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闵行区华漕吴淞江鸟类栖息地,鸟儿啾啾,水清岸绿。监测显示,这里目前共记录到鸟类40种,与建设前相比,增加了8种。
鸟儿们近悦远来,离不开精心的规划、设计和生态修复。闵行区林业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栖息地建设过程中,通过疏通原有的河道,种植湿地净化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同时,调整了植物构成,丰富植物多样性,从而吸引更多鸟类来觅食、栖息。
曾经,上海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狗獾一度濒临灭绝。2007年以来,奉贤区在申亚生态林地内持续十年开展狗獾重引入。2018年,为保护庄行竹林里的12只野生狗獾,市、区各方投入大量资源,在竹林旁的一块新地模拟狗獾的栖息地,成功将其“引诱”到新的家园。目前,新栖息地内狗獾数量持续增加,并且已经观察到它们出现了繁殖后代的行为。
野生动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宝贵的可持续资源,保护野生动物的关键在于保护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据市林业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上海共建成22个野生动物栖息地,这些野生动物栖息地连同全市11处自然保护地和13块市级重要湿地,编织起一张野生动物植物保护大网。
去年10月1日起,《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施行,建立了市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制度,为加强上海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
这些野生动物栖息地不仅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舒适的家园,也成为上海开展自然教育的场所,部分栖息地可以预约参观,让市民走进大自然,更好地了解野生动物。
松江叶榭獐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项目栖息地实行预约活动制,市民团体可以提前预约,免费参加公益自然教育活动,在林地寻找生性胆小的獐,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学习了解相关知识。
奉贤申亚林地内建设了以狗獾为主的野生动物科普展示馆,为中小学生宣传野生动物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崇明新村乡麋鹿栖息地也向市民开放预约参观,栖息地里建有麋鹿科普场馆,市民可以走进这种俗称“四不像”的动物,聆听麋鹿的故事。
今年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期间,上海也将多个线下活动和线上科普,带领市民进一步走进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今天,松江叶榭獐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项目栖息地举行了“国航长江生态保护基金”獐显不凡公益项目启动仪式,和志愿者、爱心企业、公益组织一起,助力獐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此外,浦东新区金桥路535号社会创新示范园以及世纪公园举办了观鸟导赏实践营培训营活动,通过专业的自然及鸟类知识培训,让更多市民感受触手可及的自然之美,培养更多的自然导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