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黑猫警长》《金猴降妖》《葫芦兄弟》……还记得小时候我们看过的那些经典国产动画片吗?最近,《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展览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
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受著名动画编剧姚忠礼先生邀请,我们前往展览现场参观这些经典动画片的文献、模型以及影像等展品。
姚忠礼今年70多岁,他是国家一级编剧,也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动画学会会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主要作品有动画片《葫芦兄弟》《舒克和贝塔》《蝴蝶泉》《狐狸列那》等几百部(集),获开罗国际电影节铜奖、金鹰奖最佳编剧奖、金鸡奖、金猴奖等。
虽然展览最近刚刚举办,但姚忠礼已经去了现场好几次,包括给嘉宾和观众做导览,他希望能把这些经典的国产动画片原汁原味介绍给大家。
据姚忠礼介绍,上海是中国美术电影的诞生地。1934年,万籁鸣兄弟在上海拍摄黑白动画片《鼠与蛙》。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央电影局将东北电影制片厂动画片组南迁上海,作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创作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和动画片《采蘑菇》《大萝卜》 。
《葫芦兄弟》从1984年开始筹备,首播于1986年,从创作至今已经走过40个年头,依然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姚忠礼从家中找出40年前《葫芦兄弟》的故事提纲发给记者。
(一)葫芦山
群山起伏,山花烂漫。一个力背竹篓腰别砍刀的老翁在攀登悬崖。老翁抓住青藤,荡过深涧……
据姚忠礼介绍,和许多经典动画一样,《葫芦兄弟》从民间传说当中汲取了养分,但故事内容和主题都是原创的。当年,姚忠礼和胡进庆、杨玉良共同承担了前期剧本创作。胡进庆也是《葫芦兄弟》的导演,在片尾的编剧署名中,他用的名字是“墨犊”。
在展览现场,姚忠礼与一对母女观众邂逅。非常巧的是,95后的贾小姐和她母亲都是《葫芦兄弟》的观众,非常喜爱这部动画片。贾小姐大学毕业之后留在上海工作,最近她邀请母亲从内蒙古来上海游玩,当天看到展览预告之后,母女俩一道去美术馆看展。
“从网上看到有美影厂的展览,因为马上六一了,然后正好趁这个机会来重返一下童年。觉得对我或者是对我的妈妈辈,都是非常深远的影响,还碰到了我们动画片的编剧姚老师。”贾小姐说。
贾小姐告诉记者,之前除了看动画片,她其实还做了一些功课:“我后来还看了一些关于动画片创作幕后的纪录片,感慨当时画这个也特别不容易。”
姚忠礼认为,通过这次美术电影展览,对于动画行业从业者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让艺术创作者知道,我们的作品对观众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当年从事动画创作的同时也是为广大少年儿童服务,我们有巨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上马虎不得。”
对于自己参与创作了这些影响几代人的动画片,姚忠礼用今天的审美观重新进行了解读:“我们当时输出的是正能量,是非常好的三观。因为找准了方向,我们才能去创作,才能去感动一代代的少年儿童,我们的作品才会有很强的生命力。”
展览期间恰逢六一节和即将到来的暑期,姚忠礼认为,很多动画片的主题在今天看来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优秀动画,留在无数国人的记忆当中,流在他们的血液当中;而且观众看了这些中国动画以后,对教育子女,对后代的影响,都会一代代传承下去的。所以我感觉,要创作一部优秀的动画,拍出一部优秀的作品,真的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今天是天下儿童的节日,亦是我们动画人的节日!”6月1日上午,姚忠礼在朋友圈分享采访时这样留言。
姚忠礼最近很忙,他设计的演讲PPT名称为“光影童年,陪伴我们成长的美术电影”。据悉,世博会博物馆将在6月开启电影文化月系列讲座,其中6月2日的第一讲《光影童年:那些年的美术电影》就请到了焦达、 姚忠礼、陈意心三位嘉宾,带观众走进那些记忆中的美术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