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泽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金泽也有很多名优特产。近日,上海广播电视台“魔都眼”对金泽百年老店赵家豆腐干作了轻松活泼的专题介绍,下面请跟着小编一起再来重温这家百年老店的历史。
青浦金泽的一大特产是赵家香干。
相传清朝末年,一赵姓人家精制豆腐干,美味可口,于是声名远播。其肉质紧密细腻、咬口柔韧相兼、回味鲜香长久。
金泽赵家香干生产至今己有上百年的历史。据金泽志记载,1910年赵氏代其寄母管理“朱洽昌豆腐店”,1916年朱母后辈把店盘给赵氏经营,遂改店名为“赵洽昌豆腐店”。赵氏新店制作的豆腐干与镇上其他豆腐店生产的豆腐干形状、味道都不相同,它块小、带酱色而略带香甜味,当时就受到老百姓的喜爱。
如今的赵家豆腐店和制作手艺已经成为金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期待在金泽文创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将金泽传统美味带给更多的人。
以下是上海广播电视台的微信号“魔都眼”,对金泽百年老店赵家豆腐店的专题介绍,一起来看一下。
在青浦区金泽镇沪青平公路9189号,有一家毫不起眼的小厂,厂门口用古朴的字体写着:金泽赵家豆腐店。
大眼妹说出来,你可能也会大吃一惊,这里竟然是上海最古老的一家豆腐店,它创立于1894年,今年已经124岁。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并且把这件事做精,做到极致,这就是我们崇尚的匠人精神。
赵家豆腐从1894年开始,四代人在青浦坚守一家豆腐铺子,并且一百多年来只生产白豆腐干、茶豆腐干、油泡、素鸡这四种产品。既不开发新品,也不变更口味,也就是说,你现在吃到的,还是一百多年前的味道。
更厉害的是,四代都是“男版豆腐西施” ,靠大老爷们,把这门传统手艺传承了下来。
大眼妹的不少朋友都特别喜欢去京都旅行,因为那里有各种百年老店,虽然门面很小,卖的东西很单一,却因为年代久远,代代相传,那份坚守和执着,获得了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崇敬。
他们的产品也因为这份匠心而熠熠生辉。赵家豆腐,就是这样。
你不仅在嚼一块豆腐干,你也是在品尝时间流淌的味道。
赵家豆腐简历
人物图谱:
爸爸的爸爸的爸爸:清朝CEO 赵家豆腐创始人
【微信头像不详】
爸爸的爸爸:高冷的乡村富二代
【拉磨太累,甩钱买驴】
爸爸:有洁癖的强迫症
【不开门店,不扩大经营,不开发新品,什么都是不不不不不不】
第四代:不知道是不是处女座
【送我上热搜,一天也只做一千斤豆腐干】
四代“男版豆腐西施”
第一代 赵瑞生
1894年盘了一家豆腐店经营,改店名为“赵洽昌”豆腐店。
第二代 赵国屏
16岁从父亲手中接过豆腐店,直到1956年,“赵洽昌”豆腐店参加合作社,全镇豆腐行业合并,在赵家作场生产豆制品。几年中豆制品作场几经搬迁,最后由镇供销社选址于北大街亭桥堍。新建的制作工场兼有门市部,至此,金泽全镇仅此一家豆腐店。
当时赵国屏开店的注册资金是300块,而登记的固定资产一栏,还包括一头会拉磨磨黄豆的LV(驴)
第三代 赵善徕
年过70的赵善徕是现在赵家豆腐的掌门人。为了保护这块祖上传下的沪上豆腐第一家的金字招牌,赵善徕从青浦的档案资料馆中,翻检出一张破破烂烂的文献,这张纸上记录了他的爸爸赵国屏开店记录。于是,赵善徕为家族捧回了“中华老字号”的铜牌。
光宗耀祖之后,赵善徕并没有用这块牌子去赚钱。他既不盲目扩大生产,也不愿意全部用机器取代手工,甚至不愿撒手做老板。还是像小工一样勤勤恳恳地呆在他的小厂子里,每一步都要亲力亲为。
一天生产8袋黄豆,共800斤,制作一千斤豆腐,这已经是产量极限了。手下十个工人,不多不少,就是小作坊的样子。黄豆浸泡4小时,亲手点卤、下卤, 人工上豆干,做到豆腐架子里去,压三个小时, 除豆渣味,撩白,吹干,再烧5个小时。下卤的老嫩控制,全凭眼力,盐卤一斤多少盐水,不同季节、温度都不一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第四代:赵璧
做了十年豆腐。每次开始研发做豆腐干的机器,老爸就开始唠叨。机器不会看天气,也不会判断每批黄豆的细微差异,机器不会按照季节、温度、湿度来控制豆腐干的完美的软硬程度。被打败了,还是用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古法继续做豆腐。
现在的赵家豆腐
如今,赵家豆腐一年的营业额总共才100万。他们最大的遗憾不是赚钱少,而是出了青浦,很少有人知道,上海有那么好吃、历史那么悠久的传统手作:赵家豆腐。
【谁叫你生产那么少 在青浦 卖卖就木有了 城里人表示无力吐槽】
这几年,在市农委的力荐下,赵家豆腐连续参加了好几届上海新春农副产品大联展。每次,低调的赵家两父子都会在旁边偷偷瞄着,看大家爱不爱吃。
结果呢?
结果卖得超级火爆,带来的产品,一小时之内就全抢光了。然后,他们就心满意足地回家了。恩,不是回去补货,没有货了,只生产这些。
就是纯回家了!
期待赵家豆腐的下一个百年。期待所有坚守和传承的民族工商业的下一个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