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路历史风貌区里的违法改扩建,如何才能长效治理? - 周到

山阴路历史风貌区里的违法改扩建,如何才能长效治理?


2024-11-26 18:47:32
鲁迅故居、瞿秋白寓所旧址、李白烈士故居……这些上海人熟悉的历史建筑,均分布在山阴路历史风貌区内,这一居住类型丰富、烟火气生动的区域,因名人故居集中、红色资源丰富、集聚效应显著而广为人知。然而,过高的居住密度、较低的居住品质却成为该区域城市更新的压力所在。
公益诉讼如何守护“文化三地”?11月26日下午,“聚焦建设‘五个中心’检察在行动”上海检察系列新闻发布会在虹口区检察院举行,围绕“公益诉讼守护“文化三地”主题,发布会现场通报相关工作情况,解读《服务保障虹口区“文化三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发布区检察院以公益诉讼督促保障山阴路风貌保护区城市更新项目系列典型案例。

视频:山阴路历史风貌区里的违法改扩建,如何才能长效治理?

推动优秀历史建筑违法改扩建长效治理

虹口区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重要区域之一,被誉为“文化三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区现有各级不可移动文物199处、2片完整的历史文化风貌区、47个风貌保护街坊、19条风貌保护道路、98处优秀历史建筑。

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山阴路历史街区留有鲁迅、茅盾故居、瞿秋白寓所等旧址,因过高居住密度、较低的居住品质成为城市更新的压力所在。虹口检察院于2023年4月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通过检察建议督促属地街道开展执法,督促相关行政部门履行主管职责,合力拆除违法改扩建50余处,保护历史建筑1万余平方米,建立居住类历史建筑修缮流程。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里的优秀历史建筑,绝大多数都藏在建成于上世纪30年代左右的花园洋房、公寓里,而这类建筑,大多数由区属的国有企业授权经营来行使所有人的职责,下属物业公司来实施公房管理,居民个人对这个房子享有永久使用权,实际居住在房屋里。这些房屋居住人员结构复杂,而且居住条件较差,长期存在着各类违建,这样的现象会严重破坏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的完整性。

检察机关执法过程中发现的违建

在办案当中检察机关注意到,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行政主管和行政执法部门是分属不同的部门,而该类房屋相应的授权经营单位实则也应当承担相应的保护主体责任。

虹口检察院认为,要做好该类房屋的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那必须要齐抓共管、协同共治,因此,公益检察主要从行政执法、行政主管、产权主体这三方面来构建优秀历史建筑和立体保护格局,来助力实现坚决遏制新增违建、有效治理存量违建的目标。

在整治违法改扩建的过程当中,检察机关还认为,要抓住关键的时间节点。比如,检察机关在工作调研中就发现,历史建筑的装修管理和差价换房,这2个时间节点就是产生和整治违法改扩建的重要环节。

检察机关认为,装修会产生新增违建的风险,此时如果不能够及时去发现和制止,成为存量以后再整治起来就会产生难度。“差价换房”就是俗称的使用权交易,在实践过程当中或者法律规定上均明确,有违法改扩建情况的房屋是不允许进行交易、过户,对于优秀历史建筑更是如此。

巧用大数据发现优秀历史建筑受损线索

会上,虹口区检察院还发布了更多公益诉讼督促保障山阴路风貌保护区城市更新项目系列典型案例。

如,溧阳路优秀历史建筑存在未按要求修缮外立面,影响“一院一景”风貌打造情况,检察机关于2024年3月以民事公益诉讼立案并公告,通过聘请历史建筑保护专家担任“益心为公”志愿者,召开公开听证会与建筑所有人磋商,达成磋商协议,及时修复受损外立面,重现花园洋房风貌。

检察机关在发现李白烈士故居、革命文物拉摩斯公寓等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后,督促相关监管部门和经营管理单位履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责任,持续开展综合整治。

为更精准获取案件线索,虹口区检察院还充分利用检察大数据,研发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损害发现公益诉讼类案监督模型,从物业管理、房地产管理等单位部门获取优秀历史建筑日常管理和交易数据,从执法部门获取行政执法数据,经对比分析发现优秀历史建筑受损线索,目前已上架最高检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推广应用。

城市更新对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检察机关树立系统保护理念,以公益诉讼履职推动责任主体协同共治,让生活更宜居、建筑可阅读、文脉持续传承。下一步,虹口区检察院还将以文物保护正式纳入公益诉讼法定领域为契机,不断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取得新成效。

作者:姚沁艺
编辑:姚沁艺
来源:周到
视频来源:姚沁艺
图片来源:姚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