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徐汇区植物园附近工作的“小囡”就经历了一次“斑鸠夫妇奇遇记”。
“小囡”的办公楼是之前厂房改造的,她的办公室位于5楼。
4月14日,一早到了办公室的“小囡”就听到奇怪的声响,当时还以为进了老鼠,直到看到一只大鸟站在窗外的栏杆上。
“小囡”赶紧拿出手机拍照,然后在“宽带山”分享了出来,照片一贴出,就有眼尖的网友发现,这不是珠颈斑鸠吗?
接下来的一个礼拜,“小囡”发现鸟频繁飞过来,办公室的同事猜测,会不会筑巢了 ?因为办公室楼层高,“小囡”爬到桌上瞧了瞧,这一看不要紧,还真的发现有个树枝堆起来的巢!
通常情况下,这是由雄斑鸠找的地方,然后再把雌斑鸠带来一起筑巢,巢多用小树枝杈堆叠而成,结构比较松散。的确,看起来这个巢可以说是相当简陋了……
搭不好,就用现成的咯!所以也有“鹊巢鸠占”一说,指的是占用之前其他斑鸠或鸟类的巢。
到了下午,再次爬上桌子的“小囡”发现——鸟妈居然在认真地孵蛋了!
看到这一幕,“小囡”上网查询得知珠颈斑鸠是夫妇轮流孵蛋的,且通常一次生两蛋,于是她开始期待斑鸠夫妇孵蛋的场景。
因为好奇,“小囡”不停地爬上桌子,观察斑鸠。后来听了网友的提醒,爬上爬下可能会吓到斑鸠夫妇,使其受惊弃巢。“小囡”买了一个智能摄像头,专门记录斑鸠孵蛋的过程。
4月18日,整整一个早上,斑鸠都没离开过巢穴,时间久了不舒服顶多扭一下身体,换个方向,可以说真的很用心了!果然是伟大的母爱(或父爱),因为雌雄斑鸠长得很像,所以不容易分辨。
为了省去斑鸠离窝觅食的时间,“小囡”还在网上买了斑鸠专门吃的粮食。趁着斑鸠离巢的时候小心翼翼地放到了窗外。
4月23日下了雨,窗檐可以挡下大部分的雨水,斑鸠妈妈用羽毛温暖着自己的蛋宝宝。
4月24日,一大早“小囡”就听到了咕咕的叫声,通过摄像她第一次看到了斑鸠夫妇相会的画面!因为雌雄斑鸠是轮流孵蛋,所以这就是它们的换班时间。
今天(4月26日)早上,在同样的时间点,夫妻俩又开始交接班了。
一家四口,虽然相聚的时间不过短短5秒钟,但是看得出来,斑鸠父母对宝宝的呵护却是一点都不马虎呢。
为什么这么喜欢斑鸠?
“小囡”说,大概十多年前,家里就养过一对恩爱的芙蓉鸟,一窝生过5颗蛋,全部存活。
虽然那时候摄像设备还没有普及,没留下当时的影像,不过芙蓉鸟从小到大的一幕幕都还在“小囡”的心里。“本是在大自然中生活的鸟类,可从它们在我身边筑巢开始,一切就变得不平凡了。”
目前,“小囡”每天都在关注着斑鸠,每天都在期待着斑鸠宝宝的诞生,斑鸠的孵化期一般为18天左右,如果不出意外,5月3日就能看到破壳而出的小斑鸠了。
希望这对斑鸠夫妇的两个宝宝可以顺利诞生,周到君也会持续关注哦!
珠颈斑鸠,又名鸪雕、鸪鸟、中斑、花斑鸠、花脖斑鸠、珍珠鸠、斑颈鸠、珠颈鸽、斑甲,是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及中国南方广大地区的一种常见的斑鸠。
小型鸟类,体长27-34厘米,体重120-205克。
头为鸽灰色,上体大都褐色,下体粉红色,后颈有宽阔的黑色,其上满布以白色细小斑点形成的领斑,在淡粉红色的颈部极为醒目。尾甚长,外侧尾羽黑褐色,末端白色,飞翔时极明显。嘴暗褐色,脚红色。
珠颈斑鸠通常为一夫一妻制,一年繁殖二到三次,繁殖期为4-10月份,按地区划分有所不同(在上海斑鸠从四月份已经进入繁殖)。
珠颈斑鸠通常一次生两枚白色的蛋(也有个别案例生产三四枚),前后大约差一两天。
孵化期为15-18天,小斑鸠就会破蛋而出。孵蛋、养育小斑鸠则是由雄鸟和雌鸟轮流。再过约两星期,小斑鸠就必须离巢。
(应采访者要求,“小囡”为化名,图片均有“小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