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重点强调了文化机构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上海“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将于5月18日下午2点在世博会博物馆WE剧场举行。上海多家文博单位于近期推出各种形式活动,欢迎市民走进博物馆,共同参与国际博物馆日活动。
读懂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是走进当地的图书馆与博物馆。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来看看这些文博单位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发起的活动。
适逢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上图东馆馆藏精品馆在5月18日率先推出“楮林悦赏”定时导览服务,面向公众开放预约。这座“图书馆中的博物馆”基本陈列名为“典册琳琅”,展出包括古代写本、稿抄校本、尺牍信札、碑帖拓片、古代刻本、活字聚珍、地方志书、近代先声等八大模块的历史文献,试图勾勒出文献传播的历史及文明演进的辙迹。
上图历史文献中心古籍部王君婕表示:
精品馆的定时导览将以普及化、轻量化、多元化为目标,为观众讲述从故纸堆中流传而来的故事。在内容上,我们尽可能选择直观生动、情节性强的部分进行阐述,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用语而使观众望而生畏;在时长上,我们不希望给观众造成任何负担,故精选展陈中的重点展品进行导览,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馆内最为出彩的部分;在方式上,区别于照本宣科和智能语音导览设备,我们乐见差异和交流,每次的讲解内容会随讲解人员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每一次的讲解都是一个独特视角的切入,为观众带来不同的体验。
希望精品馆“楮林悦赏”系列导览活动能够进一步拉近“人”与“书”之间的距离,成为广大观众开始了解历史文献的第一站。
上海鲁迅纪念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纪念馆将于5月18日延长开放时间,并结合本次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推出博物馆奇妙夜活动。
除“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展”和“人之子——鲁迅生平陈列”展览导赏外,更有漆画扇制作体验、陈云故居套色印章、卡牌类角色扮演游戏、书籍装帧技艺体验、鲁迅藏笺手帐制作、藏书票图案拓印等多款活动异彩纷呈,期待市民的参与。
市民俞亮富告诉记者,5月18日就是国际博物馆日了,他准备提前过节:“昨天(5月16日)来到上海博物馆东馆,参观《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虽是工作日,参观的人仍不少,展出的东西真有些奇妙。”
据悉,《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将于5月20日闭幕,而上海博物馆东馆从5月21日起暂停对外开放,相关展厅将进入装修施工、设备调试和文物布展的冲刺阶段。在国际博物馆日前夕,上海博物馆还推出了数场活动,上海大学博物馆馆长李明斌在5月17日晚上参与“寻源三星堆:从宝墩到鱼凫村”直播讲座活动。
记者注意到,上海大学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也推出了系列活动,其中海派旗袍特色馆藏值得一看。上海大学博物馆近期对二楼旗袍展厅进行了提升。更新后展品共27件,其中一级文物3件,新入藏旗袍11件。展览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荣宗敬和荣德生两支家族的女眷旗袍为主,第三部分以新入藏旗袍展示为主,展示旗袍不同造型和风格。今年3月,上海老旗袍珍品馆再次向博物馆捐赠了100件名媛旗袍。
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奉贤博物馆推出系列活动,包括修复探秘·趣学营、木板水印和小小名画修复师、讲座(油画修复在上海的引进和发展)、直播(以策展人视角看展览)、国学文化常识普及课十讲、文博达人主题课。
此外,奉贤博物馆还有两个展览可以在周末参观打卡,“修复日记II-永不褪色的红”红色经典油画回顾与修复科技展,言子书院临展厅的“有光”——《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特别展。
奉贤博物馆馆长张雪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感觉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词“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很有深意,研究能更好赋能教育,教育能更好促进研究,两者能更好互动,则博物馆充满生机。期望我们博物馆可以在互动上更多探索,手段上有更多创新。
国际博物馆日期间,闵行博物馆充分利用场馆资源和空间,开展一系列特色品牌教育活动。从5月17日到19日,闵行博物馆在每天开启博物馆奇妙夜。观众可以在博物馆入口处领取到限量活动手环及探秘身份卡(每天2000份),参与侯府探秘活动,每张身份卡有6个相关问题,参与观众需寻找隐藏在展览中的“国宝”,并回答相关问题,最终获得身份卡完整印章。
目前,《相遇海昏侯—西汉刘贺墓精品文物展》展览已经进入倒计时,闵行博物馆将于5月17日-5月19日开放夜间参观,并有专业优秀的讲解团队为观众带来一天五场精彩的展览解说。此外,星期纪念章惊喜回归。许多观众反映星期一的章最难盖到,因此为了回馈观众,5月17日至5月19日期间,闵行博物馆将星期一至星期日的纪念章全部回归。
闵行博物馆馆长刘静表示: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教育和研究”。闵行博物馆围绕这个主题,精心组织策划了系列社会教育、讲座等活动。并通过“博物馆奇妙夜”带来富有创意的限定文创手册、身份答题卡,彰显特色的“国宝守护人”颁奖及展示,契合展览的“投壶”、“接金饼”、展览套色章等各类活动和项目,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作用,在推动建设更为自觉、更可持续、更加包容的世界方面发挥博物馆的独特作用。
今年是徐汇区图书馆(徐家汇书院)和土山湾博物馆两馆正式合体的第一年。徐家汇书院2023年全年到馆近200万人次、线上活动触达1494万人次,通过“资源共享,协同办展”,以“博览阅读”的方式,将土山湾博物馆原本有限的空间无限扩张,同时也为博物馆带来了更广阔的游客受众。
“图博结合”后的第一个博物馆日,土山湾博物馆将带来一场“西画教育溯源——土山湾馆藏水彩画展”,集中展示馆藏的张充仁、谢之光、潘思同等绘画大师精品之作,其中,来自徐汇区图书馆珍藏的整套《老上海艺术画报》,无疑为画展更添史料价值。土山湾是近代上海工艺和海派文化的渊源,以土山湾的大量历史文献及口述史资料为创作依据,徐汇区图书馆、土山湾博物馆统筹人员力量,合力研究原创双语儿童绘本《阿土的小狮子》,讲述主人公阿土在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成长、学艺的过程,积极塑造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绘本还将展现土山湾画馆、木工部、印书馆、五金部等重要工场的场景,通过浅显易懂的文字和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少儿读者对历史文化读物的阅读兴趣,实现对少年儿童的职业教育启蒙。
土山湾博物馆和徐光启纪念馆通过“博物馆之夜”馆际联动,携手推出“夜游博物馆怎么玩”系列活动,在越夜越美丽的博物馆里,让读者感受非同一般的互动体验活动。
在徐光启纪念馆,沉浸式剧本游戏《徐光启》5月18日正式上线。观众游客穿越时空在异地保护改建而成的明代宅第建筑“南春华堂”里(现为徐光启纪念馆),以现代学生和明朝士人两种身份交互体验徐光启引领新旧历法之争的精彩历程,结合历史探索、解谜推理和角色扮演,抽丝剥茧解开谜题,感悟徐光启身上所体现的以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为核心的科学家精神。
5月18日当天,徐光启纪念馆开启夜游模式,市民游客到馆即可领取《家门口的博物馆》集章册,盖取徐光启纪念馆的纪念章,前往土山湾博物馆还能加盖光启博物馆联盟为此次活动特别设计的彩色套章。集章达人们,赶快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