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公布的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都授予了人工智能领域,这是一个非常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作为人工智能等关键应用场景的基石,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战略意义尤为重要,也成为全球战略博弈的关键领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在“第三届OpenHarmony技术大会”致辞时说,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原始创新、数字经济乃至高等教育等领域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上海交大与华为的合作可以说是在校企并跑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学校是多项鸿蒙操作系统关键技术的理论和技术策源单位之一,也是OpenHarmony开源项目成立的首批共建单位之一,为其内核系统、安全、分布式协同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认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OpenHarmony已经迅速成长成为全球最活跃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开源社区之一,吸引了超过8千名贡献者落地到千行百业形成了广泛而多样的技术生态,在国际上也获得了越来越的好评和认可。
OpenHarmony项目群工作委员会主席、华为终端BG软件部总裁龚体透露,开源鸿蒙的第一个版本在2020年9月份发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通过4年的努力开源的代码从第一个版本700万行代码只能支持穿戴这样的轻设备,到4.1版本代码规模超过了1.1亿行,可以支持全系列智能终端产品的开发,“开源鸿蒙和生态,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最活跃的社区”。
中国科学院院士、CCF开源发展委员会主任王怀民也在现场致辞中表示,OpenHarmony这个开源社区是一个成长的生态,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汲取更多资源迅速发展。
“中国过去作为一个开源创新的学习者,后来发展到一个全面的参与国际开源的参与者,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在中国的发展环境中成为世界开源发展的重要贡献者甚至引领者。”王怀民说。
“最近刚刚开启公测的基于OpenHarmony开发的商业发行版HarmonyOS NEXT,在华为机型的产品上已经使用Powered by OpenHarmony标识,我相信这也将更多助力社区版的发展。”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理事长程晓明说。
在程晓明看来,当前开源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应用持续深化,开源作为数字时代以开放、共建、共享、共治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通过打破组织边界、创新组织形态,以资源共享、生态共建、成果共用的方式促进协同创新,推动生产力迭代跃升。
“在万物智联时代,未来终端形态一定是多样化的,而且数量会有非常大的拓展,对此传统操作系统很难做到,这也是我们打造开源鸿蒙的原因,鸿蒙操作系统实现了架构解耦。”OpenHarmony项目群工作委员会主席、华为终端BG软件部总裁龚体说,这个架构被解耦成900多个模块,可以像乐高式的拼装,满足不同设备的需要,在物理上是分布式的,但在逻辑上能形成统一的终端,“这是我们的理想,也正在变成现实”。
据了解,基于开源鸿蒙OpenHarmony,已有30多个伙伴推出了50多款软件发行版,在金融、教育、交通、政务等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也有超过400多款商用设备,通过了社区的兼容性测评,也覆盖了跟国际民生相关的金融、教育交通等等各个领域。
目前,OpenHarmony开源鸿蒙在多个关键的技术行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龚体举例说,比如在隧道里发生交通事故,之前要做应急反应要关闭车道,时间以分钟来计,而采用开源鸿蒙的解决方案后,现在反应的时间以秒来计算,有利的降低了二次交通事故的风险,在安全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原来要通过人工去做巡检,现在完全可以通过在线的智能巡检、无人巡检来解决这个问题。
“以山东高速的例子,每年隧道里节省的电费就已经能够完全抵消掉系统的投入,以交通一个行业来看就已经取得了很大的价值”。
龚体表示,除了在2B行业外,OpenHarmony在消费类产品里也逐步走向成熟,最初OpenHarmony1.0版本主要是面向智能穿戴设备,现在基于OpenHarmony智能穿戴设备,从芯片到软件,再到应用整个生态,已经逐步走向完善,这些产品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今年和明年,基于OpenHarmony打造的从智能座舱到电视、PC、手机等全系列的产品,都在打造。“我们非常有信心在今年、明年用1-2年的时间,OpenHarmony会在全系列的消费品里逐步走向成熟,包括产品和生态的成熟。”
龚体还表示,10月8日纯血鸿蒙Harmony NEXT公测,目前报名参加鸿蒙手机和平板公测的人数已经超过百万,实际使用的Harmony NEXT操作系统的用户现在已经有几十万,
“我们目标能够在今年四季度支撑Harmony NEXT的商用,Harmony NEXT是完全基于开源鸿蒙OpenHarmony4.1版本打造的。”龚体说,如果基于OpenHarmony打造的的Harmony NEXT只能做到70分,这个70分是消费者打的分数,我们认为就是零分。“我们希望它保底做到100分,比现有的系统要有更好的体验,我们追求做到120分。”
龚体说,现在整个鸿蒙生态设备的数量已经超过9个亿,但9个亿只是个起点,面向未来的万物智联时代,基于开源鸿蒙的设备数量将达到百亿、千亿。
“我们跟百万的应用伙伴一起正在打造鸿蒙原生应用,鸿蒙原生应用绝不是简单把IOS、安卓版本重新写一遍,而是能够让应用焕然一新,上个月鸿蒙生态测誓师大会上,钉钉总裁叶军讲了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龚体说。
据悉,钉钉的原生鸿蒙版,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体验,钉钉通过手机的日历可以一键入会,实现钉钉会议时可以跨屏手机、平板、PC,包括大屏,完全无缝跨设备流转参会。
“美团是做鸿蒙原生应用最早的应用厂家,美团的共享单车原来使用起来还是比较复杂的,而使用美团的鸿蒙版本,就从原来的五步,缩短到现在一步,这给消费者带来了非常好的体验。”龚体说。
龚体还举了一个拼多多的案例,10月8日纯血鸿蒙Harmony NEXT公测,“一开始我还很担心拼多多,因为其启动开发相对晚一点,没想到公测当天,拼多多直接上线,体验做得非常棒。在鸿蒙原生的底座、操作系统团队基本没有参与的情况下,拼多多凭借开放、公开的资料和API,用两个月时间开发出来一个非常好的体验,这个团队确实技术能力很强,让我们刮目相看。另一方面也说明鸿蒙原生的工具链等逐步走向成熟,通过伙伴的共建取得了比较好的进展。”
龚体预测,今年年底整个鸿蒙原生的应用,会从目前的13000多个,增加到超过10万个,基本上能够做到生态可用、好用。
“一个万物智联的世界,正在加速来到,一方面是服务的智能化非常明显;其次体验的空间化,也成为非常清晰的发展方向,真正开始打破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壁垒;第三是终端将呈现多样化。”
龚体认为,未来不同的终端设备,将具有不同的特点,解决人们不同的需求,所以未来在终端形态上可能不是简单的一个设备去取代手机,形态上会多样化,发挥各个设备的不同优势。
OpenHarmony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主席、华为终端BG软件部总裁陈海波认为,如果把智能终端设备比喻成一个人的身体的话,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就好比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对下牵引半导体产业链,向上服务终端用户与开发者,是提升性能、打造竞争力、使能生态的关键。
在陈海波看来,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技术演进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硬件的发展、应用模式的发展、以及操作系统自身技术的发展。
从历史上看,操作系统推动和伴随信息产业的发展,不同的发展时期需要不同特质的操作系统,从主机时代、PC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目前正进入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为特征的万物智联时代,这也是个跨越式的新机遇。
首先,万物智联时代终端设备的形态呈现爆炸式增长。
设备的输入和感知能力不断进化,输出和反馈能力也不断演化,未来不会是个单一的形态,它会是一系列设备进行智慧融合后形成的一套系统性的体系,这样来看整个终端形态也越来越多样化,呈泛在化趋势。
设备的泛在化也带来了“昆虫纲悖论“挑战。只有通过架构统一、智慧互联才能凝聚力量,为了支撑泛在终端设备,我们提出了元OS架构的理念,通过操作系统能力集合和高度弹性的架构,灵活组装成满足多样化场景需要的操作系统。
“经常有人问我OpenHarmony是不是一个操作系统,我说中文博大精深,我们可以这么理解OpenHarmony不是一个操作系统,它实际上是操作系统的能力集合,它可以面向各种场景组合成各种各样的操作系统,它同时也是个操作系统的基座,所以它是一个操作系统,也不是一个操作系统。”陈海波说。
展望未来,终端操作系统将变得越来越智能,就像自动驾驶汽车那样,从面向用户操作的功能级、任务级的智能辅助,逐步走向面向用户意图的专业指导和自主智慧。 智能化的演进,必然要求操作系统的各层能力,也相应地进行原生智能技术创新。
第三,万物智联时代的智能化,不仅仅体现在手机、PC、穿戴等终端设备的智能,重要的是,它会走向以用户场景为中心的、多设备协同的万物智能,从而大幅提升用户在办公、家居、出行、教育等关键场景的智能体验。
第四,在软件创新的组织形式上,开源开放成为软件发展的主流范式。开源开放能够提升软件开发效率、缩短产品上线时间,并且突破创新边界,更好地发挥产业“合纵连横”的优势,提升产业链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