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在很多人眼里,提到水蜜桃的第一反应是“南汇水蜜桃”,然而,水蜜桃的“老祖宗”其实在周浦!
今天,让小编带你们来一探究竟!
周浦水蜜桃历史
2004年,原南汇区以其悠久的水蜜桃种植历史、桃园规模、完善的产业链和极佳的品质,获得了水蜜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据考证,南汇水蜜桃种植的源头在周浦镇。与龙华一江之隔的“小上海”周浦,始建园种水蜜桃应是清光绪之后。因查《分建南汇县志﹒物产卷》、《光绪南汇县志﹒物产卷》均未有关于水蜜桃种植点滴记录,这与水蜜桃在龙华种植的时间段契合。
1922年,周浦首家桃园---奚家桃园(又称怡稼农场)建成,占地2.67公顷,以种植水蜜桃为主。原址在上世纪的浦东鸡良种场,现在的圣鑫苑住宅小区内。
民国16年(1927年),创办顾家桃园,位于黑桥,现在的红桥村,占地3.33公顷。民国36年(1947年),创办贾家桃园,位于紫东高桥东半里许,占地1.87公顷。同年,创办永定桃园(又称汪家桃园),位于原永定讲寺前,占地0.40公顷。
民国37年(1948年),创办姚家桃园(又称寿星农场),位于南八灶送子庵南首(现康沈路1870号),占地0.80公顷。桃园所产水蜜桃,色泽鲜艳,果皮薄、易剥,糖度高,汁液多,肉质细致,口感特好,不亚于龙华桃。关于周浦水蜜桃的品种来源,一种可能是直接从旁边的龙华引进,另一种可能是由赴洋归来的桃园主顾玄、胡簋铭等从日本引进,而日本的水蜜桃正是江户时期从上海龙华引进的。总而言之,周浦的水蜜桃与龙华水蜜桃沾亲带故,与露香园水蜜桃一脉相承。
周浦与江浙水蜜桃关系
据《上海县志》记载:“光绪初年,浙江奉化从黄泥墙引种水蜜桃,自行繁殖推广,名为奉化玉露桃”;民国初期,“无锡引种奉化桃,名为红花水蜜桃”。至于外地引种上海水蜜桃的细节,郑逸梅在《艺海一勺》中曾这样叙述:客居沪上的奉化人黄岳渊很爱吃上海水蜜桃,便从黄泥墙买了一株桃树,栽种于自己供职的静安寺附近的花衣店后天井。后来,一位奉化农场主将它移植到当地,经过精心管理,结出了硕果。关于这位奉化的农场主,查阅相关文献得出应是剡源乡(今溪口镇)三十六湾村花农张银崇。由此可见,大名鼎鼎的无锡水蜜桃、奉化水蜜桃,在品系上都与周浦水蜜桃一脉相承。
周浦与国外水蜜桃关系
上海水蜜桃不仅被江浙地区引种,而且还传至海外。1844年,上海水蜜桃被英国传教士引入到英国,命名为“上海桃”(shanghai peach)。据美国出版的《果树育种进展》记录:19世纪时,有位植物学家将上海水蜜桃引入美国,育成著名的“爱保太”黄桃。如今,当地不少桃子品种都是它的后代。美国出版的《水果与坚果大全》也记载:早在1850年被以盆栽树形式带入美国。这种桃树种在乔治亚州种植,长成的桃子品种叫“乔治亚贝尔”和“埃尔伯塔”,这两种桃子形成了美国早期桃子种植业的基础。关于日本水蜜桃,日本岗山的白肉桃品种,是江户时代引入上海水蜜桃育成的,日本的“金桃”,则由上海水蜜桃与其他桃种杂交而成。
日本学者菊池秋雄也作过考证,认为昔日美国和日本所引进的是上海水蜜桃中“白芒”品种,其果肉呈黄色,具有黄桃基因。从时间段来看,这些国家引种的水蜜桃都是从黄泥墙或龙华引进的,与周浦的水蜜桃沾亲带故、一脉相承,都属于“露香园水蜜桃”的遗种。
周浦——桃文化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与桃有关的形象,一直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怀,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桃文化”。
在这里,顺便与大家一起探讨和分享一些最具代表性、最有趣味性的“桃文化”:
有一种圣果叫“蟠桃”
清代周浦有 “周浦八景”,即:木鱼古冢、永定晨钟、姚桥望月、文阁听潮、生池鳞泳、杨桥海眼、火烧梅岭、罗汉青松。到民国,周浦又有“周浦十景”,即:王祠赏菊、吕殿观莲、法云古木、永定新林、陈村跃鲤、野寺飞龙、琶池钓月、沛国旌坊、葫芦揽胜、梵塔寻幽。其中,“永定新林”指永定寺前新植的桃园,位于现今周浦万达广场之南。咨询永定寺现任住持玄中法师,由于战乱、迁址,寺内没有保存任何关于桃园的资料。但能成为“周浦十景”之一,在当年定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1932年,周浦顾家桃园主人、儒学家顾佛影和画家顾飞兄妹俩邀黄宾虹、张善孜、张大千和谢玉岑至周浦黑桥(现在的红桥村)赏桃花。夜宴于黑桥红梵精舍。酒后几人合作《红梵精舍图》,最后由谢玉岑题图识。离开周浦之后,黄宾虹作《周浦顾氏园图》和桃花诗16首流传。这段故事成为周浦书画史上重要史料,当代著名山水画家、陆俨少入室弟子、周浦人张大卫曾取意境作《黑桥看桃图》两幅。
历史名画
周浦黑桥看桃图(张大卫绘)
清朝末代进士、有 “江南大儒”之称的著名诗人钱名山,曾称周浦水蜜桃为“仙品”,有诗为证:顾家桃熟藕花天,仙品餐来便是仙,沉李浮瓜都退却,从来好物不争先。
晚清著名画家、实业家、慈善家王一亭先生是周浦人,其人物师从任伯年,花卉师从吴昌硕。与吴昌硕亦师亦友,有“海上双璧”之称。先生生前喜作桃实图,并都附有题画诗。所画桃“大如斗”、色娇艳、食之“可得千万寿”。
周浦人苏局仙(1883-1991)是晚清末代秀才、著名书法家、诗人和寿星。其故居名为“东湖山庄”,曾植有桃树数株。所著《东湖山庄诗稿》,录有《咏桃绝句》:竹外桃花三两枝,坡公的是好题诗。而今花似当年貌,只惜身难续妙辞。录有《王季眉绘赠双桃图酬寄》:双桃正值千年熟,不待东方放胆偷。自有仙源仙子笔,长生荷颂暗中投。
周浦——桃产业发展
解放后,桃园均由南汇县人民政府接管。1951年,建成为人民桃园,面积略有增加。1953年,面积有11.72公顷,有桃树6936株,年产桃子31.50万公斤左右,套种蔬菜年产量约有4.50万公斤。
1954年,人民桃园改组为南汇县园艺场,以原“姚家桃园”所在地为总场,下设4个分场:奚家桃园为一分场,顾家桃园为二分场,永定桃园为三分场,贾家桃园为四分场。为贯彻农村为城市服务的方针,周浦地区农村水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1961年,横桥大队建果园,种植果树面积有36.60公顷。从80年代开始,果树种植扩大到沈西、里仁、渔台等大队,果树面积增加到122公顷。同时,周浦镇依托桃林发展旅游事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周浦沈西村曾建有“寿桃园”,是首届桃花节开幕式举办地,此后历年成为桃花节的重要景区,吸引了上百万游客赏花游玩。
2001年,周浦镇果园面积有106公顷,生产水果3 465吨,产值达608.50万元。2002年后,由于房地产的开发,果树种植面积大量减少。周浦镇现桃种植面积为1876.33亩,主要栽种原瓦屑镇的界浜村、红桥村、棋杆村、瓦南村和北庄村,其中以界浜村种植面积为最多。该村于1980年从江苏无锡引进湖景蜜露桃,1989年开始大面积种植,现已成为该村的主栽品种。
湖景蜜露桃外观甚美,皮厚韧,易剥离,肉致密,汁多,有香气,可溶性固形物12.5%以上,品质佳,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被华尔街日报记者斯坦称为“世界上最好吃的桃子”。而湖景蜜露桃正是60年代在带有上海水蜜桃基因的无锡水蜜桃基础上筛选培育的桃品种。因此上海水蜜桃在周浦的种植一直没有间断。周浦水蜜桃的尝鲜时间段为七月中下旬至八月初,今年,周浦镇正在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工作,桃园更干净,河水更清澈,桃农更文明,将为市民种植出更美味的水蜜桃。同时,周浦农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在牵头指导组建集研发、种植、销售为一体的桃业合作社,统一标准、统一销售,将引来周浦水蜜桃种植史上更美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上海府县旧志丛书﹒南汇县卷》,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200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周浦镇志》,周浦镇志编纂委员会,2005年方志出版社出版。
3、《瓦屑镇志》,瓦屑镇志编纂委员会,2004年方志出版社出版。
4、《南汇农业志》,南汇农业志编纂委员会,2010年方志出版社出版。
5、《王一亭书画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6、《张大卫书画作品集﹒耕山钓水》,周浦美术馆编印。
7、《东湖山庄诗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编。
8、《黄宾虹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9、 朱海平,《史话》,沪上水蜜桃的历史变迁,2013.No.12月刊(总第234期)。
10、朱少伟,《浦江纵横》,水蜜桃发源于上海,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