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曹仁寿的灵柩由中国空军第四大队战友潘鹤龄护送,从南京运送至上海虹口民生码头,缓缓的从上中路走过,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装饰着白花,庄严、肃穆。灵车特意绕行走上中路,是让这位从上海中学走出的“空中骄子”魂归母校。
3月29日,时逢“黄花节” , 灰蒙蒙的天、又阴又冷,受上海中学校长沈亦珍的委托,上海小学盛朗西校长率师生在校口早已等候,两边的路旁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没有哀乐,只有乌咽的哭声。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多少人的心。许多人在道路上追着灵车跑。人们多么希望灵车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英雄回来……
在听着上海地方文史研究专家张乃清老师讲述当年烈士“魂归母校”的那悲壮一幕,在座的上海小学毛坚琼校长,陈 丽党支部书记,陆彩霞工会主席,刘 勤德育教导主任都禁不住流下感动的眼泪。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 第一次来到父亲曾经学习工作的地方,在旁一起参加聆听年届七旬的曹飞老人也老泪纵横,模糊了双眼。
七月九日(星期六)上午九时半许,我们一行五人曹飞(烈士曹仁寿的独子)曹爱军(烈士曹仁寿的孙女)张乃清(上海地方文史研究专家)朱凤娟(上海中学校友,闵行第三中学原党支部书记)受上海小学邀请,前去该校瞻仰“仁寿楼” 追思英烈曹仁寿。
为铭记历史,激励后人, 不断挖掘先烈在有限的生命年华里的珍贵资料,让烈士的形象更加鲜活丰满,更加有血有肉,以充实完美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我们专程来到了英雄曾经学习工作过的母校---上海小学,受到校方领导热情接待。在校方领导的陪同下,追寻着先烈的足迹,参观了校舍,观看了抗日英雄曹仁寿的图片展览,登上“仁寿楼”眺望並拍摄留念,又在一起畅谈交流,共同缅怀先烈。
烈士血洒领空,为抗日捐躯,永垂史册,英名永存。校方将宣传“百年上小、光荣历程” 载有英烈事迹《上海小学校史教材》一至五年级丛书读本和纪念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小学建校110周年文集《月季盛开》赠送给我们每人一套留作纪念。每年清明时节,学校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祭扫曹仁寿烈士墓,写纪念英雄的文章,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每一个在上海小学读过书的学生知道:曹爷爷是我们上海小学的光荣和骄傲。校长毛坚琼向我们介绍了学校坚持多年开展纪念先烈的一些具体做法。
曹仁寿(1913~1945),出身于上海县颛桥镇向阳村一户农民家庭(解放初称“大树乡”)他从小热爱读书,小学时门门功课成绩名列前茅。1933年从“上海中学师范科”(现上海中学)第三期毕业,因成绩突出留校派至上海实验小学(现上海小学)执教,实现了他教学育人的愿望,在任教的四年生涯中,受学校的新文化思想的影响,知识和才艺得到升华,多才多艺,教学业务特出並成为骨干,他能拉一手小提琴(当时属西洋文化),并能谱曲、写歌,并兼修英语,还有不错的竹刻手艺(本土文化)得到校长和校友们的赏识。
1934年5月15日到16日,江苏省小教联合会在无锡举办第三届劳作教育成绩展示,实验小学盛朗西校长和朱焕章,曹仁寿两位教员代表学校出席,会上展示了实小劳作教育成果,这是我们此行的一次重大收获,感谢上海小学为我们提供了更为翔实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来到校史展览室,看到了校方精心编写的曹仁寿感人事迹宣传和悬挂有曹仁寿亲笔书写 “曹仁寿 1938 ” 字样的照片,心存感激,感恩母校,告慰英灵。
1937年“八一三”沪淞会战爆发,曹仁寿毅然放弃优越条件,弃教投笔从戎,11月9日,告别父母和热恋中的未婚妻,只身一人直达武汉。先在陆军部队受训,后“千里挑一”又去报考被选拔为空军飞行士学员。
1938年10月1日,成为中国空军飞行士学校108名第一期学员之一(后称中央航校11期特别班)。经过紧张、艰苦的学习、训练、严格考核。1940年12月25日从航校毕业,被编入空军驱击机11大队42中队、第4大队24中队任少尉飞行员。
在衡阳、贵阳两次空战中,在战友配合下,击落了2架日寇飞机,并擢升空军中尉。由美国“飞虎队”教官的帮助,并成为著名的“野马”部队飞行员,多次奉命飞越号称死亡之线的“驼峰天险”,顺利完成从印度接收新战机回国的任务,曾受到国民政府的“嘉奖” 並授荣誉勋章 。
1944年6月曹仁寿与王素筠在重庆结婚。
1945年6月5日,曹仁寿在湖北恩施机场奉命驾驶P—51驱击机起飞出击日寇飞机不幸失事殉国,后被追认为空军上尉,时年32岁,他以自己的英勇壮举,践行了“贪生怕死毋入航校、升官发财勿进此门,民族复兴路、空军第一关”校训,成为一个铮铮铁骨的民族英雄,不久被国民政府追认烈士。
1948年3月,曹仁寿遗体运至上海,绕经母校上海中学和上海小学,“魂归母校” ;在家乡颛桥进行公葬公祭,“魂归故里”。
1952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授予曹仁寿革命烈士称号。
先人能成长为英雄,离不开母校的教育培养,为让母校分享这份荣耀,曹飞将由官方整理的其父亲的生平事迹和保存多年父亲身穿飞行服照片捐献给了上海小学。
在校领导的陪同下,曹飞和女儿曹爱军在观看《曹仁寿抗日英雄》事迹展览
……2003年,百年校庆前夕,将此楼命名为“仁寿楼” 以此来纪念原上小教师抗日英雄---曹仁寿
缓缓走到沉睡的石碑前,乌黑的大理石 ,黑白相间的文字,四周绿草如茵。
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碑文那一刻,曹飞和女儿曹爱军心情格外沉重。他弯下腰,慢慢的蹲下,用手轻轻拨开旁边被遮挡的柏枝,擦去滴在碑上分不清泪水还是雨水,向父亲致以深深的鞠躬……女儿曹爱军拍下了铭心难忘的瞬间
曹飞转身,眺望不远处锈刻教学楼高悬的“仁寿楼”三个金灿灿的大字,仰望天空,心潮澎湃,他仿佛看到了父亲,父亲就在眼前,父亲似昨日的雄鹰在蓝天下翱翔!
(这是我8年前发表在新浪博客上的文章,今天读来仍然那么感情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