先上二楼看看中外文学书籍、里层的传记、社科类书,再到七层逛逛艺术类书。现在置身于书城内新的布局和设计空间,当然要熟悉、要适应,我觉得蛮好,蛮喜欢,喜欢了,就不存在适应难的问题。不少书友包括我自己都早就习惯了传统的分类排列展陈,这很正常。现在书城的新设计、新布局我觉得大气、雅致、周到。至于咖吧也好,餐厅也好,如果还像过去只有一个逼仄的咖啡馆,体验感不可能会好。
有好几位师友看了我在朋友圈里发的图片都问我,那么高大的书架,是不是要爬楼梯上去选书?我相信,有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去一趟书城逛逛,亲历亲见,体验感好,再适应新的选书空间和氛围,相信侬会喜欢新书城的。
何振华告诉记者,下次他会抽出时间再逛一趟书城,一是进行多品类选书,二是深度体验一下书城新设计和新布局。
面对新的市场变化和读者阅读需求,上海书城负责人对此表示:“我们会不断完善,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