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一新的虹口区图书馆以“融合、沉浸、友好”为规划理念,将原场馆空间进一步融合贯通,营造沉浸式阅读氛围,以构建全龄友好的阅读环境为愿景。
记者了解到,虹口区图书馆总馆于2010年12月落成开放,十四年来年均接待到馆读者约150万人次,年均举办各类阅读文化活动约200场。随着时代的更迭,“书香上海”全民阅读事业的推进,区级图书馆的功能也在悄然发生变化。2022年,虹口区将“修缮一个更符合百姓需求,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全民阅读建设的图书馆”摆上了议事日程。
新馆打破了之前借阅分区的格局,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设计了合理动线,用空间融合促进“阅读无边界”。
物理空间上,新馆扩大了一楼大厅的公共空间、取消了二楼原图书借阅区与报刊阅览区之间的隔断、三楼少儿图书室和采虹书房面积整体翻番。阅读内容上,增设了“文化三地”“虹影文脉”“上海好书”“茅盾文学奖”“天马文学奖”等多个主题专架,给予读者更为多元直观的阅读选择。
同时,新馆加速推进数字技术赋能,积极打造资源数字化、功能智慧化、服务智能化的数字图书馆。成人和少儿阅读区都设有数字智能书架,可以精准提供图书的实时位置,让读者轻松找到最新热门书目。
另外,数据系统可以收集读者在馆内的借阅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读者画像,洞察把握读者的阅读需求与期待,辅助管理决策,持续改善和提升服务质量。
新馆根据儿童和成人读者的阅读需求,分别打造沉浸式阅读氛围。
成人阅览室内以原木色和天蓝色为基调,设计了靠墙、沿梯、门廊、连廊等多种形式的书墙,搭配同色系的阅览桌椅、辅以柔和适宜的阅读照明,令置身其间的读者有“坐拥书海、静心一阅”的氛围体验。
修缮后的虹口区图书馆少儿图书室面积扩大至450㎡。作为本区年内建成的又一“儿童友好阅读新空间”,其室内设“低幼、小学、初中”三个分龄阅读区,提供适配不同年龄段小读者的阅览座席150多个,拥有少儿馆藏文献6万多册、包含原版少儿读物1700多册,新增国内外优质少儿期刊48种。
新馆积极贯彻人民城市理念,以服务读者为核心,提供人性化、多样化的便民利民阅读服务。
为满足全年龄段的阅读需求,在保留放大镜、医药箱等传统便民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近80%的阅览席位都增配了可供外接电源的插座,新设了中小型活动空间、单人位自习室、读者用餐区等,并配有阅读支架、便携台灯等供有需要的读者服务使用,充分兼顾各年龄段在馆读者借阅自习、自助休憩、参与阅读活动的需求。
此外,馆内还设有视障阅览室和读者讨论室等多种特殊功能区,以兼顾各种类型的读者需求,力图让所有读者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虹口区图书馆是一座兼具全民阅读与文化休闲功能的区域型公共图书馆,多年来陆续培育打造了各类阅读推广品牌项目。其中,“菜场书屋”“e厘米读者信息素养培训”“彩虹屋的奇妙之旅”“洄游书屋”“书影随行”等近十项品牌获评“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创新项目”。
恰逢“2024上海书展”期间,8月15日,虹口区图书馆重装后开馆,6名“虹口阅读小达人”收获了“阅读礼包”。来自高校、出版社、社区、读者群体的4位嘉宾受聘成为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人”。
现场讲座《我的动物朋友》特邀“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老师,带领小读者走进丰富多彩又情感贲张的动物世界,饱览自然生灵的复杂情感和绝地绽放的动物野性。
第十二届虹口区青少年阅读节以“徜徉三地·美遇虹口”为主题,于虹口区图书馆试运行开放期间启动,将在7月至9月举办“名家讲堂”系列人文讲座、“笔尖燃星火,册页传曙光”——《新青年》等红色精品期刊展、“文化三地”研学营、“阅读夏令时”阅读挑战、“艺韵匠心”手作体验等五大版块、十余场高品质文化活动。
三楼全新启用的少儿图书室也同步开展了两场少儿活动。在低幼阅览区,上海科普作家协会亲子阅读推广人黄安琪老师面向亲子家庭,作了题为“丝路上的敦煌”绘本分享。在学龄儿童阅览区,小读者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体验“纸上生花”衍纸手作,以衍纸画的形式创作虹口文化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