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过年前后,很多上海人都习惯买上一些肉皮回家,烹饪的方式虽然各异,但肉皮都是其中的灵魂。说起上海滩的肉皮,第一个想到的必定是“三林塘肉皮”。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菜不在贵,味好就行。三林塘肉皮在于用料精细,能控制火候、油温,对操作步骤严格遵守,否则会发僵、发焦,嚼之无味。
为了寻找最为美味的“三林塘肉皮”,周到君来到了位于浦东的三林老街。恰逢工作日,老街上的人门可罗雀。前前后后总共三家卖肉皮的店铺,都标榜为自己为正宗的“三林塘肉皮”。
周到君在几家肉皮店门口徘徊了老半天,恰巧遇到一位三林老街公司的负责人,经过他的推荐和证实,选定了这家名为“三林塘名华肉皮”的店铺。据说这是一家开了三十多年的老店,而且周到君观察了许久,这家是生意最好的,而且来的顾客都是好几大袋一买的。直觉告诉我,这家肉皮店一定不一般!
门面看上去古色古香、有些老旧,店里看似面积不小,但供顾客站立购买的地方只有一小块,只有等待顾客买完出来,才有空间可以入内。店内的陈设也是再普通不过了,一台电子秤、一台验钞机、一把用来切肉皮的小刀,余下看到的就都是肉皮了。
“帮我秤三斤60块钱的肉皮,一斤一装,上面写好价钱”,一位年纪稍长的老爷叔对着正在切肉皮的阿姨说着。
阿姨姓孙,是店里唯一的伙计。按孙阿姨的话来说,无论刮风下雨,她天天都在这里卖肉皮,“一年365天,364天我在店里,就年初一放一天假”。孙阿姨说这家店已经开了30多年了,自己在这里也做了8年了。
孙阿姨家住三林镇友谊村,每天早上8点钟过来开门,下午4点钟打烊,这成了孙阿姨那么多年来的习惯。店里的肉皮分为40、60、80、100四档,“主要根据肉皮的厚薄来区分,薄的便宜一点,厚的相对贵一点”,其实这个也不难理解,厚的肉皮吸收汤汁的能力更强,实为肉皮中的上品。
孙阿姨还告诉我,这里是门市部,加工厂每天生产好肉皮,再用车送过来。“以前忙的时候一天两车,现在生意稍微淡点了,一天一车差不多了”,而来这里买肉皮的,很多都是从市区过来的,当然也不乏从青浦、奉贤这些地方过来买的。
来购买的顾客里,有一拨人占了主流——饭店老板。
据孙阿姨说,很多市区里的饭店隔三岔五就会过来进货,“比如他,每次来都是20斤一买的,在我这里买了5、6年了,一直用我们的肉皮”,“基本上我每个月要过来一次的,这里的几家肉皮我都吃过的,只有这家味道最正”,说话的正是这位长年来这里购买肉皮的饭店老板。
既然让慧眼识珠的周到君找到了一家那么深受好评的老店,那必定要去他家的加工场探究一番呀!
这家肉皮厂位于浦江镇芦胜村、一处静谧的小村庄里。
拿着孙阿姨给我的名片,周到君在村里晃悠了半天也没有找到,问了村民,村民也是一知半解,直到说起肉皮两字,村民们才恍然大悟地给我指了个方向。
朝着村民指的方向走了3分钟左右,就到了加工厂。看似再普通不过的门面里,却是别有洞天。最里面有着一口农家的土灶头用来加工肉皮,外面有一个木桌用于零售,别处基本都放满了装好袋的肉皮。
■姚洪德为顾客切肉皮
老板名叫姚洪德,今年68岁,个头高高瘦瘦,脸上总挂着笑容,平日工作时总穿着一身蓝色工服,戴一顶黄色帽子。
老姚说自己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学手艺了,“这门手艺是跟着父亲学出来的,24岁时就开始做这个了,到现在44年了,”周到君随即问起他家的肉皮和别家肉皮有什么不一样,老姚说:“ 外面大多数肉皮都是发出来的,我们家是用油炸出来的”。
■炸肉皮也是一门技术活
周到君随后跟着老姚来到后面的土灶头一探究竟。
首先,炸肉皮对灶头很有要求,用农家土灶头火会更旺,炸出来的肉皮也会更香;
其次,他家炸肉皮的油用的都是品牌大豆油,一锅需要放足足8桶大豆油,每半天换一次,这样才能让肉皮整个浸在油里炸透;
当然,火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猪皮炸之前先要处理干净,再放入90-100度的油温里先炸一波,最后在160度左右的高温里再炸一波既成。
■切肉皮也是必须要掌握的技术
老姚说,自己原本有一处更大的厂房,后来拆迁了,现在只能暂时在这里加工肉皮。随着自己年纪增长,越来越力不从心,所以店里请了一位小工帮忙。
小工姓陶,来自云南,看起来30岁左右的样子,在这里已经做了5年多了。问起当初怎么会做起这行的,小陶说:“我们(云南人)有不少人都在做这行,当时这里正好缺人,就过来了,”老姚说自己亲手带过三个徒弟,小陶是做得最好、最勤勉的一个。
■刚炸完出炉的肉皮
小陶说每年的12月、1月、2月最忙,“临近过年,来买的人就多了”。
“上午从8点开始炸到11点,中午休息一会,下午从1点开始到4点半结束”,看似简单的炸肉皮,实则对手势的要求极高,“刚来的那个月,每天做完手都抬不起来,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
周到君发现,整个炸制过程,店家都会很规范的穿戴手套和工作服,而用来炸肉皮的工具有两个,一个是铁叉,用来调整肉皮的方向和角度;一个是锅铲,用来把肉皮往下按压。每块肉皮会根据大小、薄厚来决定炸多少时间,炸好捞出的肉皮还滋滋作响,旁边有一个大盆子用来放置,待肉皮温度冷却后,即可拿到外面出售。
老姚说,虽然他的加工厂位置很偏,但仍有不少人慕名过来购买。在老姚看来,好的原材料加上传统工艺,才出得了好的肉皮,这也是“三林塘名华肉皮”长盛不衰的原因所在。
■装袋的肉皮都是顾客预订的
说起当初为何取名为“名华”,老姚说那是因为和自己妻子的名字同音,也是对自己的产品质量有足够的信心;当然还有另一层意思:用来和市面上多如牛毛的“三林塘肉皮”有所区分。
如今,还有一件事让老姚一直耿耿与怀,“我现在这个地方还是太小,房子太老旧了,之前找过两个厂房,后来都拆掉了,所以一直想找一个新厂房。”
老姚说自己有两个女儿,以后有意让大女婿来接手生意,大女婿也同意了,“我让他平时有空就来学习技术,以后他肯定要招人来帮他做的,但如果自己不会,怎么教导小工来做呢?”
话语间,又来了一位顾客,他也是开饭店的,这次来进20斤肉皮……
如果你也想一尝这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的“三林塘肉皮”,那么一定不要错过这家。
店名:三林塘名华肉皮
地址:三林镇中林街137号 浦江镇芦胜村四组72号
1:将肉皮压在冷水中浸10分钟左右,切成所需的块型。
2:放入沸腾的开水中,待沸腾后捞出,清水中过清。
3:再用冷水浸5分钟左右捞起,沥干肉皮中的水待用。
全家福三鲜汤:
1:先炖一锅鸡汤,鸡烧好后拿出来做白斩鸡,略去鸡油留高汤备用;
2:另取锅烧热水,将冬笋焯水备用,为了去除冬笋麻舌的口感;
■转载自新浪微博:Norma诺妈
3:肉糜放少许姜末、盐调味后搓成小肉丸,开油锅煎制成油炸小肉丸备用;
4:把所有食材都准备好,焖蛋和走油肉需要提前做好,切块备用;
5:将食材按先生鲜后熟食的顺序,放入鸡汤内烧煮;
6:炖煮至食材熟透即可放盐调味出锅,放上葱花即可上桌。
上海本帮蒸三鲜:
1:炸肉皮泡发,切成块,铺在大碗底部。
2:大白菜切成和炸肉皮一样大小的块,继续往上铺。
■转载自下厨房:阿猪猪
3:冬笋切薄片,在开水里略微煮一下。
4:在大白菜上铺上炸肉丸,咸肉薄片,熏鱼,冬笋,蛋饺,虾。
5:在铺满菜的碗里浇上鸡汤,没有的话直接用白水,加少许盐调味。
6:在蒸锅里大火蒸30分钟,大白菜酥烂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