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管家、多模态大模型、可信AI......今年,第九届蚂蚁技术日首次对外开放。
这个纪念日从何而来?早在2015年的5月27日,因光纤被挖断,部分支付宝用户两个小时无法登录账户,这次事件也成为蚂蚁历史上一次重大技术事故,此后,这一天被定为蚂蚁技术日。
此次技术开放日通过集市、论坛、沙龙、编程大赛等多种活动,深入浅出地展示了蚂蚁AI创新应用产品,让普通人看到AI能像扫码一样便利的同时,也永葆对技术、风险、创新的敬畏之心。
开放日的集市摊位人头攒动,大家纷纷在这里触摸平日“近而远之”的AI力量。
首先看到的是三个智能管家,这也是蚂蚁百灵大模型的核心创新应用产品。
据了解,生活管家“支付宝智能助理”连接了400万商家机构小程序和8000项数字生活服务,食住行游购娱等生活服务均可问可办;金融管家“支小宝”能通过文字对答提供行情分析、持仓诊断、保险配置、投教科普等理财保险服务,目前使用过支小宝的用户达4300万。
蚂蚁也推出了一套医疗解决方案,在不久后会正式推出服务大众的医疗健康管家。目前这套解决方案已经服务了很多医院。譬如,浙江省卫健委与支付宝联合推出了可陪诊的数字健康人“安诊儿”。浙江省内用户就医时,可感受全流程的陪伴、指引、互动,就医体验进一步提升。
记者注意到,多模态大模型技术也在蚂蚁内部有诸多创新应用,如AI智绘、AI智乐、AIGC数字人等,用户输入一句话、一张图、一段语音,就能生成一张设计图、一段音乐作品、一段动态人像视频。
安全可信,是蚂蚁AI创新应用的一个特色。在集市现场,记者见到了大模型一体化安全解决方案 “蚁天鉴”,可实现对大模型本身安全性的检测和防御;加速隐私计算关键硬件“乾坤卡”,能解决密码学运算慢的问题,提升全同态计算性能100倍。
蚂蚁集团CTO何征宇在交流会现场介绍,为了实现AI人人可享的目标,蚂蚁一直在努力优化和提高AI的可靠性、经济性和易用性。
可靠性是用AI监督AI,以解决控制和“对齐”比人类聪明得多的模型;经济性是把大模型做“小”,这决定了大模型应用能否成为主流;易用性则是将智能“傻瓜化”,这决定了生成式AI是否能规模化落地应用。
在技术开放日现场,来自学界、AI企业、开源界等诸多领域的人士共同探讨了当下最热门的话题。
在AI主题论坛上,来自智谱等AI企业和蚂蚁热烈讨论AI的多种可能性“the ‘N ’ one”、“where are the ‘angry birds’?”……
蚂蚁开源嘉年华活动中,全球最大开源软件基金会之一,Apache的开源爱好者杭州本地群组走进蚂蚁,和开源爱好者、开发者们一起分享开源故事。
在接下来持续一周的技术日里,20场关于数据技术的论坛,围绕大模型、支付技术、安全科技、技术风险、隐私计算、图计算等技术领域,从主题设计上看都是直指技术工业级应用中的挑战。
48小时黑客松是技术日期间举办的极客编程挑战赛,48小时内完成一个创意的实现,主题既可与工作、业务相关,也可以放飞奇想,做有趣、好玩的创意。
参加今年黑客松的创意,大多聚焦生成式AI与给AI降本相关,如绘画AGENT、基于AI构建无障碍世界、本地化大模型工作智能提效工具等。
T-STAR 是蚂蚁技术人年度颁奖仪式,也是蚂蚁内部最高技术荣誉,颁发给过去一年的表现杰出的技术人和技术项目。今年的十大创新奖项涵盖安全科技和分布式计算存储,AI也首次成为大赢家。
在颁奖现场,蚂蚁集团CTO何征宇说,“蚂蚁技术日因敬畏而生,但敬畏不代表畏手畏脚,公司正处于全力发展的大阶段,不发展才是最大的风险。我们把T-STAR放在每年的527揭晓,就是要向大家表明,蚂蚁技术不仅要牢记历史,敬畏风险,更要用于创新、敢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