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锵锵三人行》、《见字如面》、《圆桌派》等电视节目的嘉宾,在腾讯上直播有100万人听讲的“经典课堂”,在喜马拉雅和搜狐文化专栏上开设音频节目……
许子东的“跨界”,有时会让你忘了他的本职工作是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2008-14)。其实,许子东是少有的上电视说学术而不被同行diss的人,与夏志清、王德威、李欧梵等现代文学研究大家都是好朋友。
而谈及将课堂讲稿集结成书的动机,许子东坦言其中有白先勇的影响:“白先勇在台大讲红楼梦讲了很多年,去年出书了。虽然红学界不太同意他的观点,但是他是个作家,他是一个教授,他的细读文本就有很大价值。”
先说这本书看上去比较有趣的地方—
①五四这一代人做事情的时候,都是今天意义上的80后、90后。除了陈独秀是70后,其他人——胡适、鲁迅、茅盾、郁达夫全是80后和90后!
②中国现代男作家的爸爸,大多在作家两岁到十几岁之间去世,活不到孩子成年。丧父时间表:老舍两岁,郁达夫两三岁,胡适三岁,茅盾十岁,鲁迅十来岁。鲁迅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看来这些看到“真面目”的人,基本上都做作家了。
③现代女作家则可以根据感情生活分为两类:婚姻稳定的和感情缤纷的,后者比前者的文学影响更大。冰心、冯沅君、凌叔华、林徽因家庭幸福,写东西也比较温柔敦厚。丁玲、萧红、张爱玲的感情波折,创作的作品也比较波澜壮阔。婚恋对女性的重要性超过男性,这是时代造成的不公平。
④什么样的男人值得被爱:有文化、政治进步、有经济实力、长相俊朗、对女性专一。这是从五四以来最重要的十位作家的爱情小说中总结出来的规律。
不仅有规律,许子东对人对事的判断都是畅快淋漓、直击内核的:
鲁迅是山,张爱玲是一条河。
要懂得中国的人和事,就一定要读鲁迅。
如果巴金是朱古力牛奶,茅盾是卡布奇诺,老舍是红茶,那周作人就是上乘的龙井。
这些规律零零总总,最鲜明的却是一条“文章憎命达”。询问许子东老师这些规律的内在逻辑,却听说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宋代真有人啊,为了写历史书自宫。他想司马迁就是宫刑后写出好书了,宫了以后没有用,这书还是写不好。
所以说,“真的不幸不能自找的,不幸是你碰到的。今天的医疗条件好,各位作家的老爸都活得好好的,你也不能回家对着他们瞪眼啊。”
换句话说,正在阅读本文的各位,千万不要读了文学史想不开啊。
纵然语言诙谐、阅读轻松,《许子东现代文学课》是一本教材,而非“科普读物”。他坚持不为了讲课的有趣而损害学术标准,因为这样做“对不起很多读者,也对不起大学生”。
许子东认为这是一本文学爱好者都可以读的书。分类讨论的话,狭义的大学中文系学生,广义的对文科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把它当作现有教材的补充来阅读。你在书里不仅能读到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观点,还能了解到美国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日本竹内好和丸山升、欧洲普实克等全世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的研究。
他同时希望把这本书献给研究生和研究现代文学的读者,“现代文学这个学科,所面临的一些最基本的争论、学术问题,我也都有涉及到。”他提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对这本书的介绍:“尤其对青年人,还不太了解现代文学的人,有这样的一个文学地图的绘制者在引领我们去造访这些奇妙的文本,我们一定会有一种会心的体味在里面。”引领是这句话的关键词。
从课堂到书本,《许子东现代文学课》不仅实录了许子东在香港岭南大学为本科生开设的中国现代文学课,还添加了延伸阅读、经典选读板块,干货很多。
为什么一本教材可以既有趣又有深度呢?这就要谈到许子东荧幕之外的人生。
早在研究生阶段,他就发表了一系列郁达夫研究的论文,之后集结成《郁达夫新论》发表,初版一万册全部售罄。因为这本书,他在29岁就被破格提升为副教授,是当时全国中文系副教授中最年轻的一位。他后来前往芝加哥大学做访问学者,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博,随后受聘于香港岭南大学。
许子东和现代文学学科的一线学者都比较熟悉。正因为他知道同行们在思考什么问题,还有这个学科的发展近況,才能深入浅出地讨论学术问题,而不是只会掉书袋、引述论文。
对许子东的读者或观众来说,最近有太多“新节目”可以追了!
如果你喜欢收听音频节目,许子东老师目前开设了两个音频课堂和一个音频专栏:在喜马拉雅平台上更新的《许子东重读鲁迅》和《许子东细读张爱玲》,两档节目分别位居人文类付费榜的12名和16名,在搜狐文化栏目发布的音频专栏《书生之见:子东时间》(已集结出书)。
很多小伙伴都是通过《锵锵三人行》认识许子东老师的,在停更近一年后,窦文涛、许子东、周轶君三位锵锵的老朋友共同前往土耳其拍摄了新节目《锵锵行天下》的第一集,与帕慕克在他的书房聊天,窗外就是欧亚交界的风景,着实令人期待。
以许子东的话作结——“认为谁是最重要的作家,怎么去排序,实际上体现了一种意识形态价值观,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不仅没有过去,在今日甚至可以说是越来越尖锐。”读许子东的书时,不能忘记这个文学史的思路。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