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隼”告诉记者,“小物钓”起源于日本的一种钓鱼玩法“Tanago fishing”,从去年开始在国内上海等城市流行,现在玩的人越来越多,主要都是年轻人。之所以称为“小物钓”,主要是与作钓工具有关,短杆短线一般称之为“小物钓”,鱼的尺寸倒没有明确规定,但一般钓的也是小鱼。
“我是三年前开始喜欢钓鱼的,然后去年开始玩小物钓,跟着圈子里到处钓,也去一些城市办小物钓的活动。”“雪隼”说,小物钓的乐趣在于,一是每次去钓鱼,希望能解锁图鉴上的鱼品种,这是很大的一个乐趣;二是小鱼体色丰富,颜色好看,带回去饲养,无论放在家里还是办公室里观察,可以缓解工作压力,带来愉悦的心情;此外,更新精致的作钓装备,也是很多年轻人热衷的事情。
“当然,钓友们也会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每次会挑选一些颜色好看的、自己没有解锁的鱼带回去饲养观察,其他的就现场放流。”“雪隼”说。
记者曾经多次采访过苏州河边、黄浦江边的钓鱼爱好者,对他们来说,如果钓上来的都是小鱼,就很没劲,“军工路二号桥那里鱼很多,只要鱼钩放下去,每过三五分钟起竿,闭着眼睛都能钓到鱼,但都是小鱼,没意思。”一位钓鱼爱好者曾这样对记者说。
对小物钓爱好者来说,就不存在一定要钓多大鱼的问题了。所以,天地更广阔。“公园一般不允许钓鱼,但只要稍微找一找,身边能钓鱼的地方还是挺多的。”“雪隼”说,他目前已经几乎走遍了上海适合小物钓的地方,打卡点有数十处,最近常去的是青浦淀山湖一带,因为还剩两种淀山湖特有的鳑鲏没解锁。市中心来说,杨浦新江湾城一带的小物钓点位最多。
记者在网上看到,还有人在寸土寸金的陆家嘴发现了小物钓地点,照片背景就是东方明珠,而且离得不远,不过,最后被保安叔叔劝离。
不懂钓鱼可以体验小物钓吗?完全可以。记者发现,网上有小物钓入门、装备、鱼竿、教程、钓箱、技巧、调漂等各种关于钓鱼装备和技巧的图文、视频,也可以和网友交流,然后自己去实践,慢慢摸索,“因为钓的都是小鱼,所以小物钓用的钩子比较细。钓到最多的鱼是鳑鲏,还有麦穗、白条也比较多,如果不懂钓上来的什么鱼,网上都有小物钓的鱼图鉴。”网友说。
曹先生最近在网上花30元淘了一个二手鱼缸,“我其实也挺想自己参加小物钓,钓些小鱼放在鱼缸里当观赏鱼养,顺便给小朋友科普一些自然知识,但工作太忙,没时间钓鱼,有几次路过河边看到别人在钓鱼,就买了一些他们钓上来的小鱼回家放进鱼缸。”
“雪隼”说,就和钓鱼一样,一旦开始尝试,小物钓也会上瘾。
搜索社交媒体可以发现,有不少小物钓爱好者,他们会发布各自所在地的“探钓报告”。上海隔壁“邻居”杭州良渚一个小湖,周末和节假日围了一圈小物钓爱好者和带着孩子前来体验的家长,有的甚至开车3个小时赶来这个小湖。
以上海来说,小物钓爱好者发布的“探钓报告”里涉及的点位还不少。在外环高速和前往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度假区高速之间的浦东长美绿地是一些小物钓爱好者常去的地方,不过,也有网友表示,这个绿地里的河因为在抽水,现在不能钓了。
此外,浦江郊野公园、闵行华宁路、光华路附近的碳路者公园、莘闵高科技园区附近、奉贤上海之鱼、松江车墩附近、青浦淀山湖一带等郊区,可以找到非常多的小物钓点位。
记者在苏州河、黄浦江垂钓点位的采访中,看到传统钓鱼爱好者多为男性,且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尤以六七十岁居多,他们告诉记者,“现在也有年纪轻的钓鱼,男性居多,但有女性,可能年轻人平时要上班,周末、节假日会出现。”而从网友发布的照片来看,小物钓爱好者大多是年轻人,女性还不少,也有全家带着孩子一起体验小物钓的。当然,其中相当一部分原本就是钓鱼爱好者。
记者还发现,小物钓往往会和露营“结伴”,不少人一边钓鱼,一边支顶帐篷,或者摆开折叠桌,泡一壶茶或咖啡,享受户外生活。
小物钓时尚风刮起,也能看到平台和一些渔具生产销售企业的推动。记者注意到,社交平台有小物钓群,民间成立了小物钓俱乐部,还正举办首届全国小物钓比赛,上海是其中一个赛区。比赛分男女,比试钓到的最大鱼和最小鱼,计划下周末预选赛,再下周进行决赛。
除了“野河”之外,公园里的水域其实也有不少小鱼小虾,但公园通常不允许钓鱼,不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家长可以带着小朋友用网兜“小物捞”。
生态学博士何鑫就经常带着孩子“小物捞”,做自然观察。“我也注意到最近流行的小物钓,有一次路过家门口的朝阳河,别人还把钓上来的小鱼送给我,我就带回家养起来,做自然观察。但是,家长带着孩子常去的公园不允许钓鱼,那么我们不妨带上网兜和小水桶,捞捞看小河里有什么,观察学习结束之后,立刻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