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十大男女寿星排行榜最新出炉:最高寿老人112!看看她的长寿秘籍……


作者:陈里予
编辑:潘文
时间:2016-10-08 10:56

明天是敬老节。今天上午,上海公布最新十大男女寿星排行榜。

2078576675.jpg

■105岁高素君老人到现场领上海市十佳百岁风采女寿星奖   摄影:殷立勤

周到君在现场发现今年寿星排行榜变化很大,最高寿老人李素清过世后,现在上海最高寿寿星是112岁朱晓华老人,男寿星最高寿107岁,只能排女寿星榜的第八位。百岁夫妻有两对。按照国际共识,称得上长寿地区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每10万人口中,百岁老人达到7位。

上海现在有多少百岁老人?2015年全市沪籍百岁老人共计1751人(比上年增加120人) ,每10万沪籍人口中拥有百岁老人12.1人(比上年增加0.8人)。

上海的百岁老人迅速增加, 2015年增速达7.4 %,超过同期80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的增速(分别为3.6%、5.3 %),是老年人口群体中增长速度最快的群体。

下面跟着周到君看看最新出炉的--

十大寿星排行榜

十大女寿星(截至2016年6月30日)

朱晓华/女/112岁、陈彩照/女/110岁、罗时敏/女/109岁、苏阿银/女/108岁、陈凤娥/女/108岁、张秀莲/女/108岁、陈亚珍/女/107岁、季林郎/女/107岁、黄裕珍/女/107岁、刘巧云/女/107岁

十大男寿星(截至2016年6月30日)

秦万巨/男/107岁、宋洪根/男/107岁、张瑞琪/男/107岁、徐仁卿/男/106岁、李树杞/男/106岁、唐根余/男/106岁、徐忠杰/男/106岁、陶瑞生/男/106岁、陈仲伯/男/106岁、张耀亭/男/105岁

370997123.jpg

■106岁男寿星陈仲伯是今年上海市十大男寿星来到现场领奖   摄影:殷立勤

百岁夫妻(2对)(截至2016年6月30日)

徐云祥/男/103岁和赵大妹/女/105岁夫妇、周凤山/男/104岁和朱亚云/女/100岁夫妇

十佳风采寿星(截至2016年6月30日)

徐正良/100岁/男、徐小岳/100岁/男、陈达甫/101岁/男、李家齐/100岁/男、蔡诚立/102岁/男、王同辰/100岁/男、潘小妹/100岁/女、陈桂英/100岁/女、高素君/105岁/女、冯亚东/102岁/男

来看看魔都最高寿朱晓华老人,1904年2月7日出生。家在嘉定区嘉定镇街道,现住迎园医院。她生育了三个子女,大女儿85岁已经过世,老三是儿子,也有83岁了。老人从来不吃保健品,头发比去年却黑了许多,精神也很好。

IMG_4575.JPG

■112岁朱晓华

老人爱聊天,喜欢旅游,一口苏式软语,吐字清晰,虽不识字但记忆力很好,叫得出医院医生的名字,分得清医生与护士,记得住同病房的病人,将护工当自己人,有什么好吃的,总是与她分享,喜欢与大家拉家常。

老人喜欢唱歌,看到我们来了,老寿星一高兴,唱起了《东方红》,唱得声情并茂,很是投入,吸引了病友和家属前来围观,当得知老太太是全市第一高龄寿星时,争相与老人合影。我也与老人合照了一张,沾沾老人的喜气。

外孙高放是大女儿的儿子,现也已退休,他从小与外婆生活在一起,并由她带大,感情很深,每周一三五都要来看望她,哪一天高放有事情没有来,老人会叫上半天,“高放、高放”的喊声整个楼道里都听得见。高放来时,总要带上她喜欢吃的来,逗她乐一乐,陪她锻炼一下才回去。

秘笈摘登

长寿秘笈一:医养结合,营养均衡

把医院当自己家,按时作息,睡眠质量很好,不用吃药帮助睡眠。老人吃东西没有什么讲究,样样都吃,医院里的鱼、肉、蛋等,从不忌口。喜欢吃甜食,面包、饼干什么基本是甜的,每天要喝上一杯酸奶,水果不断,有时候她嫌医院的饭菜不对胃口,还要点菜。护工经常给她开小灶,烧她喜欢的苏州味道。

长寿秘笈二:乐于助人,喜欢孩子

老人非常乐意帮助别人,也特别喜欢孩子,过去与大女儿一家同住,邻居家大多是双职工,有时孩子没有人带,她就主动去帮助,又是接孩子,又是烧饭给孩子吃,真是远亲不如近邻,把邻居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以至于这么多年过去了,邻家孩子还经常不断地来看望她,与她聊过去的事情。

长寿秘笈三:心态平和,坚持锻炼

老人家的心态好,很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也不会很纠结,很快就能调整好情绪,老人一直坚持锻炼。最近由于腿脚不便,还在轮椅上锻炼,她还经常要离开轮椅,站一会儿,锻炼自己的腿力,能在医务人员及家人的搀扶下,走上一小会儿。

护理经验:每天都要与人交流     

迎园医院的医生、护士,都很关心老人,经常问这问那,悉心照顾。医生说老人血糖指标好,没有三高,气血通畅,肠胃好。老人的护理工作主要以护工为主,老人家属称赞说,护工阿姨比我们子女还管得多,住在这里,很放心,真的太感谢他们了。他的儿子,外孙女等等与外孙交替,每天都有人到医院陪同老人,与老人聊天,让老人感到家人的关怀。为了不让老人脑子萎缩,外孙想出了一个绝妙方法,就是每天叫老太太努力锻炼,握握手,踢踢腿,身体好了陪她去旅游。老人为了旅游,一直不放松锻炼,在锻炼的的同时,也灵活了脑子。难怪老人家这么高龄了思路还这么清楚。

1131675981.jpg

■颁奖现场   摄影:殷立勤

上海早就成为长寿地区

上海至今保持着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1979年)、老龄化程度最高(30.2%,2015年)、预期寿命最高(82.75岁,2015年)等记录。

按照国际共识,称得上长寿地区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每10万人口中,百岁老人达到7位。2015年全市沪籍百岁老人共计1751人(比上年增加120人) ,每10万沪籍人口中拥有百岁老人12.1人(比上年增加0.8人)。

上海的百岁老人迅速增加, 2015年增速达7.4 %,超过同期80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的增速(分别为3.6%、5.3 %),是老年人口群体中增长速度最快的群体。

全市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老人数前三位的依次是静安区(27.4)、黄浦区(19.0)和徐汇区(17.7)。超过全市这项平均数(12.1)的还有 虹口区(15.5)、长宁区(14.0)和浦东新区(13.2),共计6个区。

37名最高寿老人都接受了健康评估

“上海市寿星排行活动”由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上海市老年学学会承办、各区老龄办协办,积累长寿科学数据,总结传播推广长寿经验,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社会持续地关注和关爱百岁老人, 促进人类健康长寿和社会代际和谐。

第九届(2016年)“上海市寿星排行榜”活动从今年7月起启动(寿星信息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通过各区县推荐申报,对照评选要求,市老年学学会寿星评选工作组于2016年8月-30日,对所有进入10名最高龄男寿星和10名最高龄女寿星、2对百岁夫妻、各区推荐的15名“十佳百岁风采寿星”候选人共计37家都进行了家访,评估核查,了解基本情况、记录长寿和护理经验、开展健康评估。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