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整个充电行业核心两大关键词:(1)超充。华为引领了整个超充的时代,2024年也被定位为超充元年。(2)AI。2024年应该都进入到了AI的时代。”
近日举行的中国国际电动汽车充换电产业大会上,朗新新电途首席战略官郑灵国表示,积极探索AI在充电领域的应用,全方位提升充电服务的效率与便捷性,也正在业内形成共识。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新电途”聚合充电平台充电设备覆盖量超过120万,平台注册用户超过1300万。
“新电途”作为朗新集团旗下的第三方聚合充电平台,目前已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比亚迪、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国内头部充电桩运营商和车企建立合作关系。
“它的商业模式,类似高德聚合打车、或携程、美团那样,是一个平台,我们自己不会拥有任何一个充电桩。”郑灵国说,我们希望全国充电端都来新电途来充电。
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297.7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131.5万台、交流充电桩166.1万台。
一般来说,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各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直流充电桩适用于需要快速充电的场合,如高速公路旁的充电站等;而交流充电桩则更适合于家庭、住宅小区等需要长时间充电的场合
“新电途以公共充电为主,充电设备数量大约120万个。”郑灵国说。
为什么以及如何将AI和汽车充电结合进入场景?当下,车主用户在充电过程中其实依然遇到较多痛点,比如充电前占位,一方面影响用户的体验,另一方面影响商家的收入;充电中遇到跳枪,充电结束以后开票、拔不出枪……这些问题非常影响用户的体验。
“有一个峰中定律,用户在充电过程中,它对产品的认可度有非常重要的两点,一个是峰,高峰那一刻的体验怎么样,以及充电结束过程中的体验怎么样。如果充电结束的时候他被锁枪了,出去的时候被收停车费了,开票的时候迟迟开不了,尤其结束的时间,有一个环节不爽,前面做得再好都没有用,用户下次就不来了。”郑灵国说,充电本身是一个线上履约、线下服务的场景,线上的问题或者线下任何一个问题,都会对用户体验影响非常大。
在解决这些痛点的过程中,AI就能发挥不少作用。比如新电途自主研发的“新电兔”AI助手以自然语言交互为核心,整合智能推荐、智能客服等AIGC类功能输出,为用户提供全新的交互体验。在日常充电过程中,“新电兔”AI助手能够为用户提供智能找桩、场站介绍、订单查询、发票开具、一键导航等服务,同时也支持聊天咨询机制,满足用户的其他对话需求。
新电途AI充电专用大模型具备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功能,可为充电场站提供用户、设备等一体化看板,有效提升资源管理效率;AI商家管理平台可为场站运营商提供精细化运营,并及时给出效果评估和反馈,通过智能分析提升营收流水;AI智能选址技术能够精准分析不同地区的用户充电需求,帮助运营商布局最佳位置,有效缓解日益增长的充电需求与充电场站布局不合理之间的矛盾。
具体场景中,郑灵国提到了AI智能定价的“四看一定”模型,“首先看自己,看自己的经营数据怎么样;第二看周边,看周边场站的枪利用率怎么样,有哪些用户类型、它的价格怎么样;第三看渠道,在每个渠道的数据有什么不一样,在高德、百度、支付宝、腾讯,每个渠道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情况,周边别人的定价跟我有什么差异。第四看预期,AI会推荐你价格可能2~3条,假设你选择这个定价或者这个营销活动,你接下来的走势可能会怎么样,它会给你预期。”郑灵国说,如果这个预期符合我/满足我,我确定要这样定价或者做营销活动。它是一个循环过程,定完价之后,它会循环往复验证这个定价策略到底有没有问题,公司也是尝试为运营人员和商家提供一个工具,使运营更方便省心,一键搞定。
“我们本身做的是流量生意,流量就必须找我们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郑灵国说,在产业链上下游建立了全场景的服务,通过AI技术赋能,把B端企业和C端用户的数据两端打通,才能构建一个全场景充电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