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海志愿者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教育资源有限。小学里的学生大都上半天课,每半天上4节课。一般高年级上午上课,低年级下午上课。另外的半天,学校就安排班级里居住相邻的同学分成几个课外学习小组自行学习。学习小组大都放在家庭住房面积相对大些的同学家中。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由于下午上课。每天上午8点,我就到隔壁弄堂里的同学家,参加班里第三学习小组学习,那位同学是小组长。5个同学到齐后,他叫大家围坐在其家里的一张八仙桌上写作业。那时课外作业量不多,语文和算术两门课的作业加起来一个小时便可完成。不过老师明确规定对于作业,不懂的地方可以相互帮助,但不准抄作业和代做作业。做完作业后,大家一起玩半个小时左右的弄堂游戏,女同学跳橡皮筋、踢毽子、掼结子,男同学滚铁圈、钉橄榄核、刮三角片,还会用门板或长凳当乒乓台打乒乓……。然后,大家再化些时间复习或预习一下功课。感觉半天学习小组的活动过得好快。
平时,班主任老师会挨个走访检查学习小组学习情况,辅导大家学习,有时也会为个别学生补习功课等。有一次,我们几个同学商定,放学回家后先把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做完,第二天用学习小组的时间,跑到大统路老旱桥上鸟瞰铁路东站来来往往的火车。不料,恰逢班主任老师巡访学习小组情况,老师未见到我们小组的人影,经打听,得知我们去了老旱桥玩,立即赶往寻找。当同学们看到班主任老师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个个呆若木鸡。最后,大家受到了罚抄三遍作业的教育。
读五年级时,我们学习小组的组长是少先队大队学习委员,这位女同学很是认真。每周学习小组活动她都有计划。除了写作业,复习预习功课,还组织大家阅读课外书籍、学习吹口琴、赛儿歌等,并邀约其他任课老师来学习小组辅导功课。“六一”儿童节,班里搞联欢活动,我们学习小组表演口琴合奏、儿歌朗读获得满堂彩。学期结束,我们这个小组被学校评为优秀课外学习小组。升到六年级后,班主任老师将我们这个学习小组里的2名同学调整到其他学习小组当组长,我也成了其中的一名。
小时候的课外学习小组,为童年学习生活增添了乐趣。如今小学同学聚会,总会谈论起学习小组的趣闻轶事,感到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