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大桥下,一片工地正紧张、忙碌地施工中。这里即将崛起外滩规模最大的豪宅群,其中包括摩天大楼、酒店式公寓,以及洋房。工地上百废待兴,只有一栋灰色的老建筑默默地矗立着,它见证了黄浦江300年的沧桑巨变,现在,它正目睹又一次脱胎换骨的巨变。
这栋老房子就是商船会馆,昔日上海沙船业的权利中心。
还记得2014年拿幅著名的南外滩地王吗?当年11月18日有“全国准地王”之称的上海外滩董家渡地块拍卖结果出炉。由中民投与上海外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佳渡置业有限公司组成的公司联合体以248.5亿元夺标。折算后的楼板价为3.54万元/平方米。这里可是外滩哦,看到这个楼板价有没有想尖叫的冲动,“omg”,不到两年前,外滩的楼板价确实比今天的奉贤、松江还便宜呢。
根据规划,该地块开发后商业比例将不大于17%,办公比例不小于65%,住宅比例不大于18%。计划该地块地上总建筑面积不超过70.19万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不超过43.75万平方米。计划将该地块打造成一个集商业、办公、公寓式酒店、住宅于一体的综合体项目,成为上海南外滩地区的全新地标。根据开发商朋友透露,未来开出的住宅报价将接近20万。
当然,商船会馆就在这幅地块内。在紧张施工的围墙内,残破的商船会馆被保护得很好。
商船会馆连接着上海的过去和现在。
今天,连接南市埠头的街道已被中山南路切断,但陆的尽头黄浦江西岸处,自北向南,有新码头街、竹行码头街、王家码头街、公义码头街、利川码头街、赖义码头街、会馆码头街、丰记码头街、油车码头街等街道存在。其中大部分与沙船航运业者有密切关系,其名均源于沙船业经营者。而位于这些会馆码头街的中心位置者,就是商船会馆。
会馆码头街得名,也许就因为商船会馆的所在。进入清代以后,上海的发达,与沙船业的兴盛有关,沙船是一种平底船,适宜于在黄浦江、苏州河等较浅的河道内航行,沙船是当时主要的航运工具,往返上海与长江三角洲的货物贸易,都由沙船完成。由此,沙船业成为上海的经济支柱之一,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上海、崇明沙船商就选中城外这块荒地,建起了这个会馆,作用就是协调业内的议价、定价、运量、航线与纠纷等。到了乾隆、嘉庆两朝还有所扩建。到了清末,会馆占地达到20亩,内有双合式大殿,殿前是两层楼戏台,左右两侧是看戏的楼厢,殿后有议事大厅,茶室。戏台前还置有大钟、大鼎、可说美轮美奂,气势恢宏。商船会馆在上海当年248座会馆中是面积最大,建筑格局与型制最为豪奢的会馆建筑。
一周前,周到曾经写过的沙船大王沈义生故居也就在不远处,可以想像当年沈义生可以从自家豪宅散步,或者搭个人力车前往会馆开会,商讨上海乃至整个远东商船业大事。
据老上海说,直到建国后的1954年才停止了功能,这幢老建筑后被一些公司与民居占用。
董家渡地块所在的南外滩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战略发展空间,在上海战略布局中意义重大。2010年8月上海市政府批准的《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规划》明确将外滩金融功能向南延伸至南外滩地区,与陆家嘴金融城共同构成上海“一城一带”的总体金融格局。
南外滩正在脱胎换骨地改造,商船会馆也将成为修复改造的重点之一,作为市级保护单位,其所有历史以及都将会保留。
记者从开发商处获得了一份改造建议书,专家建议,“商船会馆本体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应对其山门、戏台、大殿本体结构及装饰进行复原,但其复原的度可根据留存情况确定。在周边结合景观设计、结合新的功能配置,可采用传统材料结合新的构造方式,或者新材料传统构造方式,以期达到互为映衬的目的。”
“我们可以采取保持建筑“时间感”、“历史感”的态度,加上新的,贴合时代需求的软装饰、精致的照明设计,以创造新旧冲突的历史感、时代感,营造独特的氛围。”
“我们也可以采取全面恢复历史建筑,“整旧如故”的方式,同样加上时代内容和设计,营造另一种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