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海志愿者
昆山巴城,我有十几年没有去了。巴城闻名遐迩的阳澄湖大闸蟹,与我们农委的水产良种场养殖的黄浦江大闸蟹,都是上海市民喜欢的特色美食,能有机会再去看看、品品挺好。
巴城的巴解园,就是为了纪念巴解而建。巴解园原名阳澄湖水上公园。 2015年,为更好地体现"蟹文化”、水文化”,弘扬“天下第一吃蟹人——巴解”的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精神,巴城政府将原“阳澄湖水上公园”更名为“巴解园”。
相传几千年前,江河湖泊里有一种双螯八足、形状凶恶的甲壳虫。不仅偷吃稻谷,还会用螯伤人,故称之为"夹人虫"。后来,大禹到江南治水,派壮士巴解督工,夹人虫的侵扰,严重妨碍着工程。巴解想出一法,命人以开水烫之,看起来可怕的"夹人虫"瞬间变色,且有异香。巴解亲身尝试,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了纪念巴解这位敢为天下先的英雄,人们便将“夹人虫”改称为了“蟹”。上半部分取“巴解”两字中的“解”,下半部分取“夹人虫”中的“虫”,可谓寓意深刻。
鲁迅说过:“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而大禹为了奖赏巴解,划了一大片土地赠予他管辖,从此,巴解和他的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不断发展,这便是现在的巴城。
我们一下车就远远地看到高耸的牌楼,造型就像一只巨大的大闸蟹,很有气派。门楼上方“巴解园”三字,赫然在目。门楼两边是“阳澄湖美 巴城蟹肥”八个大字。
在牌楼的前方,是高高耸立的很伟岸的巴解雕像,雕塑黑色基座上有对巴解和巴城的文字记载。巴解是传说中尧舜时代一个历史人物,当年他是大禹手下的一位督工,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
巴城人的先辈,通过自己塑造的巴解及他的神话故事,把巴城与蟹有机地联系起来,然后名扬天下,这正是巴城人的智慧。
进入巴解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硕大的大理石雕塑,满池清澈的绿水,一只大闸蟹爬在白色的巨石顶上仰望苍穹,很有意境。现代巴城人与蟹的情结很深,这个十几吨重的石头雕塑足以见证。
沿着宽旷的中心大道可以一直走到湖边,道路两边有不少雕塑,大都以大闸蟹为主题,有捕蟹的,吃蟹的,还有展示蟹文化童趣的场景。
大道一侧是典型的江南民居,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河岸水草,随风摇曳,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蟹背上的巴城儿童,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螃蟹,自古就有良好寓意“八方来财”。因为螃蟹是抓财的,人们期盼自己能够盆满钵满,无论是财还是才,都是人们的美好期盼。
品蟹亭内石园台上陈列了各道品蟹的工具,江南吃蟹用的蟹八件非常有名,把吃蟹变成了一件风雅之事。
中心大道的终点是高高的六角亭,红柱黛瓦,古朴典雅。站在六角亭上,但见湖面碧波荡漾,清澈的湖水倒映出蓝天白云,傍河而建的粉墙黛瓦……衬托出这江南水乡更加秀气温婉。
巴解园中的湖泊叫鳗鲤湖,湖边有一批批各式各样的、古典园林般的、精美的别墅群,游人仿佛在园林之中徜徉。
一群鸭子昂首欢迎前来观光的游客
巴城作为“中国阳澄湖蟹故乡”,因蟹而起,因蟹而兴。漫步在巴解园里,蟹意浓浓,阵阵秋风让园中的落叶飞舞,树影婆娑。各式各样的草木满目的秋色,给巴解园披上了美丽的秋装。正如唐代诗人杜牧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好一个富有蟹文化诗情画意的巴解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