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上订餐的普及,叫外卖已成为了大家所熟悉的生活方式。近期,上海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针对网上叫外卖进行诈骗的新手法,他们冒充“外卖小哥”、“店家服务员”,利用移动支付平台(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平台)的小额免密的便利功能来实施诈骗。
那么,不法分子到底怎么行骗的?受害者又是怎么被骗的?现在小编为大家介绍几例诈骗手法,提供大家了解并注意防范。
吴先生在一次定外卖过程中遇到冒充送餐员的不法分子,送餐员当时称自己是因为操作失误,给吴先生多送了一份快餐,希望吴先生能够以5元的低价购买这份多余的快餐。假设吴先生不同意,送餐员就要赔偿二三十的餐费。吴先生于心不忍,购买了这份多余的快餐,并将自己的支付宝条形码给了送餐员。
没多久,吴先生就发现自己的账户被人划走了999元。随后吴先生拨打了送餐员电话想搞清楚情况,却发现该号码无法接通。吴先生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被骗了。
一天中午,红女士通过某外卖APP下单了一份午餐。二十分钟后,红女士接到了“餐厅服务员”的电话:“服务员”称,因自己工作失误,多送了一份价值5元的“老豆腐”,希望红女士补上2元钱的成本费,若不同意他将承担整个订单的费用。”
善良的红女士不想让对方为自己承担这些费用。于是,同意支付“老豆腐”的2元成本费并表示可以直接转账给电话中的“服务员”或者把钱直接给送餐员。
然而,“服务员”他拒绝了红女士这两种支付方法,并说不能私人转账,他提出:要求红女士点开支付宝,再点“付款”,把付款条形码的截图或对应数字发给自己,剩下的事情就不用红女士操心了。
红女士没多想,就把自己的条形码发过去了。然而,不到一分钟后,红女士就收到了 999 元的扣款信息,这才意识到自己被盗刷了!于是赶紧打电话过去,然而却无人接听,他只好在网上联系商家,却被告知并无此号码。
柴先生点了份外卖,之后接到自称商家的电话,电话中对方说,柴先生点的黑椒猪排没了,得换一样,价格高点都没关系,象征性地补两块钱差价就行了。对方给的信息和柴先生的订单一模一样,所以他根本没有怀疑。
对方告知柴先生,两块钱差价需要通过支付宝支付,只要柴先生在电话里,把付款码上的数字告诉他就行。柴先生干脆地报了付款码。
然而电话还没挂断柴先生就收到两笔付款通知,分别是986元和991元。问对方怎么回事,对方说系统出现问题,会马上把多的退回来。最终不仅钱没有退回来,等柴先生再拨打过去,对方电话也无法接通了。
广大消费者在订外卖的时候,首先要选择正规的外卖平台。在决定购买商品,使用手机支付时要详细核实商家信息,看清支付金额。
如果遇到订单信息错误、物品多送需额外补费等情况,切记要拨打店家在外卖平台上登记的联系电话进行核对,以免被骗。
在他人问你索要付款码时要多留心,付款码要自己保存好,切勿透漏给他人,避免造成自身的财务损失。
另外,警方也提醒网上订餐平台等互联网企业,切实依法履行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加强自身监管、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避免因管理不善导致信息泄露造成更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