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宝藏“故事机”、最糟糕的一天…晨报小记者的有趣日常 - 周到

家里的宝藏“故事机”、最糟糕的一天…晨报小记者的有趣日常


2024-07-20 11:18:20

家里有个宝藏“故事机”,经历了最糟糕的一天,心目中最美的“巧匠”爷爷……来看看晨报小记者的笔下的日常生活,有趣而精彩。

小记者文章刊发于2024年7月18日《新闻晨报》

我家有个“故事机”

晨报小记者 余芊乐

(上海市北郊学校 三年级)

在我的家里,有一个活生生的“故事机”,那就是我的父亲。他就像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能够回答我提出的“十万个为什么”。在所有的故事中,我最喜欢听他讲历史故事。

父亲讲历史故事的本领真是无人能及。他讲故事不仅仅是简单复述,还会穿插提问,让我思考,这样的互动让故事更加吸引人。从三皇五帝讲到新中国的成立,他总是头头是道,滔滔不绝,仿佛能将那段历史再现眼前。记得有一次吃晚饭时,父亲讲起了历史故事。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聊,完全忘记了时间。饭桌上的对话让原本的晚餐时间延长了许多,即使饭后,父亲的历史故事还没讲完,依旧兴致勃勃地继续。直到深夜,我已经困得睁不开眼,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结束了那天的历史之旅。

这样一个会讲故事的父亲,不仅让我对历史有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的知识丰富了不少。更重要的是,这些故事让我和父亲的关系更加紧密,也让我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与想象。


最精彩的一天

晨报小记者 张涵韬

(上海市田林中学 六年级)

这是最糟糕的一天,也是最跌宕起伏的一天。

六一节的前一天,我从台阶上不小心摔了下来,磕到脑门,眉骨裂了一条大口子,血哗哗地流。我被抬到了单架床上,从单位紧急赶来的爸爸妈妈推着我在医院里奔走。从急诊脑外科、胸外科、CT室,到眼科、儿科、治疗室,我们几乎把医院的急诊科室跑了个遍。不幸中的万幸,我的脑袋只有外伤,终于在晚上绑着厚厚的绷带回到了家。

第二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也是周六,这本该是一个快乐的节日,我曾计划着与父母去公园野餐。现在,一切都泡汤了。早上起床,我顶着一头纱布,耷拉着耳朵,准备从书包里翻出平板电脑看会儿电影。可是,包不见了!我的书包怎么不见了?我们翻遍了家里的所有角落,也没有找到。“说不定落在出租车上,或者落在医院里了。”我灵光一闪。一定是的,昨天在医院里我们兵荒马乱的,一定是把包忘记在那儿了。

妈妈带着我回到医院,我们像两只无头苍蝇找了一大圈,没有发现书包的踪影。我又问了护士姐姐,她们也没有印象。我们只能无功而返。回到家里,我躺在沙发上,只感到一阵绝望。我的课本、练习册、平板电脑,还有学生证,这么多重要的东西都没了。我忍不住抽泣起来,头上的伤口也更疼了,我越哭越大声,今天可太倒霉了。

妈妈坐到我的身旁,把我拥在怀里,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背,温柔地说:“妈妈知道你很难受,我们再想想办法。”“还有什么办法?难道要报警吗?”我撅着嘴问。“对啊,好主意,我们可以报警啊。”可是,警察叔叔都是很忙的,他们会来管这种小事吗?算了,死马当活马医吧。抱着姑且一试的想法,我和妈妈来到了派出所。

派出所里果然很繁忙,有的警察在调解居民纠纷,有的警察在帮居民办理证件,还有几位警察全副武装匆忙跑出大厅出任务。这时,一位警察阿姨来到我身边,亲切地问:“小朋友,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我把昨天的遭遇跟阿姨说了一遍,希望警察能够帮助我们找到书包。阿姨安慰我别急,她拿出了纸笔,仔细记录下案情经过,还时不时地询问细节,例如我们是几点进医院的,几点离开的,穿着什么衣服等等。不一会儿,有一位警察叔叔风尘仆仆地进来,看了我的案情,他干脆地说:“我现在去一趟医院,把监控调出来,你们在这里等一会儿。”话音未落,他又风风火火地骑着摩托车出门了。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难熬,过了几十分钟,阿姨突然站起来朝我挥手,“小弟弟快来,你的书包找到了。”真的吗?我简直不敢相信。紧接着,刚才那位警察叔叔冲进大厅,手里提着书包,满头大汗。他径直把我们带进旁边的小房间,让我们一一核对包里的东西有没有少,然后笑着把包交到了我的手里。当我拿着失而复得的书包,心里特别感激。我大声地对叔叔说:“谢谢您!太感谢了!”妈妈也扶着我连声道谢。叔叔拍拍我的肩膀,用轻松的语气说:“小伙子受伤了,着急慌忙地丢了书包,可以理解嘛。有困难记得找警察,叔叔一定帮你。”

是的,“有困难,找警察。”我终于明白这句话的分量了。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书包,可是警察耐心地接待我,顶着大太阳迅速出警,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看着监控,帮助我们解决了大难题。

在回去的路上,我越想越开心,失而复得的感觉太棒了。从失落到焦急,从绝望到重燃希望,我从未经历过如此精彩的一天!


“巧匠”爷爷

晨报小记者 周允舜

(上海市徐汇区逸夫小学 三年级)

经常听到别人夸赞外婆们或奶奶们心灵手巧,可我却有一位能“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爷爷。他不仅烧得一手美味佳肴,还精通水电维修,更厉害的是还能创造出很多精美绝伦的小宅院,让我大饱眼福。

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摇身一变,成为巧夺天工的“建筑师”。吃过午饭,爷爷刚卸下围裙,就来到阳台上,在桌面上铺上一层台布,小心翼翼地捧来半成品——小宅院。接着,他又拿来一个工具盒,轻手轻脚地打开盖子,把各种各样的材料分类并堆放整齐。他打开图纸,戴上老花镜,用直尺在图纸上来回比划,一会儿拿起蓝笔描一下,一会儿又用红笔点一点,图纸上布满了各种颜色的记号。他时而拿起纸,眉头紧锁,放远了看,时而低头凑近看,来来回回,终于看到他舒展眉头,心满意足地说:“这下,终于对了。”弄完图纸,他又忙着拿起剪刀,“咔嚓咔嚓”裁起布料来。最后,他熟练地拿出一枚细细的针和一根线,用手抬了下眼镜,眯起眼睛,一下子就穿进了针孔。

天色渐渐昏暗,厨房里传来了奶奶的催促声,“该做晚饭啦!”。爷爷三下两下就收拾好桌面,看着越来越温馨的“小宅院”,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爷爷立刻又穿上围裙,转战到“厨房”为我们烹饪佳肴了,厨房里又奏起了“叮叮咚咚,哗啦哗啦”的交响曲。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爷爷用他勤劳能干的双手,建造了很多座精美别致的小宅院,也为我们创造了幸福的生活。他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能工巧匠。


作者:晨报学记团
编辑:崔翼琴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